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破格录取陕西省高三学生孙见坤的事件,近日经过部分媒体的报道,引发了社会强烈关注与热议。27日,复旦大学招生办向新华社记者解释了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并表示,虽然复旦希望破格录取孙见坤确有其事,但复旦八位教授从未联名写请愿书,也从未称赞孙见坤是“国学天才”或“奇才”。复旦大学招生办认为,个别媒体对复旦大学录取孙见坤事件的报道有诸多不实之处。(新华网8月27日)  相似文献   

2.
方立新 《教育》2010,(9):10-10
陕西高中生孙见坤,受益于家学渊源,立志以国学为终生事业,苦苦钻研文史典籍,人称“国学小天才”。今年高考前,孙见坤参加了复旦大学为自主招生而举办的“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阅读》2009,(9):10-11
高校“破格录取”,这个原本并不新鲜的名词,在今年的高招录取中,引发关注:一是今年武汉大学宣布“对自主招生中的特殊人才可破格录取”,成为湖北省第一所愿意吃螃蟹的院校;二是今年湖北省高考“最牛满分作文”考生周海洋,因三峡大学的“破格录取”请求被省教育厅拒绝,而被现行高考政策档在本科校园之外……高校“破格录取”离我们还有多远?再次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14岁的北京男孩王逸南两年前随作为商人的父亲移民英国时,几乎不懂什么英语,然而他的科学天才却让英国教师深感震惊。英国著名的牛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已经决定破格录取这名中国天才男孩。  相似文献   

5.
怀沙 《现代语文》2004,(12):14-15
怀沙是深圳中学的高三学生,参加“第二届新慨念作文比赛”被评为一等奖,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这篇文章是复赛作文  相似文献   

6.
每一个时代都不缺少天才,但并不是每个时代都盛产天才。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群“80”年以后出生的十几岁的少男少女在文坛上闪亮登场,如果按照“十岁是天才,二十岁是才子,三十岁是普通人”的标准来衡量,这倒可以称得上是一群“天才”,但“文学天才”的头衔放到他们的头上是否名副其实?近十年间,始终是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如果仅就“天才”的数量,而不就“天才”的质量而言,我们这个时代的“天才”不仅众多,甚至有些“泛滥”。每过上十天半月,翻开某某文学性报刊,就会至少有那么一篇关于某某“文学天才”的报道或专访。一看年龄,都不过十几…  相似文献   

7.
在今年高考中,7岁开始写作、现已出版9部作品的美少女作家蒋方舟,在清华大学自主招生中,因被降60分破格录取引发了很多争议。该如何看待蒋方舟的录取?北师大二附中的同学参与了本期话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正>很多时候,我们仰望并羡慕着各行各界的顶尖人才,我们渴望成为成功后的他们。同时,我们想探秘的是,顶尖人才究竟是怎样修炼而成的?他们用的是什么样的学习方法?中国杰出小提琴家吕思清,4岁开始学琴,8岁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11岁被世界著名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选到英国他创办的天才音  相似文献   

9.
《教育》2008,(8):43-43
1991年8月16日《中国青年报》一版头条报道了《女中学生杨静被破格录取上大学》的新闻,新闻的副题是“勇斗歹徒失去高考机会,在考场外交出合格答卷”。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天才     
许多评论家喜欢用“天才”这个字眼来赞美伟大的作家,其实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天才。不妨听听那些常常被称为“天才”的伟大作家是怎样谈天才的。德国诗人歌德说:“天才所要求的最先和最后  相似文献   

11.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2009年高考,四川出了一则轰动的新闻——“考场惊现甲骨文作文”。而拥有甲骨文特长的主人公黄蛉,成绩未及本科线,却被特招到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今年11月,又被川大本部破格录取。  相似文献   

