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松嫩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反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集松嫩平原典型类型土壤样本252个.室内条件下测定了风干后土样的光谱.对原始光谱数据作预处理后,分别运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和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2种方法建立的模型均可满足有机质含量速测要求,但偏最小二乘法得到的模型更具稳健性.  相似文献   

2.
黑土土壤水分光谱响应特征与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土壤水分对土壤反射率的影响机理,并为其他土壤参数遥感监测提供理论支持,以吉林省德惠市黑土野外、室内高光谱反射率为研究对象,运用光谱分析方法与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土壤水分光谱特征,建立土壤水分光谱模型,得出以下结论:土壤光谱反射率在400-2500 nm范围内主要有5个吸收谷,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土壤光谱吸收谷的面积增大;而秸秆光谱反射率在土壤前2个吸收谷附近没有明显的吸收特征;未翻耕土壤由于秸秆残茬的影响,第二吸收谷左右两部分面积比例增大,这一特征可用于判别土壤是否翻种;土壤表层0-5cm含水量与反射光谱数据的相关性强于5-10cm;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光谱反射率之间是指数或线性关系;土壤含水量高光谱模型稳定性较好、精度较高,可以用于土壤含水量的速测。  相似文献   

3.
氮素胁迫下的冬小麦光谱特征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高光谱遥感是对地观测的重要技术手段,利用野外光谱仪在地面的实测工作为其在精准农业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有益的尝试,可以提高作物营养诊断的精度。养分胁迫下高光谱特征提取是这一目标的地面预研究。本次试验对不同氮素养分胁迫下东小麦的不同生育期,分别观测其光谱反射率,分析其生物物理参数的变化规律和反射光谱的特征,利用导数光谱技术对叶绿素密度和叶面积指数等生物物理参量同原始光谱、一阶倒数光谱进行拟合度比较,结合养份胁迫的特点,分析建立光谱模型的可能性。叶绿素密度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均拟合较好,拟合度在0.5左右,高于叶绿素含量与光谱反射率的拟合,而叶面积指数与冠层光谱拟合在近红外波段较好,在可见光波段拟合度较小。通过作物的光谱特征,提取其中重要的近红外反射峰值、绿峰和红端位移特征,与冬小麦的叶绿素密度、叶绿素含量等生物物理参数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线性光谱模拟模型。提取出的特征参量均可有效地模拟生物物理参数的变化,其中叶绿素含量与近红外反射峰值的拟合度(R2)除乳熟期外,都在0.9以上;孕穗期的模拟模型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综合分析,孕穗期是利用高光谱遥感进行作物长势和养份分诊断研究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吉林省农安县土地整理项目区新增耕地为例,实地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利用Arc GIS技术,对土地整理项目区新增耕地质量作出评价。并通过相关分析,得出影响农安县土地整理项目区新增耕地质量的因素主要为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盐渍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吉林省农安县土地整理项目区新增耕地为例,实地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利用Arc GIS技术,对土地整理项目区新增耕地质量作出评价。并通过相关分析,得出影响农安县土地整理项目区新增耕地质量的因素主要为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盐渍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养分胁迫下的夏玉米生理反应与光谱特征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在夏玉米整个生育期的不同阶段,测定其叶片光谱反射率,并结合其生物物理参数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浓度、叶面积指数等生物物理参数,可以反映作物生长发育的特征动态,也是反映物质生产和反射光谱关系的中间枢纽,通过叶绿素浓度含量与叶片反射率光谱和一阶导数光谱数据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全生育期和不同生育阶段的叶绿素敏感波段范围。  相似文献   

7.
基于云南植烟点的土壤、烟叶分析数据和相应推算出的气象数据,应用分类分级方差对比、相关分析和高低端样组对比分析,研究揭示了生态环境因素土壤和气象以及品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各个要素影响的相对大小;气象条件是影响烟叶化学成分变化的主要生态环境因素,其中烤烟大田期平均气温(尤其最热月平均气温)、大田中后期(6~8月)日照时数和大田期降水量影响最大;在土壤因素中土壤pH值和水溶性氯含量与烟叶成分含量相关性最好,但其总体影响小于气象因素的作用,土壤N,P,K和有机质含量对烟叶成分影响相对较小;和气象、土壤两因素相比,4个烤烟品种间的烟叶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利用西藏自治区第二次土壤普查及田间试验数据资源,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了日喀则地区主要粮食生产县农田土壤养分状况及相关特性。结果表明:日喀则地区大部分农田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较丰富,全氮含量不高,且分布不均匀,磷、钾呈现中等偏下水平,pH多在7.5~8.5之间,呈弱碱性;全氮、海拔(4300m以下)与有机质呈显著相关关系,pH对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拉萨不同县(区)养分状况差异,通过拉萨市近年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土壤化验数据分析和田间调查汇总,文章对拉萨不同县(区)养分状况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墨竹工卡县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有机质含量与其余农业县(区)达极显著水平(部分为显著水平),全氮含量与曲水县、林周县达极显著水平,与城关区、全市平均含量达显著水平。曲水县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与其余农业县区均达极显著水平。墨竹工卡县有效磷含量与达孜县、林周县差异极显著,与堆龙德庆县差异显著;城关区有效磷含量与达孜县、林周县差异显著;曲水县有效磷含量与达孜县、林周县存在显著差异;尼木县有效磷含量与达孜县、林周县存在显著差异。尼木县速效钾含量与除林周县以外的拉萨各农业县速效钾含量差异极显著,与林周县速效钾含量差异显著;林周县与达孜县、墨竹工卡县、堆龙德庆县、城关区、全市平均差异极显著;曲水县与达孜县、墨竹工卡县、堆龙德庆县、城关区存在极显著差异;全市平均速效钾含量与达孜县、墨竹工卡县存在极显著差异,与堆龙德庆县差异显著;城关区与达孜县差异极显著,与墨竹工卡县差异显著;堆龙德庆县与达孜县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武川县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文章选取内蒙古武川县为研究区域,利用ArcGIS等软件提取坡度、坡向进行叠加处理并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武川县后续树种的科学种植以及土壤养分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1)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进行混交得到的混交林则可显著提升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大小;两种混交林样地的土壤容重都显著降低,以便于林地的生长种植。(2)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均比速效磷含量高。两种混交林的有机质含量比单一林分类型的有机质含量均要高,其中,沙棘与柠条混交林的碱解氮含量比其他样地内的林分类型含碱解氮要高出很多。  相似文献   

