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秀英 《教育》2013,(7):56-57
《童年期发展心理学》指出: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在儿童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的基础上,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在促使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快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低年级是儿童迅速成长的阶段,此时正是儿童情感逐渐发展的时期,在课堂上让儿童体验快乐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游戏是认识兴趣和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区。儿童最喜欢玩的方式就是游戏,通过游戏可以提升儿童素质、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面对琳琅满目的儿童文学图书市场,“成人应该如何为儿童选择读物才是最适宜的”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为儿童选择文学读物有三个原则:使儿童快乐、洋溢爱与情感、引领儿童成长。因此,成人应抛弃自己的阅读成见。尊重儿童读书的兴趣,让儿童参与决定自己阅读的内容和方式,让儿童在书中“读”出乐趣、“读”出感觉、“读”出美妙、“读”出人生的韵味,在爱与情感中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情感倾向,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中,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它可以激发儿童的求知欲,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能促使儿童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劳动。然而,兴趣又具有潜在的转移性,很多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为了帮助家长朋友正确看待孩子的兴趣转移或消失现象,我们特请樊遵贤老师作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4.
殷芹 《广西教育》2012,(33):65-65
课堂教学是一段师生共同成长的经历,在以儿童为核心的科学教学中,我们关注的是儿童兴趣的激发、动机的驱动、情感的发展、性格的形成等等。  相似文献   

5.
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文学家金波说:“阅读是儿童心灵成长的良方,也是儿童情感教育最伟大的老师。热爱阅读就是热爱光明和温暖,就是接近快乐、美好和高尚,就是对人生有所感悟。”是的,要想让孩子变得精神上富有、生活中快乐,就必须让读书成为她的习惯,让家中溢满书香。  相似文献   

6.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教育不仅仅为了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追求幸福人生。那么该如何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呢?我们大连市实验小学认为,必须要从儿童文化的视角出发,让儿童在儿童文化中幸福快乐地成长。儿童文化是儿童内隐的精神生活和外显的文化生活的集合,基于儿童文化观的教育强调:儿童教育必须符合儿童的成长规律,尊重儿童的兴趣、需  相似文献   

7.
儿童道德关乎儿童的成长.在儿童的成长中,儿童道德具有道德的"深层语法",即儿童之间的"爱"与"公正".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认知是一种"受限的理性",儿童的道德情感是儿童道德逻辑的首要特征,儿童的道德行为是儿童道德认知基础上的道德情感结出的硕果.由于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教化就要考虑到儿童的道德智慧,通过儿童的生命叙事,激发儿童的道德情感,在情感的作用下,通过交往、体验,实现儿童的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8.
快乐的幼儿园是儿童自己的幼儿园,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得到了发展,为快乐人生打下了基础。研究者采用了多种方法对构建儿童自己的幼儿园进行了研究。通过探讨,研究者认为儿童自己的幼儿园具有“自由”“快乐”“成长”的特征。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研究者对。幼儿园的课程架构、课程实施、课程文化、教师成长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构建真正属于儿童自己的幼儿园。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一段师生共同成长的经历,在以儿童为核心的科学教学中,我们关注的是儿童个性的润泽、精神的饱满和生命的成全。在这样充满儿童生命色彩的科学课堂中,我们时刻需要思考学生一言一行背后的深刻内涵,他们兴趣的激发、动机的驱动、思维的展开、情感的发展、性格的形成等等。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家庭结构完整的家庭来说,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有明显的不良表现。通过学校、老师的温暖关怀,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留守儿童因情感缺失而对其性格产生的消极影响,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儿童的花同”是福禄贝尔心目中理想的儿童乐园——让幼儿像自然中的花草树木一样,根植爱的乐土,顺应自然规律,健康、快乐地成长。对家长而言,心目中理想的幼儿园更应该是“儿童成长的乐园”。这种成长,不仅仅是自然意义上的身体成长,更是人作为社会一员在认知情感、心理文化以及社会素养等方面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一段师生共同成长的经历。在以儿童为核心的科学教学中,我们关注的是儿童个性的润泽、精神的饱满和生命的成全。在这样充满儿童生命色彩的科学课堂中,我们时刻需要思考学生一言一行背后的深刻内涵,他们兴趣的激发、思维的展开、情感的发展、性格的形成等等。这些都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对孩子们来讲,幸福既是快乐的现在,又是美好的未来,是快乐的现在与美好未来的结合。教育要促进儿童的幸福,就要从儿童的现在出发,重视儿童的生活和活动,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利用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尊重儿童的意愿和要求;要让孩子们真正在知识上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说明及教学目标家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家乡是儿童学习、生活的地方。课程标准中关于“我与家乡”内容非常丰富,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本单元只要求学生能了解自己生活过的地方,关心自己周围的发展变化,让学生在爱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地成长。《我的家,在这里》是本  相似文献   

15.
1、让快乐和美始终伴随孩子的生活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对于早期儿童音乐教育来说,音乐所担负的使命,就是充分挖掘每个儿童的爱乐天性,最大限度地发展音乐兴趣,逐步提升稳定、持久的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个性。因此,儿童早期音乐教育中的教学活动,首先应着眼于让孩子在音乐的活动中体验快乐,享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论述了儿童独立性在儿童成长方面的重要性。独立性是儿童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对其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儿童独立性的培养是社会对儿童素质的要求。培养儿童的独立性的方法主要有:该放手时就放手,培养责任心;尊重儿童,让儿童提出对自己可以理解的事情的注意和意见;鼓励儿童,让儿童体会到自我努力的快乐;引导儿童,让儿童明白要得到就必须劳动。  相似文献   

17.
一、激发兴趣,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 教学中,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激发其丰富的想像力.幼苗的成长靠土壤,兴趣的培养靠"好玩".儿童一向是"乐"为先,"乐"为天,离开"快乐"就无谈童趣.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如果不考虑到这一点,就犯了兵家大忌.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要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要注意儿童的情感,只有当他们的情感全身心投入、非常快乐的时候,兴趣的幼芽才会生长.  相似文献   

18.
快乐、自由、诗意地生存是童年的真谛,但如今的儿童却失去了太多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应有的快乐,无情地被压制了太多的兴趣,剥夺了太多选择的自由。故一个不容回避的沉重话题是如何还孩子一个自由快乐、诗意、本真的童年?如何“保卫童年”?真实而触摸的数据呈现出令人震憾的实然图景:自由缺席,快乐出局,天性淹没,人性失真,生命淡漠,情感缺失,“儿童”这个弱势群体正按照成人的逻辑在特定的轨道上承载着特殊的使命艰难地“跋涉”。  相似文献   

19.
在人们的一生之中,音乐是一门不可或缺的教育。音乐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对人们的心情产生影响,同时还可以通过音乐进行情感的交流。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与发展。本篇论文主要介绍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作用,以及该如何开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以期实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正常发展,并在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留守儿童自主情感的健康发展是其自主成长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教育活动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真实的心理发展需要,针对学生情感发展需求,秉持专业能力、智慧与情怀。本文将结合近年来留守儿童情感教育活动,就提升活动品质的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