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作文教学分为写前指导、写后批改和总结讲评三道程序,这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其中,作文批改起着承前启后的中枢作用,它既是写前指导的反馈和继续,也是写后评讲的依据和基础。如果忽视它,可能会导致整个作文教学的失败,因此,必须重视,必须予以研究。一、全收全改,贯彻鼓励性原则我在数年的作文批改实践中,感受最深的是关于鼓励的学问。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在作文批改中贯彻鼓励性原则,要敢于鼓励,善于鼓励。我对学生的作文,经常全收全改,不采取重点批阅某部分的做法,因为那样会影响未给批阅的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正一提到作文的批改,大多数老师都会皱眉头,感叹一声:"累。"一是批改作文时间长,二是辛辛苦苦批改的作文发下去,学生看一眼便扔在了一旁,下一次作文老毛病照犯,感觉做了无用功。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作文批改真正地对学生起到指导作用呢?十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也做了一点儿尝试,下面我就和大家谈一谈自己在作文批改中的几点做法一是作文批改方式多样化(1)"精批细改"不能少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是"精批细改"。这方式确实能使学生受启发、得教益。它应该是评改作文的根本,不能摒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中生对作文普遍缺乏兴趣,作文时不是厌烦,就是畏惧,甚至逃避,因而写作水平偏低。近年来江苏高考作文平均分总在及格线上徘徊,就证明了这点。怎样扭转这种局面,如何破解这道难题,同仁们见仁见智。我对此也进行了摸索和探究。我的做法是让学生自主批改作文,希望由此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学生批改作文的热情,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达到此目的,我做了两个方面的尝试。一、教给学生批改作文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作文批改的知识和方法,才可能自主批改作文;否则,只能是流于形式而已。因此,在学生  相似文献   

4.
我于一九八二年开始,在自己任教的高中班对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进厅了改革。其方法是:学生在课内完成作文后任意请一位同学帮助批改,习作者认真考虑同学的批改意见,再进一步修改自己的文章,然后交老师批阅。我采取这种批改方法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通过相互批改,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互相勉励,共同提高;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文章的方法,力争在交给老师之前把作文修改好.在实行这一新的办法前我做了四项准备工作:一是认真批改每一学生的每一篇文  相似文献   

5.
对一个基础较差的同学的一次作文,我批上了“书写潦草,语句不通”几句话,并且很气恼地给了他一个应得的低分。等到下次作文收上本子来,我发现这个分数被涂掉了。这件平时容易忽视的小事,引起了我注意,我立即找这个同学问明情况。和我原来预料的不同,他不是嫌分数少了,而是对老师有新的看法和要求:“我觉得您对后进学生的作文批改得草率,而对重点学生的作文批改得详细。老师,您常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为什么对全班同学不一碗水端平呢?”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教多年,批阅过大量的学生习作,对待作文教学积累了自己的一点经验。为了抛砖引玉,我谈一下浅见。1.作文批改要求实效。这是作文批改指导思想。讲求实效对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应当了然于胸,学生每次作文批改,一定要结合实际,明确提出批改要求。一般说来,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提出,一是思想内容,二是学生的能力反映,三是文学表达功夫。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组织他们互相修改。”根据这一要求,现将自己运用“五步指导法”,指导学生自改、互改作文的尝试,赘述于后,就教于大方。 一、针对“学生写教师改”的弊端,提出问题 传统的作文批改(即同步教学作文批改)是教师把学生的作文全部收起来,背着学生在办公室批改。教师精批细改,费尽心血,但学生并不明白教师是怎样批改  相似文献   

8.
怎样批改好作文,是语文教师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我当了二三十年中学语文教师,对作文批改确也费过心机,曾得到一些领导、同事及学生给予的“细致认真”的评价,但究竟不着实,要问学生从我的批改中得到多少益处,很难说上来。批改的作文发下去,学生往往只看个分数或后面的几句批语,就往抽屉里一塞了事。这更引起我对批改效果的怀疑。学习了叶圣陶等对批改作文的论述,我采取“批问索答”的方式进行尝试,果然能看出一些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作文教学是现代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文批改又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批改并不是作文教学的终端,而是调节作文教学、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动态因素。很多语文教师也认识到这一点,在如何有效地作文批改方面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但成效各有不同。确实批改的方式也很多:全评全改、自评、互评、面评、网评等。那么,这些方式的作文评改各自有何特点呢?下面,我就结合这些年的作文教学来谈谈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陈建秀 《新教师》2022,(3):32-3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作文给予修改评价.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不能充分认识到作文评价对学生所起的积极作用,在批改作文时,都是一些含糊其辞的评语,没有针对性.因此,学生对教师批改后的作文常常只是扫一眼就将作文收起来.这样的结果,导致教师的作文批改起不...  相似文献   