12.
时代有点像一个性格古怪的国王,他并不一定把恭迎他的人捧为天才。相反,他常常乐意把天才的桂冠戴到那些用思维之剑来摧毁他的人的头上。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1844—1900)的遭遇就是这样。尼采猛烈抨击他所生活的时代的一切时尚,但这个时代却为他而倾倒。尼采的哲学可以比作一个传统观念的审判台,在审判台上镌刻着他的著名口号:“重估一切价值”。没有一个被世上奉为圭臬的传统观念不是遍体鳞伤地、匍匐着从这个审判台前通过的,以致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个中国人,凭着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被破格录取为英语新闻播音员和“Talk Show”节目主持人,还发明了著名的“疯狂英语”,但在上大学的时候,他的英语成绩却非常差,甚至一连两个学期都考不及格。  相似文献   

14.
吴晓霞 《现代语文》2010,(12):20-22
一、背景 江苏考生用文言文写作文,专家为看懂写4页注释。江苏省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对这位考生表示高度赞扬:“相当难得!前途无量!以他现在的文化修养完全可以被破格录取”。  相似文献   

15.
7岁开始写作、现已出版9部作品的“90后美少女作家”蒋方舟,今年参加高考并通过了清华自主招生的考试,清华同意降60分录取她。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争议四起。正方:破格录取蒋方舟无可厚非由于缺少有效的制度保障,每年都会有一些特长生因高考失利而未能进入合适的高校深造。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手段,具有其自身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16.
在苏修叛徒集团的反动统治下,苏联的教育被一小撮特权阶层及其子女所垄断,广大工农被排斥在学校大门之外。今日的苏修教育成了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推行社会帝国主义政治路线、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越来越反动、腐朽和没落。他们极力标榜“全民教育”、“教育平等”,也终究掩盖不了事实的真相。大搞“天才教育”为了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苏修教育界大力鼓吹“天才论”,竭力宣扬“特殊天资”和“先天素质”,大搞“天才教育”。为了培养“天才”,苏修叛徒集团费尽心机,不惜工本。在全西伯利亚,他们通过由三轮考试组成的“西伯利亚奥林匹克”来选拔所谓的“天才”学生,专门为特权阶层子女开办军事、政治、物理、数学、艺术等方面的“天才”学校。这种学校不仅有较好的设备,“较高水平”的师资,学生还享有优厚的生活待遇。下面这个材料有助于我们了解苏修的“天才教育”究竟是什么货色。  相似文献   

17.
天才总是在人们艳羡的目光中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但最近的研究证明,天才不一定非要“天生”,经过科学的训练和塑造,每个人都有成为“天才”的可能,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我们就可能靠自己改变未来哦。  相似文献   

18.
刘绪佳  吴汝萍 《师道》2010,(6):36-37
叶澜说:“差异的两端可能是白痴,也可能是天才。但是白痴住往很快被识别,引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天才则有可能被看作怪僻、不守规矩等,遭到批评或限制。因此,强求一致常常导致扼杀天才。”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他被教成水泥脑袋,到美国他被育成年轻天才。他叫王楠子,8年前,他是上海某中学一个“标准的差生”,经常被老师“重点关照”,无奈之下赴美求学;8年后,他成了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并被老师表扬“是个天才”。王楠子如今是费城艺术  相似文献   

20.
他因为对飞机有着浓厚的兴趣,早在高三时就设计出了“21世纪空天飞机展望”方案,并荣获首届福建省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2001年,他以突出的创新能力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主招生破格录取; 大学几年中,他先后获得了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等重大奖项; 2005年,他又获得了“国际太空探索创新竞赛”亚洲赛区第一名。之后不久, 还受到温家宝总理的接见。他就是胡铃心,一位因成绩优异而被保送到南航的硕士研究生(本刊2005年 12期《惟愿蹊径变通途》中,曾提到他通过自主招生被破格录取)。为什么一个当年连正常录取分数都未达到的学生,在大学能取得如此骄人成就? 本期,记者特意对他进行了采访,以揭开他的成功之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