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文化产业的发展亦随之成为三地协同发展的重要主题和趋势,应着重以创新驱动应对机遇和挑战。加大文化产业投入,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整合文化资源,形成产业集群;加快文化产业对外开放,提升文化产品外向度;以"互联网+"为依托,建立互动共享平台,促进京津冀文化产业充分交流;谋求京津文化产业向河北腹地辐射延伸,推进三地文化产业多元融合发展等五个方面,是实现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智慧城市是新时代城市建设的新模型,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能全面优化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便于城市快速、高质量发展。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战略首次在2014年提出,要从产业、交通、教育以及医院等多方面,率先实现三地协同发展,并做好京津冀智慧城市协同发展,以智慧城市建设模型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因此,要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该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核心,通过建设京津冀智慧城市群,将大数据、互联网以及云会计等技术逐步应用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逐步实现京津冀智慧城市群的城市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和医疗体系城市联动,从智慧城市建设角度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供高效的基础设施、互联网服务以及医疗教育系统支撑。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要区域发展战略之一,强化产业创新能力是京津冀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协同发展、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打造全国创新驱动新引擎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DSR模型构建产业创新的指标体系,对京津冀产业创新能力进行测算发现,2014年以来,京津冀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在动力、状态、响应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2018年后呈加速提升之势。但三地产业创新协同发展仍处于初期水平,存在创新能力发展极化效应显著、创新分工合作机制不完备、创新链和产业链难以有效衔接等问题。对此提出优化产业创新格局、完善人才保障制度、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研发成果转化应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三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立足于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现状,从三地资源差异、合作意识、支持力度等方面分析金融支持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探讨长三角、珠三角和台湾地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经验,以及从政策法规、金融支持机构、风险投资方面对比分析美国、德国、日本和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京津冀三地金融应从加强区域顶层设计、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强化京津冀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的匹配与互动、构建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双中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专利视角下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机器人产业作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提升其发展水平对于推动京津冀产业智能化具有深远意义。从专利分析入手,对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发展进行研判:(1)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2)京津冀机器人技术主要集中在高校,企业占比明显不足;(3)京津冀机器人技术构成既具有相似性,又存在不均衡、不对称现象;(4)京津冀机器人技术合作外溢明显大于京津冀区域技术内合作吸收;(5)北京市机器人技术成熟、发展稳定,天津市和河北省的机器人技术发展更加多元。并从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角度,在政策设计、成果转化、区域联动和区域竞争力塑造等方面提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业协同发展是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其强政府、多元化、跨界性等特征决定了政策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此为研究对象,从政策协同的视角出发,构建两维度四要素的政策分析框架,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文本分析方法量化京津冀产业协同政策,识别三地政策关注的焦点,测度政策间的协同情况。结果表明:京津冀产业协同政策呈现分梯度、圈层化的特征;政策制定围绕三地优势产业具有“以优见长”的特点;北京产业协同政策体系以“配套联动式”模式为主、天津以“行动计划引领式”模式为主、河北以“细化落实式”模式为主。产业协同政策面临全产业链和全产业布局政策联动效应薄弱问题;跨政府主体协同核心半边缘模式加剧资源配置失衡问题;政策目标与政策实施衔接不畅、可持续协同动力不足问题。未来应从实现跨区域产业协同的政策联动、优化政策制定程序、促进全产业链的深度整合与优化、提升政府治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
朱伟珠  李春发 《现代情报》2017,37(10):78-83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构建京津冀跨区域公共图书馆联盟平台,对促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满足三地民众的信息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协同创新和结构洞理论探讨了联盟平台构建的战略定位;分析了构建联盟平台的可行性,并探析了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保证平台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构建了适合三地经济与科研发展需求的联盟平台,重点分析了平台的系统结构、重要数据库以及特色服务等,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8.
普惠金融作为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同时,普惠金融也是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和京津冀协同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普惠金融协同发展既能促进三地金融一体化的进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京津冀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依托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建立京津冀一体化普惠金融平台,共同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区域间产业转移频繁,其中隐含着经济与能源碳排放的流动,从而影响区域碳排放强度。本文运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方法,定量测度了2012年京津冀区域间产业转移及其对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得出以下结论:(1)在产业转移与碳排放转移两方面,北京均是净承接地,天津均是净转出地,河北则是产业转移的净转出地和碳排放的净承接地;(2)与假设不发生产业转移的情况相比,区域间产业转移促使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1418.00亿元,碳排放量增加3255.79万t,平均碳排放强度上升0.29t/万元;(3)产业转移对不同区域的具体影响效应不同,对北京和天津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具有正向影响,但不利于河北。因此,京津冀产业转移应充分发挥三地比较优势,优化配置产业承接与转出,并且在分享产业协同收益的同时,应共担节能减排责任。  相似文献   

10.
