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维是教学艺术活动的核心。初中学生的思维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 ,因此他们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还常偏重于背诵知识的结论 ,习惯于套用这些结论进行思考 ,表现出较多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 ,我们常把“学生熟练地掌握课文中的知识并能正确地应用”作为语文教学的要求 ,实际上这种要求就容易形成思势定势 ,因为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思维定势才标志着学生已掌握了某种知识和方法 ,这无疑对语文的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 ,思维定势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学生一旦形成了某种思维定势 ,在分析新的问题时 ,就会偏向于某种…  相似文献   

2.
刘北荣 《云南教育》2001,(23):46-47
创造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下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介绍几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一、突破定势人们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由于习惯于运用某种思维方式,便会产生一种定势心理。一般地讲,形成定势心理,思维就不会活跃,创新意识就难以产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突破定势心理,启发他们独立地、多角度地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在课堂讨论时,就不能用固定的模式去限制学生,只要答得合理,就应允许有多种不同的答案存在。例如,在比较720和512…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头脑中存在种种思维定势,由于受思维定势影响,有的学生在处理物理问题时,往往是“先人为主,以偏概全”,用已有的片面的经验来解释各种物理现象和问题,对物理规律与物理要领的学习和理解不够深入。同时也有的学生对物理的概念与规律往往是死记硬背、似懂非懂,片面地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囿于自己的思维定势,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认识,缺乏从本质上作科学的分析,形成不良的思维定势,对问题略加变化时,不会随机应变,不会分析,造成错误。常见的思维定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家S·L鲁宾斯坦指出 :“对于形成任何一种重要能力 ,都必须首先引起对某种类型活动的十分强烈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 ,要引起学生“对某种类型活动的十分强烈的需要” ,最有效的办法是巧妙设计提问 ,让学生在教师的设问中 ,激活思维 ,探究讨论 ,从而体味语言 ,感悟语境 ,提高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亚里斯多德也说过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因此 ,巧问就成了阅读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感悟语境、理解文意的金钥匙。在耐人寻味处发问。语文教材中的篇目 ,大多属于名篇名作 ,文中有很多语言精妙、比喻新奇、语意丰…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老师教的书上写的就是正确的。慢慢地,学生就会思维僵化,缺乏思考与创新,从而对语文失去兴趣。“尽信书,不如无书”,“学而不思则罔”,要让学生喜欢语文,就必须善于解放学生的头脑,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兴趣点。  相似文献   

6.
实数集扩充到复数后,实数集的一些性质在复数集中并非都成立,有些则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于学生长期在实数集中进行变换,对实数性质理解较深,数学方法应用熟练,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如果在复数教学中不重视这一情况,学生在学习复数时容易出现“思维单向化”和“思维固定化”现象,思维定势会产生干扰作用,导致思维定势负迁移,造成解题失误。因此研究思维定势对复数教学干扰表现,探求防止并克服这种干扰的办法,对提高复数教学质量是有意义的。本文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试对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认识,以求教于同行。一、思维定势干扰的若干表现学生学习实数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对复数学习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实数绝对值的思维定势对复数模概念建立的干扰,这种现象大量地表现在有关复  相似文献   

7.
数学中“一题多解”现象,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同一数学问题,往往会因学生观察思维的切入点、形成迁移能力的知识原型、对题型内涵的理解以及解题思维的定势习惯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解答方法。在教学中经常巧妙地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开挖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赵恒孜 《物理教师》2000,21(9):8-10
思维定势是人们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应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地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努力克服其消极作用,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1 思维定势在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1.1思维定势使学生深刻认识概念和规律 定势思维表现为思维的趋向性和专注性。在物理教学中,被师通过引导、观察、分析,让学生首先获得感性认识,使其思维活动向现象的本质定向,从而达到对概念和规律的深刻认识与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概念和规律为中心的物理知识,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定势.学生在掌握新概念、新…  相似文献   

