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百五十年前的今天,英国殖民主义者利用中国人民发明的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英国“炮舰政策”的威逼下,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随后,美、法、沙俄等西方殖民国家相继以武力相威胁,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一过程,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鸦片战争。战后,由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中国的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渐次遭到破坏,这标志着中国从此被迫走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道路。鸦片战争是英国侵略者掠夺和奴役中国人民的殖民扩张政策的产物,它的直接导火线是由于英国公开破坏中国禁烟法令,用武力保护鸦片贸易走私引起的。但是,外国侵略者及其一批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不顾基本的历史事实,极力为英国殖民者的侵略行径辩护,企图掩盖其侵略罪行和侵略扩张本质,把战争责任推到中国方面,甚至连这场战争是由鸦片直接引起的事实也要予以否认。英国侵略分子马士硬说鸦片战争“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一八四一年,正当鸦片战争进行期间,美国国务卿亚当斯便在马萨诸塞州的历史学会上发表演说,极力为英国的侵略行径披上“合法的外衣”,公开声称鸦片战争“英国有正义的理由”,“鸦片问题不是战争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领事”指英国在华享有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指英国人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清政府曾与西方列强订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于条约的主要内容,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方法,以利于学生掌握,从而更好的地理解那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前半期,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进入蒸汽机时代,纺织工业获得了划时代的大进步,机械化企业发达,新式的运输工具——轮船、火车广泛地使用于交通事业,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已普遍应用于各企业及有关部门。对古代世界文明曾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当时在清朝统治下,社会制度腐败,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落后了一个世纪。然而,闭关自守的清政府还以“天朝”自居,夜郎自大,“徒守旧制,顽僻倨傲”,“目外人为蛮夷戎狄,绝不仿人知识,共求强盛”。可是,“清朝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丧尽了自己的声威,迷信‘天朝’万古不朽的这种幻想也就消失了,与文明世界隔绝的那种野蛮的绝对的闭关陋习也被打破了。”从此使独立的中国封建社会,一步一步地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呈现出一幅“殖民地的中国的血迹斑斑的图画。”  相似文献   

4.
“五四”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当今天的人们谈论“全球化”时,如果不提或忘记了“五四”,似乎很难说明“全球化”在中国的足迹。本文从20世纪初中、西文化的互撞以及“五四”知识分子以“拿来”精神到西方文化之库中去挑选、择取,对“五四”中、西文化对立冲突、互动互补、异质同构、多元整合的现象进行了新的阐释,对“五四”文学和西方文学的关系从“全球化”的角度作出了新的解释,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中国顺应世界潮流,自“五四”便开始启程,一步步向“全球化”迈进的历史踪迹。  相似文献   

5.
世界史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工业革命使世界真正联成一个整体,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从属于西方。《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从工业革命爆发的18世纪60年代讲到19世纪70年代初,主要就是讲工业革命影响之下的世界:工业革  相似文献   

6.
1840年,鸦片战争的枪炮声使清政府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中国这个曾经创造无数文明与辉煌的国度在世界上落伍了。回顾中国160多年的历程,她的国际地位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被动到主动、从落后到提高、从次要到主要”的过程。18世纪6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主要  相似文献   

7.
一、香港回归结束了中国人民100多年耻辱的历史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是英帝国主义者通过三个不平等条约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手中强行夺去的。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1860年,英国再次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割去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1898年6月,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英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北部大片土地及附近200多个岛屿达99年,香港的被侵占,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丑恶的一页。 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是从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并强行侵占  相似文献   

8.
论近代外国传教士对彝族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近代外国传教士对彝族教育的影响黄修义1840年,英国殖民者发动了鸦片战争,腐败的清政府屈膝求和,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后,法、美、俄、日、德、意、奥等西方列强接踵而至,强迫清政府签订...  相似文献   

9.
1856年2月中国官府依法将作恶多端的法国传教士马赖处死。结果,法国以此为借口伙同英国对华发动了大规模侵略战争。“马神甫事件”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之一(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被载入史册。那么,“马神甫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马赖(AugusteChapdelaine)又译作马奥斯多,1814年出生在法国诺曼底的一个农村,20岁开始成为专职教务人员。1843年到1850年间,马赖一直在布塞(Boucey)担任副主任司铎。随后加入了巴黎外方传教会,并在1851年启程来到中国从事传教活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西方传教士的活动有严格的限制。他们的…  相似文献   

