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几年来,随着牧区各项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政府对畜产品购销政策的放开,牧区畜牧业有了很大发展,正在由自给半自给的牧业向商品性牧业转化。但由于一系列社会历史因素和政策方面的问题,牧区畜牧业商品经济仍然很不发达。  相似文献   

2.
孙万军 《预测》1990,9(3):31-34
1988年内蒙古牧区畜业总值达44040万元,大、小牲畜年末存栏数达1503万头,出栏数达420万头,毛绒产量达2.26万吨,奶产量达12万吨,对牧区的振兴和繁荣,畜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从内蒙古牧区的区情出发,运用大系统控制原理和数量经济方法,建立畜牧业模型,借助于数学模型,预测2000年畜牧业发展规模和结构变化的格局。 1建模的指导思想在分析内蒙古牧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具体确定了以下建模思想。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畜牧业 促进农牧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是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是西藏的传统产业,畜牧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前景和潜力,本文通过对西藏畜牧业资源的分析,指出大力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劣势和制约因素,提出了转变观念,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内江科技》2022,(1):28-29
阿坝州是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由于超载过牧、鼠虫害频发等因素,草原逐渐沙化退化,植被盖度降低,牲畜可食用牧草大幅度减少,毒害草滋生,草地生产功能降低,草畜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建设人工种草基地是促进川西北牧区畜牧业平衡发展的的重要途径和抓手。本文旨在归纳总结一套川西北牧区品种选择、地块整理、播种技术、肥料施用及刈割的技术体系,为川西北牧区人工草地建植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我州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畜牧业现代化特别是草原畜牧业现代化,是实现牧区现代化的基础和最重要的驱动力。在畜牧业经营主体中,小牧户与专业大户、家庭牧场和合作经济组织不同,具有经营规模小、融资渠道窄、技术水平低、增收能力弱等特征。因此,在推进牧区现代化过程中小牧户自然而然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尤其与畜牧业现代化有机衔接的问题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从小牧户经营入手,分析了其经营现代化的弱势,提出了组建股份制合作社及其创新发展是最终实现小牧户与畜牧业现代化有机衔接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牧区经济,是指牧区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包括牧区中的农业、畜牧业、工业、商业、金融、交通、运输、服务业等经济部门的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于北部和西部边疆,总面积约360万平方公里,而且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目前,我国牧区经济处于比较落后和不发达状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牧区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多种形式的家庭联产责任制。  相似文献   

7.
王钟建 《资源科学》1991,13(2):51-57
新疆是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其畜牧业经济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它的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良的天然草场和发达的灌溉农业,使新疆具有发展草原放牧畜牧业、农区舍饲半舍饲畜牧业以及牧区与农区联营畜牧业的良好条件。解放以后,新疆畜牧业发展迅速,牲畜头数从1949年的1038万头(只)增加到1986年的3120万头(只)。其中牛羊总数达2740余万头(只),仅次于内蒙古,居全国第二位,同时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畜产品(表1)。  相似文献   

8.
西藏是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是西藏的传统产业,畜牧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前景和潜力,本文通过对西藏畜牧业资源的分析,指出大力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劣势和制约因素,提出了转变观念,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破解草原生态建设一系列难题,近几年来,青海闯出了一条牧区生态发展的新路子。随着青海牧区人口增长和草地生态退化,牧区畜牧业发展空间受阻。早在2004年,5万多名牧民从三江源生态保护地区迁出,这些生态移民经历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双重变革,从传统的游牧到定居,从单纯的畜牧业生产到融入多元化的商业经济社会里。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生产资料的缺失,牧场的围禁,生产设施的遗弃,使无一技  相似文献   

