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老猎人在盘子上放了四个大苹果,让三个儿子用最少的箭射掉全部苹果.大儿子比画了一下,说:“我要用三支箭.”二儿子一听,急忙说:“那我只用两支箭就可以.”小儿子先想了一下,说:“我觉得一支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2.
杨冬梅 《陕西教育》2011,(1):155-155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一天.我正在教室里上课.班里的两个小男孩不知因为什么事突然吵起来了.男孩A说:“你怎么那么贱.谁让你动我的尺子了?”男孩B则委屈地说:“对不起.我只是想用一下嘛。”男孩A又说:“你个傻X,你会用吗?”男孩B又说:“我,我会用。”这时,我立刻起身,走到他们面前,看到我过来了.男孩A一把从男孩B的手里夺走了他的尺子。  相似文献   

3.
猜谜     
甲:“你猜一猜袋子里放了什么.如果你猜对了,我就把这些鸡蛋的一半给你去是你能猜出鸡蛋的个数,我就把这10个鸡蛋都给你.”已烧挠头:“是什么呀,我猜不出来.”甲:“再给你点提示:这东西外面白,里头黄.”乙:“哦,我知道了!是一堆白萝卜,中间藏了个土豆!”猜谜@李静  相似文献   

4.
《少年科学》2009,(10):42-43
网络真方便,看新闻、听音乐、玩游戏、聊QQ……时间一长.我从“菜鸟”到“小虾”.并逐渐成为网络“大侠”了!我在网上收获了不少“兵器”.很管用。今天,就来个大检阅.给您瞧瞧!  相似文献   

5.
口误一箩筐     
柯灵 《良师》2010,(1):42-42
1.我有次去买羊肉串,伸出4个手指对老板说:“来3根羊肉串。” 老板懵了:“几根?” 我又伸出3个手指,说:“4根……” 2.我们的总经理姓周,一次他打电话来,我正开车,一紧张张口就说:“周总理……”  相似文献   

6.
谈骨气     
蒋米男 《阅读与鉴赏》2010,(6):24-25,55
现在的中学生对“骨气”这个词可不怎么用.大家仿佛更喜欢用“帅呆了!”“酷毙了!”之类的词语对人加以赞扬。连“骨气”的意义都有所“晋级”.骨气,莫不过是人顶我一句.我还人一声: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人么!活不就活个潇洒?  相似文献   

7.
一、生本教育是发动学生学习的教育 哪个老师敢说“我的课堂没有学生睡觉”? 几个月前,我刚到这所学校工作,令我感到头痛的是:学困生太多,很多学生厌学或者根本不学.一个班如果只有小四个学生上课睡觉,我就非常欣慰了.有一次全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我说:“哪个老师敢说‘我的课堂没有学生睡觉’?”我望着大家,许多老师低下了头.突然,一位老师小声说:“我可以!”全场哄堂大笑,原来他是体育老师.  相似文献   

8.
幽默     
《教师博览》2010,(4):32-32
夸奖 一个女人站在镜子前对丈夫说:“天啊.我真是太难过了.我看起来又胖又丑,你快夸我一句,让我高兴高兴。” 丈夫说“你的视力太好了。”  相似文献   

9.
短短几天高中生活,我已很快适应了新环境.这不,第四堂课还没下,我的肚子已经一阵“呐喊”了——这是我那不争气的胃在“抗议”呢.经历了一场漫长的等待,下课铃终于十万个不情愿地响了.说时迟,那时快,隔壁班立马冲出几位“短跑名将”,他们手持饭盒嘴叼勺子肩背书包“喇——”地一声飞过我班窗口,紧接着我的头顶上也响起一阵轰轰烈烈的跑步声及“僻里啪拉”的金属饭盒碰撞声,这些声音搅得我心猿意马,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我已强烈嗅到书香四溢的校园内飘来了丝丝硝烟味.谢天谢地,老师终于传下“圣旨”:“下课广我犹如听到了百…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个案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在课前备课时.我觉得这句话如果让学生单从表面理解.一定会“离题万里”.故在教案设计时特别作个批注。果不其然.当学生读到“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一句时.有个学生举手问:“老师,‘碰壁’是什么意思?”我没急着回答,而是笑着对大家说:“问得好.‘碰壁’是什么意思呢?我想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这一问.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掀起了议论热潮:  相似文献   