11.
一、小学作文批改现状及效果1.高耗。传统的作文批改通常是教师把学生的作文全部收起来,在办公室批改,有人叫背对背批改。教师对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标点符号、用得不恰当的词、语病、表达不明确的句子、自然段的划分等等要一一涉及。以批一本作文花五分钟,每两周一次作文计算,两个班八十人,两个周就要花四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难,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批改作文,这是普遍的也是不争的事实。有人甚至提出"好作文不是改出来的"的观点。当然,这里的"改",不是修改,而是批改。其用意无非是为"作文是写出来的,批改无关紧要"的论调找借口。从我20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我觉得作文批改乃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意义甚大。而且,我以为作文批语,尤其是总评,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对写作教学的顺利进行事关重大。在作文评改中,对于文后批语撰写随意不得,也马虎不得,应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最痛苦的要算是批改作文了。原因是:我们教师费尽千辛万苦去批改一篇篇作文,但很少有同学去认真斟酌老师的批语,好多学生只是瞟一眼作文上的分数而已,殊不知,老师的辛苦,换来的也只是事倍功半的效果。现就自己这几年作文教学中的体验,谈谈我粗浅的看法。作文批改方法可以形式多样,五花八门。如以学生批改为主体,老师只是略加点拨指导。也可以  相似文献   

14.
陈志刚 《贵州教育》2011,(12):35+37-35,37
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必须重视作文批改。、怎样批改才能真正起到指导学生写作的作用?这必须视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作文而定。不同的教师,批改方法也不尽相同。我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15.
艾贤荣 《湖南教育》2002,(21):53-53
教给批改方法。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把最好的内容和词句都写上去了,只要交给老师就行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不忙于收学生的作文,而是鼓励学生把自己写的作文读两遍,给自己的作文找毛病,谁找得多就表扬谁。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我按作文的要求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以便学生进一步明确批改的目的和重要性。1.初读自查。查文章的内容是否切题,文章的中心是否突出,查语句是否通顺,标点使用是否正确。2.再读自改。如果发现问题,运用教师教给的批改符号逐一改正,该删的删,该换的换,该重写的要重写。3.…  相似文献   

16.
批改学生的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认真负责地批改付出,不一定能得到应有的成效。因此,如何在作文批改中进一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作文批改的成效,是作文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在作文教学中,我除了不断改进和做好书面批改学生的作文外,还做了另外  相似文献   

17.
在作文批改问题上,传统的模式是学生作文老师批改,这常使教师深陷在作文批改的忙乱中,而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收效甚微.如何把教师从作文教学这种高耗低效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倡“给学生批改”,目的在使学生养成自己能修改作文的能力.根据叶老的这一思想,我认为,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应该师生共同参与评改,可实行师生民主协商三次评改  相似文献   

18.
以前我在作文批改方面,有三个问题。一是批改速度慢,要一两个星期才能批改完。二是批改方式死板单一,只采取老师详批细改这一种方式。三是在学生作文的旁批和总批中总爱批评甚至训斥学生。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几经摸索,觉得分小组批改作文的方式比较妥当。其做法是: 学生四个人为一个批改小组,每人轮换执笔批改(执笔者不改自己的)。老师根据作文训练的重点和要求,提出批改要求。四个学生同时看作文,根据老师的要求共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老师巡回指导。当学生在修改时,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每个小组四篇作文,一节课批改完。学生分组批改完后,老师收起来复查,然后评讲。  相似文献   

20.
传统作文批改方式大都是教师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批阅,或是打分式,或是等第式,或是评语式.新的课程改革推行已经几年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如何扭转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呢?如何真正让教师的作文批改着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实现新课标下的知识向能力的转变?通过近几年我在作文教学与批改中的探索,探讨出了一种作文的"互动批改模式".我认为"互动批改模式"模式不仅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