10.
次塔  白吉 《西藏科技》2004,(10):59-64
本文明确阐明了畜牧业在广大藏民族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简要回顾了西藏畜牧业取得的历史成就,客观、公正地指出了草原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挖了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潜力,提出了立足发展草原畜牧业,全面建设牧区小康社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西藏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是西藏经济的优势支柱产业,但是西藏的草地畜牧业主要依赖天然草原放牧,具有生产技术水平较低,草畜矛盾突出,季节不平衡问题严重,而且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的特点。现阶段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游牧或半游牧的生产方式,冷季严重缺草时,基本没有能力给牲畜补饲,遇到灾害天气时牲畜就会大批死亡,给牧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畜牧业经济的发展。而人工种草不仅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还是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促进农民增收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文章重点从人工种草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并对发展西藏人工种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选择内蒙古自治区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锡林郭勒盟牧区作为案例区,试图通过对牧民群体气象灾害背景下脆弱性进行剖析,寻找其内在关键的影响因子,进而探讨牧民群体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建设思路,为降低群体脆弱性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提高牧区牧民群体的防灾减灾水平,促进增产增收,助力地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从传统草原畜牧业到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统粗放的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现代畜牧业才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畜牧业。文中论述了现代畜牧业的特征和它与牧区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围绕着发展现代畜牧业,在产权制度建设、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强化管理这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牧户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牧民生产效率、增加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草原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文章在对现阶段草原牧区适度规模经营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牧户实现适度规模经营路径,从而提出了促进草原牧区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俞锡章 《资源科学》1981,3(1):17-30
青海地区草场辽阔,有可利用草场面积五亿多亩,对发展高原牧区的草原畜牧业生产有着广阔的前景。为适应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本文对青海地区的草场资源生产能力及其评价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省际畜牧业碳排放测度及时空演化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畜牧业是重要的碳排放源,中国作为畜牧业大国,测度畜牧业碳排放量并揭示其时空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测度了2000-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的畜牧业碳排放,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揭示了中国畜牧业碳排放的变化特征,进而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揭示了畜牧业碳排放和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化之间的互动机制。结果表明:①2000-2014年,中国畜牧业碳排放总量由12669.899万t增长到13189.955万t,年均增速0.288%,其中畜禽胃肠发酵和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碳排放是其主要来源,两者占畜牧业碳排放总量比重达74.48%~79.50%;②研究期内,中国高、低畜牧业碳排放区空间格局基本保持不变,偏高、中度畜牧业碳排放区呈现出明显的动态演变态势,高、偏高畜牧业碳排放区基本位于边疆草原地区和粮食主产区,且排名前10位的畜牧业碳排放省区占全国畜牧业碳排放比重达57.50%;③2000-2007年,草原牧区是中国畜牧业碳排放增长的核心区;而2007-2014年,农耕牧区演变为中国畜牧业碳排放增长的核心区;④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化对畜牧业碳排放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78、0.127和-0.145,三者动态变化将共同决定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畜牧业碳排放增长的时空格局。  相似文献   

17.
镶黄旗地区气象为牧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镶黄旗气象局牧区气象服务需求调研汇总内容,对镶黄旗地区畜牧业发展、气象为牧服务工作进行了介绍,结合地方实际及基层牧民牧业生产生活,对牧区气象服务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镶黄旗地区气象为牧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气象服务工作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一、青海省养羊业的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青海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全省国土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草原面积3600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9.36%以上.草地畜牧业是青海牧区经济的主体,2001年全省草食牲畜年末存栏数为2131万头(只).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草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内蒙古干旱、半干旱传统草原牧区牧民生计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其中,脆弱性主要体现在自然灾害、生态压力等方面,而不稳定性表现在牧民收入过于单一、生产生活支出的骤增和个人消费观念的转变等有关,以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为例,对该区域的牧民生计情况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影响牧民收入的几点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推动草原畜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提高非牧就业机会;实现牧民收入多元化;加快完善草原牧区民生保障事业等对策措施,以期促进牧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牧民生计质量的实质性提升。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部11个省(区)的土地辽阔,自然环境区域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天然草地占土地总面积的半数以上,放牧畜牧业历史悠久,历来是蒙、藏、哈萨克等善于经营放牧畜牧业的少数民族聚居的牧区。区内的牧业经济,特别是放牧畜牧业经济,在区内外占有重要地位,11个省区占有全国80%的少数民族人口,89.5%的草地。48.6%的牲畜,以及丰富多采的畜产品。牧业产值占全国牧业总产值的28.1%,占西部农村社会总产值的21.5%,高于工业、低于种植业,位居第二,占牧区农业总产值的的80—90%。由于区内天然草地资源开发不充分、利用不够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