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期以来,研究者们一直把鲁迅的小说《长明灯》视为象征性的作品。这种看法,在李希凡同志的《<呐喊><役徨>的思想与艺术》一书中,表述得更力集中,更为突出。在李希凡同志看来,鲁迅笔下的“长明灯”,“象征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停滞、落后、腐朽和灾难的根源”(着重点系引者所加),因而一心要熄掉“长明灯”的“疯子”,便是“已有了‘血的蒸气’”,“显示了‘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的叛逆者。他那“我放火”的战叫,“不只是要熄掉长明灯的鬼火,而且要把它化为灰烬,点燃起烧毁旧世界的熊熊烈火”.为此,李希凡同志还把《长明灯》同《狂人日记》作了一番比较,并进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一鲁迅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说:“《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这句话不仅揭示了《狂人日记》的主题,而且显示出《狂人日记》在思想内容上与欧洲各国反封建文学迥然不同的特色。我国“五四”前夕的反封建主义斗争,在思想文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对<狂人日记>和<长明灯>中的"狂人"形象都做了深入的挖掘和丰富的阐述,但研究者对此两部作品不是一概论之,就是并列或者个案研究,没有看到这两部作品内在的思想联系.本文试从鲁迅对这两部作品中的"狂人"形象刻画的变化来探讨鲁迅思想的变化,以及他对中国社会现实和国民性的一贯思考和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4.
《长明灯》一直笼罩在《狂人日记》的阴影下 ,未能获得充分研究。作为一种文化寓言 ,《长明灯》事实上与《狂人日记》形成一种互补的意义指向 ;《长明灯》通过“疯子”的命运揭示出传统文化的运行机制 ;“疯子”实质上不过是一种话语权力对异己者的缺席判决 ,暴露了传统文化的荒谬性。  相似文献   

5.
《长明灯》一直笼罩在《狂人日记》的阴影下,未能获得充分研究。作为一种文化寓言,《长明灯》事实上与《狂人日记》形成一种互补的意义指向;《长明灯》通过“疯子”的命运揭示出传统文化的运行机制;“疯子”实质上不过是一种话语权力对异己者的缺席判决,暴露了传统文化的荒谬性。  相似文献   

6.
鲁迅在<狂人日记>与<长明灯>中都通过塑造一位精神病患者的形象,宣扬启蒙与反封建的主题,加之<长明灯>的创作在时间上晚于<狂人日记>,许多接受者、批评家也因此而对<长明灯>的创作颇多非议.从叙事学角度,通过比较两部小说的叙事策略,揭示出它们的文本创作具有互补性,从而便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它们的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小说《长明灯》,是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揭露封建思想道德吃人本质的篇章。“疯子“是当时黑暗社会中的精神界之战士,他的叛逆思想和叛逆行为受到了来自封建势力和庸众群体的围剿与扼杀。小说通过象征的手法,表达出精神界之战士对庸众宣战的彻底而坚决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8.
鲁迅、果戈理《狂人日记》在体裁、形式和表现方法上,虽有某些相同或近似,但鲁迅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借鉴。两个狂人貌似神殊。就思想内容的深度而言,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果戈理所难以企及的。二者都采用"以狗喻人",都呼喊"救救孩子",但形同质异,在思想和创作上有着某些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狂人日记》于1918年5月发表于《新青年》,产生了较大的反响,该作品中鲁迅所传播的思想与精神正是当代知识分子所缺失的。时过境迁,鲁迅的价值仍在当今社会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相似文献   

10.
"救救孩子"是鲁迅先生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结尾一段,由这四个字组成的短句独立成段,文章至此戛然而止,发人深省。我们知道,《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思想毒害之严重,倾注了作者对民族传统文化极度忧愤的感情,反映了作者彻底的反封建精神和现代意识。那么鲁迅先生发出的"救救孩子"这一声沉痛的呐喊,与《风筝》这篇散文中贯  相似文献   

11.
《狂人日记》作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其叙事别出心裁,却又暗含深意。首先,从叙事主体来看,"余"不仅是"我"日记的编撰者,更是"我"的呐喊助威者;其次,从叙事空间来看,狂人日记中所营造的"铁皮屋子"其实是现实复杂网状世界的投射,现实中冲破"铁皮屋子"的战斗更为艰巨;最后,从叙事模式来看,狂人的内心独白取代了以往以动作行为的变化来带动情节发展的模式,狂人的独白越痛苦,对社会的抨击更有力,鲁迅的呐喊便更为振聋发聩。《狂人日记》的叙事背后是真实鲁迅的匠心独运,也是他生命精华的积淀。  相似文献   