9.
职校语文教学应该以生为本,构建职校语文愉悦教学的平台,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去。即强化学生的“获取”动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强化学生的“自主”行为,让个性成为创新的灵魂;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强化作业的“挖潜”效应,让作业成为学生思维的延续;强化多元的评价机制,让理解成为求知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思维定势”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一个瓶颈。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反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我们要潜心钻研各种教学理论,分析学生由于“思维定势”造成错误的原因,寻求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真正消除“思维定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应试教育思想下,语文教学大量采用做练习、讲练习,似乎成了语文教学的“主旋律”。语文教学完全丧失了人文学科的独特优势,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也难以得到较好的培养和提高。语文教学艺术是指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真善美的陶冶中不断提高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教学活动。其核心是情感性、创造性。成功的激励,较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艺术的主要内容,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谐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在应试教育思想下,语文教学大量采用做练习、讲练习,似乎成了语文教学的“主旋律”。语文教学完全丧失了人文学科的独特优势,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也难以得到较好的培养和提高。语文教学艺术是指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真善美的陶冶中不断提高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教学活动。其核心是情感性、创造性。成功的激励,较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艺术的主要内容。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谐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自已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维方式.即思维定势。在重复出现的、熟悉的情况下.思维定势能帮助我们顺利地解决问题。但当人面临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现象时.思维定势就有可能变成“思维枷锁”.表现出消极的思维方式。因此,平时要引领学生认识思维定势.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上语文课难,上好新语文课更难!”这是课改后语文教师的普遍感受。语文教学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循,它既要融教师的思维、口才、知识、规律等于一体,又要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接受水平以及语文理解的多元化。要上好新语文课,就必须适应课改要求,懂得语文教育的特点和技巧,以素质教育为指针,以学生为主体,学会因材施教,灵活地处理教学问题。具体做法是:把教材处理得“活”,上课时教得“活”,让学生学得“活”。这就是语文教育的“三活”技巧。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总结出自以为行之有效的方法,适应了课改的需要。同时也体味到,“三活”技巧的透切理解和运用是语文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所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总的精神是通过语文教学“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这是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改的方向。要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目的”显豁突出地提高了明确要求,从智育来说,“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语文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高中增加了“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要求。这个目的,突出了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一切教学工作要围绕这个目的来进行。偏离了这个目的,就不是语文教…  相似文献   

16.
思路就是出路。创造性的思维会使人在“山穷水尽”的时候,遇到“柳暗花明”,会使人在狭小的教室、三尺讲台的有限空间领略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乌飞”的广阔境界,会使人勇敢地面对现实,更会使人满怀信心地走向未来。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渗透创造性教育,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进行了一些探索。一、从理解词语入手,拓展学生的思维语文教材中有《小桔灯》一课,文中写到:“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着我……”其中的镇定、乐观学生很容易理解,但从哪里能看出小姑娘勇敢的品质学生却说不出来。我想可能是定势的作用束缚了学生的思…  相似文献   

17.
新颁布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思维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主阵地,要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语文教师就要善于充分利用每一堂课,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多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快乐,树立“我也能创新”的信念,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18.
伽利略曾说过,思考是人类最大的欢乐。在思维的跨越与激荡中,人能充分体味个性自由舒展的快乐。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这种快乐,应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然而,在传统的“一言堂”的教育中,孩子们常常不去思考,甚至是不会思考,读书的快乐何从谈起。学生本应是课堂的主角,而不是听众和看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有利于思维的因素,恰当地选择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为学生创造积极思考的条件,并激励他们思考,这对  相似文献   

19.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说:“头脑不是一个需要充塞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能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筋,自己得到真理解,这是好的教法。”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其语文素养。如果学生思维形成定势,他们学到的就只能是僵化的知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呢?  相似文献   

20.
物理教学中的思维定势表现为学生思维的一种趋向性与专注性。以教育心理学而论,“定势”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技能时既定心理的准备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按照一定的习惯思路去考虑和认识问题。正确利用这一思维规律,有助于学生运用记忆中储存的知识信息促进正迁移,缩短知识的更新周期产生积极作用。然而,由于思维定势的形成常伴随着思维的惰性和“功能僵化”,形成负迁移,造成“定势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