10.
答: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1842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这次赔款以银元为计算单位支付,而以后清政府所有对外不平等条约的赔款均以白银“两”为支付单位。因此《南京条约》的赔款数目就常被误解为2100万“两”。那么为什么《南京条约》中的赔款以银元支付而不以银两支付呢?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全国各地的中国宝银银两存在着重量不足、成色不纯、平砝(秤)不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 中国海关自主权的丧失,是有一个过程的。1853年9月,小刀会起义群众攻占上海,捣毁了江海北关,苏松太道吴健章逃到“租界”,海关机构瘫痪,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乘机出兵占领海关,并拒绝清政府实施征税权。上海港成为外轮任意出入而不纳税的“自由港”。吴健章在浦东江面停泊的两条破船上设立了“水上海关”,后又在苏州北岸办理税务,后均因西方领事阻挠破坏而收不到现款。吴健章无奈,只好在闵行镇和白鹤渚设立两个陆路税卡,征收运往上海的丝、茶税,但又被外商蛮横拒绝,英国领事阿礼国趁机提出外国人参与管理海关的主张。清政府…  相似文献   

12.
二百年前,即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英国经历了一场为时约八十年的工业革命,或称产业革命。西方学术界称它为当时英国的“工业起飞”。今天,除中国以外的亚非拉一些地区(国家),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也先后进行了工业化。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这些地区(国家)的“经济起飞”。前者的“起飞”已是历史陈迹,后者的“起飞”还在继续开展。这两者有什么特点和异同,这是本文拟予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迫使腐朽的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的大片领土,攫取了中国人民的巨额财富。现将1840年至1901年割地赔款情况分述如下: (一) 割地 1.英国割、租香港地区 1840年6月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1842年8月,被迫与英国殖民主义者签订了《南京条约》。该条约第一款规定,“因大英商船路远涉洋,往往有损坏需修补者,……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任便立法治理”。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中英《北京条约》第6款又规定,“……将粤东九  相似文献   

14.
课本第99页资本主义列强在亚洲扩张的一段文字:“在亚洲,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完全占有了印度,并占领了新加坡等地,还不断对缅甸、阿富汗和伊朗等国进行侵略,扩大殖民势力,接着又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割占香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书》第104页:“1842年8月,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香港给英国。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签订了《北京条约》,割香港对岸的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8年瓜分狂潮中,英国再次强迫清政府租借‘新界’,以抵制法国强占广州湾(‘新界’比香港大10倍…  相似文献   

15.
<正>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坚持武装斗争,最终推翻了腐朽的满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页。值辛亥革命80周年之际,特撰此文并编有《辛亥革命专题文献书目》,以资纪念。1840年,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财富,利用“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关闭的大门。英国资产阶级首先发动了“旨在维护鸦片贸易而发动和进行的对华战争”的第一次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此后,法、俄、日、美、意、德、奥等资本主义国家多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如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教育理论话语纷呈背后的忧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光才 《中学教育》2004,(11):22-25
我只想提出一个问题:即使同属于西方阵营,谁敢断言: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当代教育,都不再具备自己的传统和特色?就此意义而言,中国的“高考”,一个为人们视为百弊丛生渊薮的环节,在我看来,至少它还有一种正向的“功用”,即多少地赋予教育实践者以一定的实践理性,抑制了理论生产者和改革者们的冲动。  相似文献   

1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据1852年米琪尔致港督文翰的报告:英国“曾以低于成本20%~30%的价格,把布匹强销于中国”。这反映当时()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B.清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英国凭借经济实力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D.西方侵略者控  相似文献   

18.
觐见皇帝的礼节.是早期中西关系史上争执的焦点。西方使团来到北京,他们几乎都和清政府为这一问题争吵.往往形成无法解决的僵局。双方都把礼节作为有关国家威信的大事。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不了解世界局势。把其他国家都视为文明低下的“蛮夷之邦”;其他国家又不愿接受被歧视的地位,同时,他们也轻视在近代已经落后的中国。特别是当时的“海上霸主”英国.根本不把中国放在眼里。更不用说要按中国的惯例行礼。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国家。从19世纪中期列强对我国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起,中国就随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也被迫开始了现代化的步伐。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我国身处特殊的时代、有着特殊的国情,所以其现代化也具备了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三个主要特性,即早期现代化启动的“迟发”性、起因的外源性,早期现代化发展的复杂性以及早期现代化模式理论和主体、内涵的多变性。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结束。究其失败原因,除了清政府的腐朽和英国强大外,清政府在外交上的失败是一个重要原因。但迄今为止,对此问题的研究尚属寥寥。作者试就清政府在战前的闭关政策,战争中的“战”“和”政策,以及清政府在外交上的总政策等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清政府在外交上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