12.
《狂人日记》是五四时期鲁迅先生小说创作的总纲,这可以从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来认识。其后的小说则在“仁义道德吃人”这一思想总纲的各个层面上深入开掘和具象化。由一篇小说成为多篇小说的总纲,是鲁迅先生特殊的思想发展过程和创作经历所决定的。研究这一特殊文学现象,对于我们了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果戈理《狂人日记》的主人公波普里希钦是俄国文学中一个著名的"小人物"形象。鲁迅笔下的狂人是一个清醒的反封建战士。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揭露了沙俄等级制度的不公,表明了作家鲜明的人道主义。鲁迅的《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关系,表达了作家的立人思想。从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小说主题的深度以及小说情感的表达力度上来看,鲁迅的《狂人日记》比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有更深广忧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呐喊声中探索道路——论《呐喊》的思想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呐喊》是鲁迅先生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也是现代学和现代现实主义的坚实的奠基石,收集了从1918年的《狂人日记》到1922年的《社戏》等十四篇小说。从小说反映的内容看,《呐喊》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社会和农民思想的真实面貌,反映了旧时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和生活现实,是中国社会从辛亥革命后一段时期的一面镜子;但从小说所蕴含的思想意义看,《呐喊》实际上刻划了鲁迅先生探索中国民主革命道路、民族解放道路的轨迹,是鲁迅先生追求梦想的形象化的反映,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鲁迅作品研究中,《狂人日记》是争论最多的名篇之一,从“狂人”的艺术形象到这篇小说的许多词句应如何理解,都有不少分歧意见。通过讨论各种分歧意见,必然会逐步获得深入而一致的认识。本着求教的目的,本文拟对当前比较少人注意的《狂人日记》的情节结构作些探讨,并对《狂人日记》的艺术形象和鲁迅写作《狂人日记》时是否受到苏联十月革命影响等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 《狂人日记》有没有情节?当前有各种不同看法: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完整的情  相似文献   

16.
姜振昌同志在《鲁迅研究资料》第十二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是《鲁迅的〈长明灯〉与迦尔洵的〈红花〉》,该文论述了《长明灯》与《红花》之间所存在的“丝丝缕缕或明或暗的联系”,并比较了两篇作品的异同。论述颇有见地,但是,笔者认为,鲁迅的作品所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果说,以某一事物为象征,并使之作为作品表达主题的核心形象这一点上,《长明灯》是借签了迦尔洵《红花》的象征手法,那么,要以“放火”的方式摧毁旧事物和旧的世界,《长明灯》可以说是受到了爱罗先珂的《世界的火灾》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狂人日记》和《山上的小屋》都是寓言性的小说,注重从潜意识层面去开掘人的生存本相,对人性进行了无情的解剖.《狂人日记》体现了鲁迅的启蒙思想和生存体验,《山上的小屋》以极端化的方式表现了人类生存的荒诞体验和绝望感,这表明了鲁迅和残雪对生活的不同思考.而他们致力于对人类精神的探索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值得弘扬.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小说中,两类形象始终受到密切的关注:农民和知识分子。如果说,鲁迅从思想革命的历史使命出发,对农民的描写是侧重于反映他们思想上的落后性,狭隘性,封建性,以求达到救治国民灵魂的目的,那么,在对进步知识分子的描写中,则把他们当作反封建思想革命的积极力量,充满同情地表现他们觉醒后的痛苦,追求后的失望,以求探讨中国革命的出路问题,在《呐喊》《彷徨》中,除了《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长明灯》中的疯子这两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人物,其他进步知识分子大都经历了这样一个思想过程:在时代的冲击下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呐喊》和《彷徨》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由于 写作时间相差几年,作者的思想变迁与艺术技巧的提高,必然会在作品中反映出来。从《狂 人日记》到《长明灯》,从《孔乙己》到《伤逝》,从《故乡》到《离婚》的对比中可见 一 斑。《呐喊》和《彷徨》在现代文学史的地位,表现在鲜明的革命现实主义特色和高度成熟 的艺术上。  相似文献   

20.
《我是猫》与《狂人日记》表现手法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与鲁迅的《狂人日记》这两部作品在艺术构思、批判现实主义、叙述者的选择三方面的相似比较,又通过对鲁迅对整个外国文学的态度进行历史性、概括性的考察,以及鲁迅在创作《狂人日记》前是否读过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的考察,从而提出鲁迅在写《狂人日记》时,在艺术构思、批判现实主义及叙述者的选择上是很有可能受到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的影响与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