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很重要。一节语文课,教什么能让学生在语文方面有收获或最大的收获?一节节语文课,教什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人文素养?在目前对语文课程内容研究不深的情况下,这是摆在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这关涉到新课程理论能否植入土中,能否生根、开花、结果。本文拟将从《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两个教案的对比中讨论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从语言角度出发的必要性。以下是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教学实录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今日之罗布泊和彭加木、余纯顺事件,教师讲解。二、在文中…  相似文献   

2.
文利 《湖南教育》2006,(7):23-23
数学学后记是指每堂数学课结束后,学生将本节课的收获、评价以及其他的感受记录下来的一种日记形式。它包括: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我还想知道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老师的讲课怎么样?等等。教师若能将这些学后记进行分析、整理,然后“对症下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一、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内容的生成:关注与学生实际需要的契合 (一)语文课教什么,取决于具体学生在阅读鉴赏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所出现的问题对一篇课文进行教学,首要问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成,因为“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而一篇课文的“教学点”和“学习点”非常多,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都可以选择出不同的教学内容。那究竟选择哪些内容作为教学点呢?这种选择有没有固定的标准呢?如果没有标准,教师又凭什么来确定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4.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笔者认为主要洞察教师对这节课的设计,课堂上能否看到学生主宰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鼓励、肯定、点拨中同学们自主预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地涉猎知识,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科学的天空中飞翔,时而激起美丽浪花,时而捡到漂亮的贝壳,时而昂首看到绚丽的彩虹。从分层教学明显,课堂活而不乱,教师补漏到位、点拨及时,点评中肯,学生各有收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提高课堂效率以实现有效教学,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而要有效教学,选择好教学内容至关重要,因为这一选择关系到教师应该“教什么”、能否有效服务学生等关键问题。然而.当前的初中思品课教学在内容选择上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局限于教材。  相似文献   

6.
说课是依照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等主要因素,把备课、上课等主要教学过程从理论角度,进行阐述并安排教学内容与程序,选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也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相互进步的过程。会不会说课,能否说好课,是值得研究的。一、说课的目的与作用由于说课中不单要说出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更要从理论角度说出教师为什么要这样教和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学。所以,说课不仅能体现出一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能表现出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说课不仅能促进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理…  相似文献   

7.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师教的目标和学生学的目标。但久而久之,不少教师把教学目标窄化成了教的目标。进教室之前想得比较多的是“我今天要教什么?我今天要完成什么任务?”殊不知.教学质量的最终检验结果是要靠学生体现的。因此笔者认为从学习目标入手或许能成为确定合宜教学内容的一种新尝试。 一、什么是学习目标 从理论上讲.同一本语文教科书、执行同一个教学计划、面对学情类似的学生.不同的教师执教同一篇课文,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该一致或至少大致趋同。但事实并非如此。“我能教什么就教什么.我愿教什么就教什么.我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王荣生语)的情形并非鲜见。在一次市级教学能力比武中,参赛教师就《兰亭集序》进行了教学设计和现场说课。其中三位教师所撰写的目标分别是:  相似文献   

8.
1.教学中,许多教师喜欢用这一环节:问学生看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们约定俗成般地回答想了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等等。然后教师似乎是顺学而导,顺水推舟地说,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究这些问题。你看,教师完全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围绕着学,教服务于学、服从于学,  相似文献   

9.
前段时间,听了一节外校教师执教的品德与生活课“生活中的困难”。在课上,有一句话反复响起:“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教师一直在重复这一句话,这似乎是他心中的“标准”答案。教师问道:“遇到困难了,我们应该怎么做?”“你有什么体会?”学生都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老师也不忘满意地表扬学生一句:“你说得很好!”我在思索,学生在这样的课上究竟能收获多少?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可能仅仅是教师常挂在嘴边的那几个“高尚”口号似的词语。当我们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真能做到这些吗?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有克服困难的决心?  相似文献   

10.
一般的初中数学教师教两个平行班的课,算是正常的工作量,而天津市第五十一中学的杜惠青老师却教四血个初三毕业班的几何课,有时教六个班的课,还兼任班丰仟。她教的学生从“尖子生”到“强化生”、“提高生”都有,分为若干层次。她一周最多时要上24节课,这还不包括自习课、辅导课。她的教学成绩在天津市红桥区名列前茅。杜老师这么大的工作量,那她什么时间批改作业、什么时间备课呢?  相似文献   