11.
没料到教师生涯中那一次困窘.竞给了我受用终身的财富!我由此而寻到一条从“山穷水尽”的“教而困”到“柳暗花明”的“教而乐”的通道.这通道可概括为“教而困,而学,学而思,思而教”12个字。前后的两个“教”字,形同义异:第一个“教”,指“教学”;第二个“教”.指经过学习和思考“豁然开朗”之后的“再教”。这时的“教”,知识内容已焕然一新:这时的教师,是知识更新了的值得刮目相看的“新我”了。  相似文献   

12.
一、训练目标1.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2.掌握句子的特定含义。3掌握句子的深层含义。4.领悟句子的表达作用。5.把握句子的再表达。二、例席解析例1.选出没有言外之意的一项:()A他说:“妈妈说,我的(印)任务是看妹妹。妈妈回来我就下班了。”B.老杨同志有些不耐烦,便道:“你们忙得很!等一会闭了再说吧!”C.厂长朗声大笑:“你睡着睡不着我不管,反正今天我可以睡个好觉了。”D.老孙头神色慌张,却又笑着说:“我这真是个玻马,性子又烈。”“题干”中的关键点是“不含言外之意”,这是解题的突破口。所谓‘环含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3.
“魏校长.杂志来了.签个字吧!”我抬头一看,是门卫老张。一本2006年10月(总第141期)《今日教育》再次摆上了我的办公桌。我放下手中的笔,习惯性地翻看目录.寻找我喜爱的“特别策划”栏目中的“师者师”专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其实这个题目我早就拟好了.却一直苦于不知如何提笔。先抒情押或以一个俗而不滥的故事开头,我一直在斟酌。可当我真正拿起笔写下第一个“给”字的时候.一段回忆闪到了我的脑海里.“如果我惠重病.需要你换器官给我,你会不会给?”你问我.我迟疑了,  相似文献   

15.
桃花悟     
那一年.我做高二年级的班主任。春鸟啼叫起来的时候,同学们缠着我说:“老师.带我们去春游吧.求你了。”我正巴不得找个机会到外面去疯呢.就一口应承他们道:“那.咱们就去桃花岭寻桃花吧。”我们便拣了个风和日丽的周日.背着水和面包。来到了桃花岭下。桃花岭是座处女山,没有人迹。只有兽踪。大家对着大山乱喊了一通“我来了——”“我爱你——”.就唱着歌呼啦啦开始登山。  相似文献   

16.
永远的风景     
那天是他的生日,妈妈说:“儿子,你提个要求吧。妈妈一定会满足你。” 他想了好长一会儿说:“妈妈.我想去看一场电影.我想要您跟我去看一场电影。”  相似文献   

17.
唐文春 《今日教育》2007,(3S):42-42
一节数学课的开课非常特别:“请大家先读一读这几个词语:同时、相向、相遇、相距。”(生读)“读懂了吗?”“懂了”“请上台为大家演示一下……”我不由得心生疑虑:该老师花了好几分钟来了个语文式的“咬文嚼字”.有必要吗?可是接下来.我的猜疑随着课堂的精彩生成而烟消云散:数学也需“咬文嚼字”!后来,我也实践着在数学课堂上“咬文嚼字”.效果还真不错!  相似文献   

18.
“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 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因为他听到我提蒋介石了。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学校聘用了一批“80后”老师.安排在低段,承担一、二年级语文、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去年,我正好任一年级三个班的美术和写字课.并与低年级办公室相邻日子久了.我对这几个“80后”小老师,有了很深的印象,感触颇多。  相似文献   

20.
有个财主见阿凡提聪明过人,便不服气地问阿凡提:“你真的很聪明吗?”阿凡提说:“并不是我聪明,而是你太笨了.”财主听了非常生气.阿凡提说:“你先别生气,我问你个问题,你若答对了,就算你聪明.”财主高兴地说:“一言为定!”阿凡提问:“你有一群羊,我再送你一群羊,你一共有几群羊?财主哈哈大笑,说:“这还值得问嘛,一加一等二,两群呗!”阿凡提轻蔑地说:“错了!两群合起来还是一群呀!”财主顿时羞红了脸.一加一等于一@张加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