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普通话儿化音变不同,偃师方言的儿化音变有增音现象。根据偃师方言儿化音变的实际将其归纳为复辅音型、类双音节型、普通型3种类型,复辅音型与类双音节型儿化韵的产生不仅涉及韵母的韵腹与韵尾,而且受到韵母的四呼和声母的影响。偃师方言中儿化增音现象的产生是词缀“儿”的语音特征左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和普通话的儿化音变比较起来,商丘方言的儿化音变现象有其突出特点。本文根据商丘方言的儿化音变实际将之归纳成复辅音型、双音节型、普通型三种音变类型,并简要分析了它的音变规律及特点。  相似文献   

3.
汉语方言中的儿化增音现象,读音类型主要有两种:复辅音声母型或者是类似双音节型。所增加的音值也有两种情况:闪音或边音。如果结合河北方言中儿化增音成因的个案研究,同时结合与儿化相关的"儿"音值演变过程可以看到:(1)"儿"音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读[lr]音的阶段,有些方言中的"儿化音",是读边音[lr]类的"儿"与前一音节的合音;(2)儿化后的增音,来源于合音时"儿"音的语音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河北方言中产生声韵双变现象的儿化音变,主要分布在卷舌儿化变音和边音儿化变音系统中。如果将介音视独立于声韵的时长单位,就会发现:无论是声母后伴有增音现象的儿化变韵,还是声母和韵母都发生变化的儿化变韵,它们都应视为声韵双变现象,并且它是儿化变音系统语音发展的必然阶段。无论是在卷舌儿化变音系统中,还是在边音儿化变音系统中,声母后伴有增音现象的儿化变韵和介音后伴有增音现象的儿化变韵实际上处于同一个儿化变音的阶段,而声母和韵母同时发生变化的儿化变韵则处于稍晚一个阶段,是伴有增音现象的儿化音变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儿化,是汉语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就是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和前头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儿化以后的韵母叫做儿化韵。儿化是一种细微的音变现象,在口语中却发挥着不小的作用:(1)用来形容事物之“小”或“少”,如:一点儿;(2)可以表达对某种事物的喜爱和亲切,如:小孩儿;(3)还可以帮助确定词性,区别意义,如:画(动词)——画儿(名词)。  相似文献   

6.
“儿化”是普通话的某些方言中的一种音变现象。“儿”作为后缀,不能自成音节,在同化和节缩两种作用下,与前一个字音合成一个音节,使前一个字音的韵母发生音变,成为卷舌韵母(也叫儿化韵),这样就使普通话的语音结构发生了变化,增加了一套相当复杂的儿化韵母。汉语拼音字母用r,注音字母用“儿”.汉字用“儿”(“(?)”的简化字)来表示“儿化”.这些只是记号,让人卷一下舌  相似文献   

7.
方晓国 《考试周刊》2009,(11):31-33
本文作者通过研究重庆方言双韵母/uo/因组合音节影响产生音变来揭示这一双韵母的音系特征。为了论证这一假设。作者以30名来自重庆方言区的大学生为对象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分析结果显示,双韵母/uo/与不同声母结合时会变音为/ue/或/o/,这些音变现象受到连音节发音规律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汉语与其他语言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声调,而且音节分割清晰,没有复辅音,有轻声、儿化韵和变音变调现象。普通话的轻声音、儿化韵、“啊”的音变、上声的音变、语速的变化、重音的选择、句调的选择、连音或减音、弱化或脱落以及叠音,这一切都构成了普通话语音形式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9.
对方言中不存在儿化音变现象的学生来说,普通话儿化韵的不规范读音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失去独立性的“儿”与它前一音节韵母结合时的读音不规范;二是儿化后的元音读音不规范。在指导学生进行儿化韵发音练习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体会可以直接卷舌的单元音卷舌后舌尖、舌面及口形的状态、体会元音伴随卷舌动作的特点,并掌握儿化后主要元音的读音和所属类别。  相似文献   

10.
说“音变”     
普通话里,一个音节在连续的语流中不免互相影响,产生语音变化,这种语音变化就叫音变。 一、几种主要的音变现象 1.轻声其特征是失去本调。 2.变调基特征是失去本调。 3.语气词“啊”的音变其特征是增加音素。 4.儿化其特征是附加卷舌动作。 二、发生音变的汉字的注音问题 关于发生音变的汉字如何注音问题。一些著作只是根据《汉语拼音方案》提出:轻声不标调,儿化音节拼写的时候在原来韵母的后面加上一个r。对于其它音变现象一般不作说明。 按道理讲读什么音就该注什么音。然而事实上情况较为复杂,在操作上不便于整齐划一。前…  相似文献   

