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钓鱼》2007,(19)
服部善郎,出生于1929年,日本神奈川县横浜人。9岁上小学三年级时初次在横浜港体验了投钓后,钓鱼便成为他相伴一生不可或缺的爱好。从早稻田大学法学系毕业后,步入影视界,在1962~1964年间,作为导演兼主演制作了《日本钓鱼》一片。后由于他高超的钓鱼技术,应邀在1965~1978年参加了日本电视台的晚间连续节目,在《11PM钓鱼》中以"服部名人"出现,为广大钓友解答疑难,深受大家的喜爱,为钓鱼运动的普及和推广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现在为JGFA名誉会员。  相似文献   

2.
《钓鱼》2008,(2)
服部善郎,出生于1929年,日本神奈川县横浜人。9岁上小学三年级时初次在横浜港体验了投钓后,钓鱼便成为他相伴一生不可或缺的爱好。从早稻田大学法学系毕业后,步入影视界,在1962~1964年间,作为导演兼主演制作了《日本钓鱼》一片。后由于他高超的钓鱼技术,应邀在1965~1978年参加了日本电视台的晚间连续节目,在《11点钓鱼》中以"服部名人"出现,为广大钓友解答疑难,深受大家的喜爱,为钓鱼运动的普及和推广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现在为JGFA名誉会员。  相似文献   

3.
《钓鱼》2007,(21)
服部善郎,出生于1929年,日本神奈川县横浜人。9岁上小学三年级时初次在横浜港体验了投钓后,钓鱼便成为他相伴一生不可或缺的爱好。从早稻田大学法学系毕业后,步入影视界,在1962 ̄1964年间,作为导演兼主演制作了《日本钓鱼》一片。后由于他高超的钓鱼技术,应邀在1965 ̄1978年参加了日本电视台的晚间连续节目,在《11点钓鱼》中以"服部名人"出现,为广大钓友解答疑难,深受大家的喜爱,为钓鱼运动的普及和推广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现在为JGFA名誉会员。  相似文献   

4.
袁军 《钓鱼》2007,(9X):52-53
服部善郎,出生于1929年,日本神奈川县横浜人。9岁上小学三年级时初次在横浜港体验了投钓后,钓鱼便伴随成为了他一生不可或缺的爱好。从早稻田大学法学系毕业后,步入影视界,在1962~1964年间作为导演兼主演制作了《日本钓鱼》一片。后由于他高超的钓鱼技术,应邀在1965年~1978年参加了日本电视台的晚间连续节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服部博物馆     
袁军译 《钓鱼》2008,(7):56-57
服部善郎,出生于1929年,日本神奈川县横浜人。9岁上小学三年级时初次在横浜港体验了投钓后,钓鱼便成为他相伴一生不可或缺的爱好。从早稻田大学法学系毕业后,步入影视界。在1962-1964年间,作为导演兼主演制作了《日本钓鱼》一片。后由于他高超的钓鱼技术,应邀在1965-1978年参加了日本电视台的晚间连续节目,在《11点钓鱼》中以“服部名人”出现,为广大钓友解答疑难,深受大家的喜爱,为钓鱼运动的普及和推广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现为JGFA名誉会员。  相似文献   

6.
袁军 《钓鱼》2007,(11S):52-53
服部善郎,出生于1929年,日本神奈川县横浜人。9岁上小学三年级时初次在横浜港体验了投钓后,钓鱼便成为他相伴一生不可或缺的爱好。从早稻田大学法学系毕业后,步入影视界,在1962-1964年间,作为导演兼主演制作了《日本钓鱼》一片。后由于他高超的钓鱼技术,应邀在1965-1978年参加了日本电视台的晚间连续节目,在《11点钓鱼》中以“服部名人”出现,为广大钓友解答疑难,深受大家的喜爱,为钓鱼运动的普及和推广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现在为JGFA名誉会员。[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钓鱼》2007,(18)
服部善郎,出生于1929年,日本神奈川县横浜人。9岁上小学三年级时初次在横浜港体验了投钓后,钓鱼便伴随成为了他一生不可或缺的爱好。从早稻田  相似文献   

8.
李江 《垂钓》2009,(3):8-13
2009年1月7日10时,日本钓鱼名人、亚细亚钓鱼联盟议长小西和人先生因心力衰弱在大阪不幸病逝,享年八十一岁。他的遗物,不是丰厚的金钱和财产,而是呕心沥血编纂而成的《钓鱼大图鉴》、影响了一代日本钓鱼人的《钓鱼周刊》、“钓鱼无国界”的理念,以及为钓鱼事业勇敢献身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据日本大阪《钓鱼周刊》消息:1998年亚洲国际友好钓鱼大赛将在香港举行。这将是回归后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举办的一次大型钓鱼比赛。 亚洲国际友好钓鱼大赛是由“亚洲钓鱼联盟”主办的。联盟是以原日本《钓鱼周刊》社长小西和人为首,韩国和台湾地区民间钓鱼团体参加的国际民间钓鱼组织。联盟自成立以来,先后在日本、韩国举办了数次大赛。 中国钓鱼协会1993年应邀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  相似文献   

10.
1993年5月,我随中国钓鱼代表团去日本参加亚洲钓鱼比赛时,第一次见到了世界钓鱼名人——日本的小西和人先生。其实他的名字我早就知道了,《中国钓鱼》连载过他的文章,北京许多大渔具商店挂着他与鱼搏斗的大幅照片,他是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 他是一位真正的钓鱼人。在日本拜访他时,小西和人的夫人也在场。他们夫妻的衣服印有各种鱼类的图案,五颜六色;屋内摆  相似文献   