11.
教前设趣。魏书生说:"激发兴趣就是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上课是一种有目的的求知活动。多数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就在某种程度上产生"老师这节课要教我们什么?"的想法,根据学生这种心理状态,在每节新课开始时,从课文题目及课文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入手,设计一些悬念式的,情境式的、激情式的导言,巧妙地把本节教学要求告诉学生,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沁园春·雪》(新教材第五册)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我发现一个奥秘,大多数文人都喜欢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在他的《白雪歌送武判…  相似文献   

12.
最近笔者有幸听到几节同课异构课,收获颇多。现就印象最深的两节课作一个比较,探究复习导入、语篇呈现、拓展延伸这三个方面的教学过程,谈谈基于学生本位的课堂教学该如何体现。(以下两节课教者以A教师和B教师称呼)本节课为一节五年级语篇教学课,课题为译林新版《英  相似文献   

13.
<正>杨艳秋老师上的《小羊过桥》一课从整体上讲是成功的。这节课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充分体现了我校对课堂教学提出的"六字"要求,即"宽松、愉快、高效。"下面具体谈几点个人看法。一、本节课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教学目标确立得准。教者确立的目标是"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谦让,认识到遇事心中有他人,讲谦让是一种美德。"2.教者能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选择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  相似文献   

14.
昨天看了于永正老师的《李安学艺术来自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很有感触,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动听歌声,又何尝不是来自于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就从教唱歌曲《大鹿》谈起吧。这是一首学生比较喜欢唱,老师也比较喜欢选择在公开课上展示的一课,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上公开课就选择了这课,为什么选择?记得当时有两个理由,  相似文献   

15.
百花园     
备课“十问”备课,是教师依据教学过程的客观需要,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是全部教学过程的基础,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各科教学过程中,坚持如下“十问”便可能备好每一节课。一问:教学大纲对本节课内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二问:本节课内容在教材及章节中处于什么位置?三问: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通过什么方法突出?四问:本节课的难点是什么?通过什么手段突破?五问:对于本节课内容学生了解哪些相关知识?哪些问题易使学生产生疑惑?六问:引进哪些课外知识能引起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16.
制作课上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自转旋翼》一课,是一节制作课,上这节课之前的设计过程中,我就问自己:想让学生学到什么?是学会做这个东西,还是在做这个东西的过程中,学会“制作”的方法。思量再三,决定在这节课上教授学生方法,而不“教”技能。  相似文献   

17.
一、善于运用启发引导的提问小学生年少幼稚,思考问题常常浮于表面,有时则是人云亦云,这对培养创造性思维不利。教师教学时,不能对学生只提出一些不必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而必须巧设问题,步步深入,启发引导学生逐步思考,最终得出结论。如教《西门豹》(小语第七册)一课,有位教师这样来教:师:你是否能想出这节课老师想要提出和解决的5个问题?生1:造成邺那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什么?(师摇头反对)生2:西门豹用什么办法来惩治那些贪官、巫婆?(师再摇头反对)生3: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师还是摇头…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这一堂语文课,我们要教什么",即教学内容的确定。那如何在阅读教学中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呢?本文尝试从三个方面评析王崧舟的《枫桥夜泊》课例,一是语文课程标准作为语文学科的指导性文件对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指导性;二是一篇课文的文本体式对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决定性;三是所教学生的学情,包括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兴趣,对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重要性。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名课例的研习,帮助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合宜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9.
崔海贤 《学语文》2010,(4):30-30
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和合作的兴趣?下面结合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的实际,谈点个人拙见。 一、了解学生的需要和爱好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教学中首先要弄清学生需要什么。爱好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这个内容很重要,学生感兴趣吗?如何让学生感嵌趣?等等。简单讲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搞清楚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要反复琢磨,认真解决。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开发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的开发可以说是异彩纷呈,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但是细细思考这一现象,心中不由产生这样的疑惑,难道教学内容的面越广泛越好吗?有没有什么可以约束的标准?教学中一味去迎合学生的兴趣就对学生的发展有利吗?或者说一味引进新的活动内容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的内容过多、过杂,很容易让体育课变成了休闲课、游戏课、智力课、研究课等,削弱了学生一技之长的形成和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