11.
水稻土SOM含量高光谱模型的母质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清  周斌  张杨珠  王人潮 《科技通报》2004,20(6):471-475
以青紫泥(BlueclayeyPaddysoil,BP)和红黄泥(RedPaddysoil,RP)为例,研究发育于不同成土母质的水稻土SOM含量高光谱模型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发育于河湖沉积物的BP与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的RP,因为土壤中所含粘土矿物的不同,加上有机质组份的差异,其SOM含量高光谱模型具有母质的独特性.无论以反射系数为自变量或是以反射系数一阶微分为自变量,BP与RP的SOM含量高光谱模型在模型所包含波段的个数和位置都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旱地土壤氮素矿化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有机质、全氮、C/N比差异较大的10种土壤进行盆栽和培养试验,用对数方程、指数方程和幂函数方程对土壤氮素矿化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幂函数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土壤N素矿化过程;建立了土壤氮素矿化的一级动力学模式,求出了不同模型中的参数;最后探讨了影响土壤氮素矿化动力学模型系数的土壤因子.  相似文献   

13.
人类活动干扰对若尔盖高原沼泽土、泥炭土资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若尔盖高原沼泽土、泥炭土已遭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土壤退化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沼泽土、泥炭土向草甸土、风沙土退化演替;土壤肥力下降,尤为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下降最为明显。在若干扰情况下,土壤速效氮、速效磷略有增加,速效钾含量下降;在强干扰情况下,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下降,全钾含量上升;泥炭腐殖酸含量减少,分解度增大,土壤PH值增加,含水量下降。人类疏干沼泽、过度放牧等活动是沼泽土和泥炭土退化、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高永刚 《资源科学》2012,34(11):2170-2180
利用黑龙江省73个气象站1967年-2007年的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资料, 基于极端气候事件综合强度模型方法, 分析了黑龙江省极端气温与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极端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在年代际变化上夏与秋季总体呈增强趋势, 20世纪90年代后增强更为显著。极端低温事件综合强度在年代际变化上春与冬季总体呈明显减弱趋势, 其中冬季减弱趋势较显著;②极端降水事件综合强度在年代际变化上春秋两季呈减弱趋势, 夏冬两季呈增强趋势, 其中秋季减弱较显著, 冬季增强较显著;③极端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夏秋两季影响较重区域为松嫩平原西部和三江平原地区;极端低温事件综合强度春冬两季影响较重区域为三江平原地区、牡丹江地区北部和哈尔滨地区西北部;④极端降水事件综合强度春秋两季从西到东递增, 夏季中部地区较强, 冬季中部与东部地区较强;四季综合强度影响较重区域为大兴安岭最北端的漠河县、小兴安岭地区、三江平原东部边缘局部区域和牡丹江半山区。  相似文献   

15.
伊犁新垦区土壤养分特征与土地开垦的方向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石瑞香  杨小唤  王立新 《资源科学》2009,31(12):2016-2023
研究伊犁新垦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土壤资源、优化施肥、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实测土壤剖面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伊犁新垦区土壤最上部两层养分的统计特征、空间分布和空间变异,并进行了克里格插值,得到了区域养分的分布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土地开垦和利用中需注意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表土层和第二层的土层厚度平均为10.49cm和19.58cm。表土层和第二层的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3.72g/kg和10.08g/kg。表土层和第二层的有效氮含量平均为42.54mg/kg和33.98mg/kg,表土层和第二层的有效磷含量平均为12.22mg/kg和4.22mg/kg,表土层和第二层的速效钾含量平均为433.54mg/kg和326.40mg/kg。大部分土壤呈碱性,第二层土壤的碱性比表土层更强;②土壤最上部两层的有机质含量和有效氮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土层厚度呈显著的负相关;③土壤最上部两层的有机质和有效氮的空间变异较大,其次是速效钾、有效磷和土层厚度,PH值的空间变异最小;④土壤最上部两层的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PH值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是116km、147km、42km和147km。表土层、第二层有效氮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是65km和7km。表土层、第二层的土层厚度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是17km和147km;⑤研究区被开垦时,应适当使用氮肥和磷肥,不必使用钾肥。  相似文献   

16.
王长庭  龙瑞军  刘伟  王启兰  张莉  吴鹏飞 《资源科学》2010,32(10):2020-2027
利用2003年-2005年中国科学院海北站不同群落类型草地和土壤的实测资料,研究了高寒草甸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的分布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生物量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随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的增加而降低;群落生物量随着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类型草地土壤中,藏嵩草沼泽化草甸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全碳均显著高于其它三个类型草地各层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有机全碳(P0.01),4种群落类型土壤剖面上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土层、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存在明显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有机质、全氮呈显著相关,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可作为衡量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不同类型草地其最初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生产力水平和土壤养分条件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组成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