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全面梳理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最新进展,深入分析京津冀协同创新过程中面临的资源对接、平台建设、产业合作、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研究提出京津冀深化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军民融合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京津冀军民融合产业协同发展成为必然选择。京津冀军民融合产业协同发展需要整合北京的科技创新资源、天津的研发转化优势和河北的制造业发展基础,协调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等多元主体,构建京津冀军民融合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的“五链融合”发展模式,以产业链促进生产合作,以人才链创新合作方式,以创新链构建合作研发平台,以资金链拓展融资渠道,以政策链完善合作机制,提升跨区域军民融合产业持续竞争能力,逐步将京津冀打造成为引领全国、辐射周边的创新发展新高地。  相似文献   

12.
庞炜  王华彪 《科技风》2015,(7):252-253
县域是城市发展的腹地,县域经济更是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发展县域经济,除了把握县域发展的宏观思路和政策之外,更重要的是围绕改革发展需要,如何充分利用本地区有利的和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从而破解县域经济要素的瓶颈,推动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本文以张家口蔚县为例,在进行深入调研并获取可行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实现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转化的必要性,定义了利用区域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县域文化产业的模式,提出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区域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县域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协同创新模型对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的创新协同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政府重视程度不足则会对地区科技创新资源投入和产出产生负向影响作用,影响地区的协同度,进而影响整个区域的协同创新发展.其次,京津两地对河北的人力资源具有"吸虹"现象,且对河北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较弱,这也是河北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中的"短板"之原因;最后,在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对京津冀地区的科研投入、产出、相关科技资源分布、协同共享等情况进行调研,并揭示三地科技合作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科研投入差距巨大,科研投入结构差异大;虽然三地科研产出差距大,但研发领域相似且各具特色,科研产出以当地特色产业为依托;京津冀三地科技合作比例偏低,但专利转让相对活跃。目前,京津冀科技合作与资源共享以“点对点”的形式为主,未来,深度的合作尚需政府引导、上层推进,形成以产业链为依托的科技合作形式。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协同发展的新态势下,北京农学院作为北京市唯一的高等农业院校,积极应对国家号召,发挥自身优势,在高精尖建设、服务区域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文章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科研工作的应对思路,即切实找准自身位置,放眼京津冀,积极对接京津冀科技发展的新需求,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促进科技人才交流,开放共享科技资源,推进科技信息网络化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协同创新和国际合作,进一步提高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协同创新是"大科学"世纪科技发展的时代主题,强化科技资源共享成为实现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内在规律使然。从协同创新博弈观的思维逻辑出发,基于同质创新政府与异质创新政府博弈模型剖析京津冀协同创新过程中科技资源共享的"囚徒困境"成因,由此建立京津冀科技资源共享的"声誉博弈"模型以寻求纳什均衡的突破点,最后从协同共享理念、协同共享机制以及协同共享环境营造多个维度提出促进京津冀科技资源共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IT产业条块分割、配置不均的格局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经济第三增长级的快速发展。分析了京津冀IT产业大集群模式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并由此界定了京津冀IT产业大集群模式,依据钻石模型分析了京津冀采用大集群战略发展IT产业的可行性,运用因子分析法系统分析了我国三大IT产业集群区的产业发展状况,明晰了影响京津冀IT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要素,提出了IT产业竞争优势理论模型并据此探求了IT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最后,针对京津冀IT产业大集群战略给出了发展路径、策略与详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准确的城市文化定位,为城市快速发展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和雄安新区成立带来的更深层次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保定"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文化定位打造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明确了城市文化定位的同时,在文化建设方面,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问题,在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通过SWOT方法分析北京、天津和河北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论证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的可行性,发现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产业对接协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协同学思想,建立要素和高技术制造业子系统发展指标体系,基于目标规划评价模型的主旋律分析方法,识别子系统序参量,运用TOPSIS、灰色关联和距离协同模型及熵理论构建要素与产业协同度测度模型,并将京津冀作为实例进行分析。通过对2009~2013年相关数据研究表明:近5年京津冀三地要素与高技术制造业综合协同度均呈上升趋势,北京增速领先天津、河北;2012~2013年天津制造产业与水资源、对外开放程度协同度下降,河北制造产业与水资源、能源及信息化要素的协同度下降均导致两地综合协同度呈现波动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