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羡慕     
  相似文献   

3.
羡慕     
有这么一则寓言:猪说,假如让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牛,工作虽然累点,但名声好,受人爱怜;牛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猪,吃罢睡,睡罢吃,不出力,不流汗,活得赛神仙;鹰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住有房,还受人保护;鸡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鹰,可以翱翔天空,云游四海,任意捕兔杀鸡。[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谈到农民,许多人的脑海里会浮出两种印象:一是农民愚昧、不开化,甚至落后到不知道如何经营自己的生活:二是农民的生活过于艰苦。前者推理到极端,便有了忧国忧民之士的无穷担忧——你要是把土地分给农民,他们就会把土地卖了换酒喝,这样一来,数亿农民皆酒鬼,还丢了土地,不就天下大乱了么?后者则有另一种极端——既然农民生活在底层社会之底层,暗无天日,农民就只有被怜悯的份。  相似文献   

5.
我一直羡慕记者这个职业,一直为不能成为这个队伍中的一员而遗撼。笔者想起了1998年紧张的长江抗洪前线上,一位摄影记者为了能在高处拍摄抢险场景,便向一位农民借梯子,当他掏记者证给这位农民看时,这位农民却说:“不用掏证了,这会儿到这里来的,绝不会是冒牌的,除了解放军,就是你们记者了。”一句话,说得这位记者热泪盈眶。人们这样爱护和信任我们的记者,是因为  相似文献   

6.
1978年,万里一次在谈到宣传报道时说:“我真羡慕你们这些记者,哪里都可以去,只要深入下去,就能够听到看到真实情况。我们这些当官的要想知道真实情况很不容易。我们一下去,地、区、县、公社,直到村队,都有人陪同。  相似文献   

7.
1200多年前,文艺男青年陆羽混在一列渡江队伍中,作为难民离开了故乡。这年唐朝遭遇安史之乱,陆羽23岁,身形消瘦,裹一袭旧袍子。也许因为口吃,他很少说话,也很少跟人提起心里那个越来越强烈的冲动:长江以南泉清、茶盛,他想写本书,或许名字就叫《茶经》。  相似文献   

8.
正追星族大多讨厌自己,同时也厌恶自己的生活,但却无法改变现状,于是只能藉由羡慕或崇拜另一个人,来逃脱不甘于平庸的那份焦虑感;事实上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教育没有教导人从肯定自我之中发展出实现自己的创造力。羡慕别人显然是一种缺乏创造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一)1986年,朱殿封当了《大众日报》记者。新的工作向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他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他暗下决心,记者职业是受人尊重的职业,要人重更要自重,我要在工作中不讲究条件,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以稿谋私,勤奋工作,用手中这支笔扬善惩恶,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做一个让党和人民放心的记者。这年来,朱殿封不论到城市、农村、机关、工厂采访,吃住行从不挑剔,从不以接待条件好坏来决定是否去采访,而是以有无可采写的新闻为标准。下乡采访,他常骑自行车,睡农家炕,吃农家饭。没有电灯点蜡烛,没有桌子倚在床头上,坐在椅子上,  相似文献   

10.
羡慕和嫉妒——作为一种复杂的情感,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是非常微妙的。它萌生之初,往往叫人难识难辨。难怪,在英语中,羡慕和嫉妒也会穿着裆裤,envy这个词,既表示羡慕,又表示嫉妒。然而,只要我们愿意从思想深处仔细分辨,尽管羡慕和嫉妒都是由看到别人某方面优长超过自己而产生的,但两者表现的心理状态却迥然不同。羡慕者的心情欣喜不已,钦敬别人而思于追赶;嫉妒者的心绪酸楚不堪,怨恨别人而急欲毁之。羡慕者产生的是一种赞扬和学习的意向;嫉妒者产生的是一  相似文献   

11.
试论《夏天里的羡慕》的意境营造祝晔(93级电视系双学位生)仅仅六分钟的电视散文《夏天里的羡慕》以其优美、独特的意境,在观众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给观念带来了亲切的艺术享受和人生感受。该片将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造型和低吟浅唱的解说词配以片头片尾的口琴音乐...  相似文献   

12.
“临渊羡鱼”意思是面对深渊,希望得到水里的鱼(羡:因喜爱而希望得到).比喻空有愿望而没有实际行动.语本《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例如明·朱之瑜《朱舜水集·答小宅生顺问六十一条》:“此为之数年,便可见效,十年便可有成,何不试之,而徒作临渊羡鱼之叹?”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三章:“可惜你我手无寸铁,还是‘临渊羡鱼’么.”“临渊羡鱼”常同“退而结网”连用,意思更加显豁.例如邹韬奋《能与为》:“故有志于某种事业者,与其临渊羡鱼,毋宁退而结网.”王蒙《比怀念更重要的》:“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每个人从自己做起……八十年代的青年人理应比五十年代生活得更富裕、更文明、更高尚、更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3.
追星族大多讨厌自己,同时也厌恶自己的生活,但却无法改变现状,于是只能藉由羡慕或崇拜另一个人,来逃脱不甘于平庸的那份焦虑感;事实上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教育没有教导人从肯定自我之中发展出实现自己的创造力。羡慕别人显然是一种缺乏创造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