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校社会科学成果的一种四维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知识经济中,社会科学成果和自然科学成果一样,具有稀缺性和增值性。合理配置社会科学成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配置的关键就是对社会科学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使价格信号能反映其真实的质量。本文介绍一种兼顾到高校社科成果的供需两个方面的四维综合评价方法,试图为社会科学成果的社会化作些努力,同时,这种评价方法及其结果对高校教研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夏蓓丽 《情报科学》2007,25(9):1337-1342
本文阐述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发展过程,在分析各种评价方法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以APF组合评价方法运用于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可能性、具体步骤、应用前景以及实现APF组合评价方法评价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由于人文社会科学没有自身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自然科学的评价方法尤其是量化管理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人文社会科学中。量化管理的确是科学管理的一种方法,但它在被运用到人文社会科学时,呈现出简单化、单一化的趋向,学术管理者对它所能起的作用往往有过高的期望值。这既不完全符合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运行规律和目的,也不完全符合人文社会科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不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社会科学评价机制,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对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的评价、人才培养、成果奖励,每一样都离不开科学化、规范化的社会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5.
廖萍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5):169-170
构建一个实用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公正地评价社会科学成果的重要保证,分析社会科学成果特点,提出了构建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构建了科学、合理的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研究,引起了学术界与科研管理人员的浓厚的研究兴趣,彼此纷纷从不同的视角对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当前,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建构意义、建构基础、建构原则、建构困境、理论框架等五个方面。从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研究的发展轨迹来看,目前,经过学术共同体的集体努力,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研究经过了一元化的定性评价或定量评价的阶段,逐步进入了采取多种评价指标相结合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阶段。  相似文献   

7.
柳永夏  赵光远 《现代情报》2012,32(8):154-156,161
科研评价机制创新是当前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以社会科学为例,针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中建立分类评价标准和多元评价体系的要求,以社会科学评价机制创新的必要性和障碍因素分析为基础,提出了短期内加大学科发展基本规律和学术评价基础理论研究、中期通过推动学术价值评价和学术能力评价分离、长期加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评价文明建设的社会科学评价机制的总体思路与内容框架。  相似文献   

8.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是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文章通过建立和完善基于CSSCI的同行专家评议制、公正内行的评价专家队伍和公开公正的评价监督机制,以追求学术评价程序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加强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建设,对于繁荣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卢花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0):86-87
本文结合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现状和工作经验,论述了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的工作措施:强调质量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质量评价的核心是创新;建立符合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高质量成果的产出要依靠科学合理的评审制度、监督机制和公正的学术批评制度。  相似文献   

10.
袁清  姚威 《科研管理》2015,(1):415-419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它对于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的长期繁荣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制度的探讨,得出繁荣发展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制度的建议:一是建立灵活多元的学术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同行评议制度;二是注重成果质量,加大力度推行代表性学术成果制度;三是逐步试行专门评价机构制度,建立公正透明的学术评价体系;四是加强文化建设,打造良性的学术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