11.
武汉方言中有一种类儿化音变现象。这种音变现象的音变规律、音变条件以及音变作用 ,与普通话及其他一些方言中的儿化现象有相当多的类似之处 ,但其音变形式与一般儿化又有明显的不同 ,不能算典型的儿化音变。本文分别描述这种音变现象的音变规律、音变条件和音变作用 ,并与普通话的儿化现象进行比较 ,最后推断这种音变现象可能是武汉方言历史上曾有过的儿化音变的遗迹。据悉 ,其他一些方言也有与武汉方言类似的这种音变现象  相似文献   

12.
语言变化是汉语方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但不同的方言却有其各自不同的规律与特点。本文探讨赣榆县城所在地青口镇的四种音变现象。以国际音标记音,用小字数码“1、2、3、4”代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调类,记音时放在音标的右上角,轻声则在音标前加圆点儿表示,某些需要解释的方言例词用小字在词下加注。赣榆方言声、韵、调的描写及其特点的详细分析、赣榆方官内容的主要差异以及赣榆方言儿化音变的类型与规律等,已在拙作《赣榆(青口)方言的语音系统》(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言语文化研究》1989年总第37期)中论及,本文对此不再赘述。 (一)同化造成的音变 赣榆(青口)话中前鼻音韵母—n与以舌根音声母—习为声母的音节连读时,“n”往往是同化为“叮”,从而造成韵母的变化。例如: 例词 单字音 后字声母 音变后的读音  相似文献   

13.
偃师方言儿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偃师方言的儿化与普通话的儿化迥然不同。它的大部分儿化韵的构造特殊,儿化规律特殊,从而形成了偃师方言的重要特色之一。本文谨就偃师方言儿化的规律以及儿化的结构等方面表现出的特点进行初步的探讨。(儿化的语法作用以及儿化音节在词的连续中的情况等暂不涉及。)  相似文献   

14.
儿化是一个音节的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儿化不仅在普通话中比较常见,而且存在于汉语的不少方言之中。在地方性院校招生规模和结构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如何在现代汉语课程中进行有效的儿化教学成为这些院校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对现代汉语儿化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顾劲松 《河池学院学报》2012,32(4):48-51,55
隶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的涟水方言中首次发现有儿化现象存在。涟水方言儿化词总量较少,主要是一些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且使用频率较高的时间词、称谓词和其他普通名词;儿化实读表现与儿化音节本身的韵母类别有关;老派儿化现象比新派丰富,较之于老派,新派儿化现象呈现出明显的萎缩态势,此态势主要与普通话渗透等因素有关。涟水方言儿化现象主要是历时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作为语言学的术语,“儿化”比“儿尾”更为大家所熟悉。所谓“儿化”,指的是后缀“儿”与前一个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该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是语流音变的一种。那么,什么是“儿尾”呢?笔者发现,许多著作对它与儿化没有明确的界定,有的说二者对立,有的说二者统一。比如,俄罗斯学者莫景西说,“作为语言学的术语,‘儿化’和‘儿尾’标志着用‘儿’字记下的词缀,自成  相似文献   

17.
临沧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方言,临沧汉语方言存在一定数量由儿化音演变而来的词汇.只不过都发生了音变;与普通话相比,临沧汉语方言中的儿化现象还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暑假生活     
"儿"字连在别的音节后面作词尾时,就失去独立性,和前面的音节融合成一个音节,使前一个音节的韵母带上一个卷舌动作的韵尾,成为卷舌韵母即儿化韵。这种现象叫做"儿化"。同学们别小看"儿化",它在意思的表达上是有一定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儿"连在别的音节后面作词尾时,就失去独立性,和前面的音节融合成一个音节,使前一个音节的韵母带上一个卷舌动作的韵尾,成为卷舌韵母即儿化韵。这种现象叫做"儿化"。同学们别小看"儿化",它在意思的表达上是有一定作用的,这些你都清楚吗?  相似文献   

20.
本文归纳了赤水话的声韵调系统及变调现象,重点对赤水方言儿化韵的语音形式,基本韵母生成儿化韵的类别以及自成音节的儿尾等进行了描写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