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的脉搏 《生命 生命》是一曲生命的颂歌,文章之所以显得境界高远、积极向上,源于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深层思索。杏林子忍着病痛写下了40多部著作,使自己的生命有了饱满厚重的质感,她珍惜自己的生命,坚强地活着、勇敢地活着、充实地活着,让生命在奋斗进取中延长并闪耀光彩。  相似文献   

2.
写作是人生命活动的方式之一,是作者通过语言表达,让人们了解自己生命存在价值的一种活动。写作教育必须紧紧抓住"写作者旨在通过倾诉向人们呈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条主线,安排系列训练,达到既提高学生生命价值,又提高学生习作素养的目的。为此,需要:引导学生领悟写作的真谛——用心灵书写生命;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体味生命的价值;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和环境——共享生命的阳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典型——提升生命的质量;引导学生用身心锤炼语言——追求呈现生命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以讲为主"、"传授知识",变为建立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唤醒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关注生命成长,张扬生命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4.
林珊 《福建教育》2008,(5):31-33
《生命生命》是台湾著名作家杏林子的作品。课文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倾听心跳等小事,展示生命的意义,表达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懂得珍惜生命,初步了解生命的价值,同时习得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升人的生命价值,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与价值所在。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让中小学生对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有所认识,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有所感悟,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彰显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国家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生命教育"也逐渐受到了重视。关于什么是生命教育,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其基本途径是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7.
现代的课堂教学应该由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让语文课堂成为生命的绿洲",为"生命价值"而发展。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知识的探索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达到最佳状态。生命课堂的特质,并依此为原则组织教学,使其真正"活出生命的意义",让教学不断回归"日常化、生活化、生命化"。  相似文献   

8.
李燕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7(3):148-149,152
英语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加之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之间的差距,使得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的生命化出现严重的缺失。文章分析了当前英语生命化课堂教学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构建对策,探索让学生"活"起来、教师"快乐"起来、知识"灵性"起来的生命化课堂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6月12日 晴 读过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我陷入了沉思。我被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生命的渴望所震撼,作者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放弃生命,反而更用心地感受生命,渴望生命!不懂生命的人,有的只是一个躯壳,他不会创造价值;懂得生命的人,拥有的是光彩的人生,他以生命谱写出的赞歌,历久弥新,传唱不衰。两者之间的巨大差距让人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0.
张馨 《山东教育》2007,(3):27-27
《生命生命》是一篇哲理性较强的散文,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作者选取了飞蛾求生、瓜苗从砖缝中长出、“我”静听,亡、跳感受自己的生命这三件寻常小事,从动物、植物、人类自身这三个角度,谈对生命的认识,并从中感悟到: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相似文献   

11.
李悦新 《考试》2014,(11):46-47
<正>一、设计思路《生命生命》是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下册一篇精读课文,这是台湾著名作家杏林子的一篇散文。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呢?接着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瓜苗成长、倾听心跳三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最后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  相似文献   

12.
生命因教育而更美丽,教育因生命的美丽焕发活力。生命的教育旨在培养一种生命意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促进本能生命与价值生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路云成 《考试周刊》2010,(32):64-65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首诗道出了革命志士崇高的人生价值观,然而今天在许多青少年的身上存在着对生命的淡漠甚至冷酷,花季的凋零让人痛惜、痛心,归根结底,是当今学生生命意识淡薄,不尊重生命,包括不尊重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没有意识到生命权是一种独立的人格权。  相似文献   

14.
郭新迎 《考试周刊》2012,(49):28-30
在青少年心理危机渐趋严重的今天,初中古诗文教学应该遵循"以人为本"、"全人教育"的理念,充分发掘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这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作者尝试从"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自然"和"人与宇宙"这四个维度展开,在初中古诗文教学这渗透生命教育,以诗意润泽心灵,为生命加钙,使学生保持一种强健的生命意识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9,(83):24-25
在教学《生命生命》一课时,总有一种激情澎湃、爱不释手的情怀,不知为何?也许是自己已情不自禁地置身于课文优美文字中了吧。自己被课文内容和作者久久感动着,如何实施教学,感动学生,触动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与共鸣呢?让学生为生命点赞吧!  相似文献   

16.
生命的意义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同志说的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雷锋同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国家,献给了人民,他让人们知道了人活着就应当活得精彩,活得芳香四溢。雷锋同志的话说得真不错,人就应该好好活着,而且要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让自己的生命发出耀眼的光芒。就像居里夫人,难道她的一生不够精彩吗?  相似文献   

17.
生命人不是一种简单的生命体,其除具备一般意义上的生命特征外,还有自身独特的思想和追求,是集自由、自主、个性以及创新于一身的类生命体.教育,即是让鲜活的生命放歌,让教育者与学习者能从课本知识以及“权力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教育活动中体味生命的意义,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知识自觉地融合,在个人头脑中构建新的观念.教育应关注人的存在问题,树立“生命意识“,建构生命型教师和学生,以教师的生命意识唤起学生的生命价值感,以学生自身生命意义的实现促进教师自我生命意识的生成,使他们应具备的自由自主、个性和创新等特征得以发扬和体现.  相似文献   

18.
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融于"生命、"成全"生命的教育。受"工具性价值"思维的影响,在教育中,即便是在幼儿园教育中,把人当作工具,普遍存在着严重的遗忘与漠视生命的现象。生命化教育要求我们要直面儿童的生命,直面儿童生命的完整性与独特性,尊重每个生命,为每个生命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对于自己的人生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自应负起诚恳执著的义务.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更需要加强对他们的生命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自觉担负起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人生责任,热爱生命、认知生命,品味生命,让他们的生命与正常人一样饱满和充实.  相似文献   

20.
谢劢 《师道》2004,(3):31-31
《生命生命》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一篇散,被选人了七年级语课本。章短小精炼,作以朴实的语言通过三个生活小事例对生命进行了充满激情的思考。这三件小事是: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在朗读和理清课的这三个事例后,和往常一样,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提问,自己思考,然后师生共同解答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