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语文味"这三个朴实而厚重的字眼,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同。"语文味"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语文味儿"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然而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语文味"这三个朴实而厚重的字眼,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同."语文味"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语文味儿"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然而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促进语文味的生成,确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就语文课堂如何生成"语文味",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3.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首倡“语文味”教学的程少堂先生对“语文味”的内涵有这样精辟的论述:“在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的品味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欲开学生“胃口”,一定要讲究它的味,即要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以前不少语文老师不太重视说明文教学,或认为说明文呆板、枯燥,或认为说明文通俗易懂,不值得花什么功夫去钻研、去讲解。  相似文献   

5.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程少堂先生关于《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说:“所谓语文味,是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  相似文献   

6.
“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P口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渲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和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挖掘文本中丰富的教学资源,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有效的语文活动。  相似文献   

7.
许伟杰 《考试周刊》2011,(11):41-41
语文课欲开学生"胃口",一定要讲究"味",即要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的评价的首要标准就是它是否有"语文味",但是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大多走在"语文味"的边缘,在此,我就对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缺失与回归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语文味"在我国学术界的正式提出,最早是广东深圳的程少堂先生。他认为"‘语文味’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文本的语文味、教学过程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语文味"在我国学术界的正式提出,最早是广东深圳的程少堂先生。他认为"‘语文味'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文本的语文味、教学过程的语文味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语文味的和谐统一,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的氛围和人性美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得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虽然课堂改革已经掀起了一阵风波,在很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无论怎么改革,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永远不能改。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所在,更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主要研究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营造有语文味的课堂教学氛围需要的几种意识,通过研究,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其评价的首要标准是它是否具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色---“语文味”,就成了一个重要命题。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论述:从多“读”上呼唤“语文味”的回归;从多“品”上呼唤“语文味”的回归;从多“写”上呼唤“语文味”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蒋万利 《学语文》2008,(1):50-50
语文课堂上的“语文味”应从哪些方面去体现呢?首先,运用朗读读出“语文味”。读是对文本语言的触摸,在朗读中应该凸显“语文味”。可在我们很多的语文课堂里却听不见书声朗朗,即使有也是走过场。充当一种不得不经历的环节,我们还见到把语文课的朗读剥夺的现象。凡此种种是把语文课的“语文味”给大大抛弃了。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中的“语文味”是什么?我认为,语文课中的“语文味”是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等,让学生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1.读出“语文味”中学语文教学中,受教学目标更多指向阅读理解的影响,诵读开始减少,但是,诵读不应该被遗忘。  相似文献   

14.
上伟 《现代语文》2014,(4):104-105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本来应该是一种开放式的、立体的、动态的教学过程。然而在当下考试功利驱使下的语文课堂显得有点“去语文化”,再有网络时代的冲击,大多数师生都抱着一种“快餐式”的学习心态,这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一直冲击着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文味”。笔者以粤教版高中语文阅读赏析教学为例,探究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如何挖掘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发挥,还给语文课堂原有的生机,让师生一起领略语文世界中的“文化海洋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上出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是语文课堂追求的境界。有了浓浓的“语文味”,我们的课堂才会实现诗意的回归,建构语文与生命融合的独特时空,令师生徜徉其中,流连忘返。语文课堂如何彰显“语文味”。“语文味”源自哪里?特级教师王文丽《给予树》一课的教学,也许能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王慧华 《课外阅读》2011,(9):281-281
让“语文味”回归课堂,让语文教育回归本色.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是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的,语文教学应当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回归本色,莫让语文教学课变了味。  相似文献   

17.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具有“语文味”的课堂教学究竟应该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构筑成了新语文教学的理想,是“语文味”的核心。因此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应该体现人与文和谐、师与生和谐、情与理和谐、思与悟和谐的美。那么,怎样创设这样一种语文课堂呢?  相似文献   

18.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首倡"语文味"教学的程少堂先生对"语文味"的内涵有这样精辟的论述:"在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的品味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19.
“语文味儿”,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他们的生存智慧、提升其人生境界为宗旨,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渲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和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应该说,“语文味儿”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那么,阅读教学如何彰显“语文味儿”呢?  相似文献   

20.
上出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是语文课堂追求的境界。有了浓浓的“语文味”,我们的课堂才会实现诗意的回归,建构语文与生命融合的独特时空,令师生徜徉其中,流连忘返。语文课堂如何彰显“语文味”。“语文味”源自哪里?特级教师王文丽《给予树》一课的教学,也许能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