11.
钓冷水鱼,特别是钓哲罗鱼,是我的多年愿望和梦想。1984年《中国钓鱼》介绍日本钓鱼爱好者访华团,到黑龙江省钓哲罗鱼的文章,我爱不释手,使我产生了跃跃欲试之意。5年前通过《中国钓鱼》编辑部同志的帮助,找到了陪同过外国人钓哲罗鱼的黑龙江省的韩德泉同志,我向他探寻钓冷水鱼的问题,他热情而详尽的向我做了介绍。他在介绍了  相似文献   

12.
李寒停 《钓鱼》2012,(24):16-17
连续两届承办《钓鱼》杂志"读者杯"浙江站比赛的"郭大侠"感慨万千。这本技术性强的杂志在他学钓鱼时,给了他很大启发。入行这么多年来,他一直伴随《钓鱼》在成长,这也是他对这本杂志情有独钟的情缘。作为一名经常参加全国各地比赛的钓手,对冬季钓鱼的技术他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3.
52岁的朱明师傅,因单位效益差而下岗在家。他爱钓鱼,下岗后就常到近处上海植物园内的河浜及池塘去钓鱼。上海植物园西南角有一口池塘,叫3号浜。也叫草浜。由于里头水草特别多,沿池塘一周又栽种了睡莲,所以里面藏有不少鱼,但十分难钓。每天到此池塘钓  相似文献   

14.
钓鱼无国界     
《垂钓》2009,(3):1-1
2009年1月7日10时,日本钓鱼名人、亚细亚钓鱼联盟议长小西和人先生因心力衰竭在大阪病逝,享年八十一岁。那个须发花白、面色古铜、烟不离口的钓鱼硬汉离我们而去了。小西先生的遗产,对于日本钓鱼人而言,是那本影响了一代人的《钓鱼周刊》,以及他作为日本投钓和矶钓事业开拓者的贡献;对于中国钓鱼人,则是小西先生发起成立的亚细亚钓鱼联盟,以及其积极弘扬的“钓鱼无国界”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日本钓鱼人     
张莉 《钓鱼》2003,(23)
应亚细亚钓鱼联盟议长、世界著名的钓鱼人小西和人先生的邀请,记者于金秋十月远渡重洋赴日采访,真切地感受了钓鱼王国日本浓浓的钓鱼氛围,“零距离”接触了——飞机上邂逅日本钓鱼迷10月14日,在上海飞往日本福冈的飞机上,我邂逅了日本九州熊本市一株式会社社长松本先生和他的中文翻译沈先生。当松本先生得知我是《钓鱼》杂志的记者,此次赴日本是采访亚细亚国际友好钓鱼大赛时,同样是钓鱼迷的松本先生和我有了“共同语言”。松本先生告诉我,他很喜欢钓鱼,只是平时工作繁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钓鱼。不过每年度假,他都会带着家人去海边,让太太孩…  相似文献   

16.
河浜的诱惑     
蓝水 《垂钓》2011,(8):14-14
江浙一带多将河道称为浜,浜同样有大小宽窄之分。通常有浜的地方就有鱼,所谓河浜钓鱼,严格意义来说,就是在南方的大小河道中钓鱼。  相似文献   

17.
网历     
樊人 《网球天地》2008,(6):14-15
4.19钓鱼与环保钓鱼与环保为庆祝北京奥运会的到来,响应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迎奥运"号召,同时祝贺日本达亿瓦(DAIWA)精工株式会社建社50周年,由日本达亿瓦独家赞助,《中国钓鱼》杂志主办、广州达亿瓦协办的DAIWA 杯"奥运·健身"首部体育记者、名人钓鱼联赛暨"钓鱼与环保"即兴演讲活动日前举行,来自首都煤体、体育、文艺界的80余人共同表达了对"绿色奥运""绿色垂钓"的憧憬。  相似文献   

18.
谢谢小旭坤     
《中国钓鱼》2007,(11):43-43
福建云霄钓友沈景阳的文章《谁认识这条美丽的"蝴蝶鱼"?》发表后,接到一些钓友的答复,其中有一位五年级的小学生张旭坤。小旭坤是河南洛阳人,他的爸爸是一名钓鱼爱好者,非常喜欢看《中国钓鱼》,所以小旭坤也喜欢看《中国钓鱼》。他看到沈钓友  相似文献   

19.
我今年65岁,从15岁开始钓鱼至今已有半个世纪钓龄,您要问我钓技如何,那可是水蝎子——不怎么着(蜇)。虽然近年有所长进,那也全得益于我的良师益友——《中国钓鱼》。我是从2002年退休后开始认识《中国钓鱼》的,屈指算来,我已经是《中国钓鱼》"五年级"的学生了,"学业"有所长进不说,只说说我对《中国钓鱼》的新感受。今年,当我拜读《中国钓鱼》  相似文献   

20.
鱼太大了     
张仲斌 《垂钓》2008,8(11):44-44
钓友小林出道很早,鱼却钓得不多。可是,每当大家在钓具店切磋经验时,他总是声情并茂,有声有色,说得天花乱坠,让听众们如在云里雾里。渐渐地,大家都信以为真,纷纷佩服他的钓鱼技术。于是,去外,省市的放养浜钓鱼时,也拉上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