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皋的寿星众多,是中国六大长寿县市之一,而如皋历史上的寿星更是大有人在。笔者前不久无意间翻阅了《如皋县志》,了解到《如皋县志》将历年来的长寿之人辟了专目进行了记载,其中,《如皋县志·嘉庆志》还记载了如皋有两位寿星参加乾隆年间的“千叟宴”的一段史实。现将有关“千叟宴”及如皋寿星赴会的盛况略加介绍,以飨读者。“千叟宴”是清朝皇帝为庆贺寿辰而举行的盛大的庆祝活动,届时,各省官员、士绅、老人进京赴会祝寿,这项活动在当时被称为“千叟宴”。关于“千叟宴”,史料记载,有清一代,康熙、乾隆两帝共举行过6次,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  相似文献   

2.
《楚天都市报》1998年11月29日第六版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河南老寿星一百六十岁》的新闻,称河南省南阳地区发现一位160岁的老寿星,名叫吴云青。同时《中国消费者报》也发表了一篇署名该报记者采写的新闻,也报道说中国发现一位160岁的寿星,现在河南省南阳一小山村里隐居,同时还配发了一幅有着白头发白胡子的老人照片。 《中国消费者报》的这篇报道发表后,立即引起全国媒体和众多读者的关注。大小报纸、电台纷纷转载转播,一时间,河南省南阳地区出了一位160岁堪称“世界寿星之王”的老人的消息,霎时传遍全国,成了人们街头巷议的焦点和众多媒体关注的新闻热点。众多媒体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向河南南阳当地打听、了解这位“世界寿星之王”的具体下落和近况,准备派出记者专门来南阳采访。中国新闻社、日本等新闻单位一天几次不停向我们南阳日报社打电话,紧急要求提供有关这位老人的新闻材料。甚至有消息说,中央电视台1999年春节联欢晚会也传来关注之声,称如果能找到这位老人的话,想让他到晚会上亮亮相……  相似文献   

3.
风雨八年路,艰辛百期文 在中国人的文化习俗中,逢百都是有特殊寓意,需要特别纪念的日子。孩子出生后要过“百天”,老人如能活到百岁则被尊称“寿星”,夫妻新婚都愿意能“百年好合”,经营一个企业唯愿能成“百年老店”,也有人推而广之到办刊和做人日“百期树刊,百年树人”。作为《数图》的主编,陪伴着刊物风雨八年路,艰辛百期文,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起荒唐的“接班权”官司。一位老人在身患重病无钱医治的情况下,瞒着子女以一万元的价格将“接班指标”转让给了原告。不料老人死后,其女儿接了班,原告之女接班无望,已经支付的4500元现金也讨要无门———老人的妻子无力偿还,子女则称此款与他们毫无关系。原告走上法庭,被告是老人的妻子和子女。案子的焦点在于:老人已逝,而且生前竟“暗箱操作”让他人接班,现在是否应该让其儿女承担4500元“接班费”?2003年9月29日,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此案做出终审判决。万元买下“接班权”官司的起因要追溯到4年以前。义马煤业集团公司是河南义…  相似文献   

5.
《新闻世界》2008,(2):54-54
曾有人问一位老人:“如果生了病,你会去看医生吗?”老人说:“我会的,因为医生要吃饭。”又问:“如果医生给你开了许多药,你会买吗?”老人又说:“我会的,因为药店老板也要吃饭。”人们再问他:“你会把这些药都吃了吗?”老人则说:“我会尽量扔掉它们,因为我要活命。”  相似文献   

6.
眼下媒体时常可见各类“数字新闻”,不少报刊还设置了“数字”栏目,专门刊登诸如“西班牙一小镇举办吐橄榄核比赛,看谁吐得远,一男子以9.79米夺冠”、“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9000万,占  相似文献   

7.
“颐养天年”是时下人们对老人的祝颂语,以此来祝愿老人欢度晚年。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颐养”不仅是老人晚年的良好心愿,也是社会敬老的应有氛围。它说明了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红红报道)在近日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举办的一次签名售书活动上,一位身材矮小的老人一露面,就立刻引起人们的关注--她,这位老人就是泸沽湖的传奇人物、"女儿国"摩梭的末代王妃肖淑明.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1.67亿老人,其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空巢”老人的问题愈发凸显。老人不仅需要经济上的支持。也需要精神上的抚慰,而这恰恰是人们容易忽略的。在现实当中,甚至发生过老年人状告儿女,要求他们回家看望的情况。但总的来说,那只是一些个例,更多“空巢”的原因是赡养人的能力不够。这说到底是一个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0月5日,杭州上城区望江街道兴西居委会的活动室里,一块由王家扬同志题写的“早报茶室”匾额挂到墙上。这是《今日早报》开张的第一家早报茶室,王家扬老人亲自来到这里,为这个“第一”喝彩。而此  相似文献   

11.
老人干瘦、晚年走路还颤颤巍巍的。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学贯中西的老者.有着蓬勃饱满的艺术生命,有着认真狂热的艺术激情,担当起了中国美术从僵化的创作模式转向现代绘画艺术的开路先锋.扛起了中国美术进入开放时代的旗帜。其实,放怀无忌的他“骨头很硬”,一直视鲁迅为“精神之父”。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他象个苦行僧“机智”、“敏捷”、“果断”、“刚毅”、“深刻”、“冷静”、“稳健”……用这些词形容林彪都不过分。但千万不能说“幽默的林彪”——尽管人们经常把“机智”和“幽默”联在一起。除了一位老人,别人都说从未听林彪讲过笑话。这位老人怕也只经历过一次。是秀水河子战斗后,到抚顺参加东北局会议,在饭馆吃过饭,不知兴从何来,林彪讲了一个笑  相似文献   

13.
盛爱凤 《大观周刊》2012,(49):127-127
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许多国家都出现了人口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的情况。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经济增长迅速,人口流动速度快。在这样的社会背蓄下,“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名词的相继出现。老人社会工作日益重要,而老人社会工作中老人精神生活的调试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蒋巍 《传媒》2001,(2):42-44
透过厚厚的眼镜,一头苍发的老人努力平抑着自己的激动,深深地望着我。我紧紧握住老人的大手,从他眼里看到了驰骋大半个世纪的雄风、睿智和逼人的锋芒,也看到了深深的关爱。十几年没来上海了,近20年没见到陈沂将军了,1999年深冬,终于有了机会到上海,这座号称“东方明珠”的大都市在  相似文献   

15.
编辑工作中 ,常常遇到“苏联”之前加不加“前”字的问题。自 1991年苏联解体 ,这个问题就存在了。或许 ,人们习惯在称呼刚过去不久的朝代时加一个“前”字 ,如清代初年说“前明” ,民国初年说“前清”。在一个时期内 ,这个“前”字可以起到某种提示作用 ,避免读者思维惯性导致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没有“鬼”。一切关于“鬼”的故事和传说,都源自人们的想象。——题前  相似文献   

17.
胡永球 《传媒》2002,(7):21-22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中央到地方的传媒单位在人事管理和使用上实行固定工和招聘工两种制度(以下简称“双轨制”)。这一新情况对传媒的生存发展产生了和继续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新闻单位用人“双轨制”是改革深化的产物。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形成,传媒业“铁饭碗”已经无法再端下去了。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传媒单位对过去的员工很大程度上采取了维持现状的做法,而对新进的人,新创办的媒体则完全按市场机制进行。这就是近年来普遍实行的“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用人“双轨  相似文献   

18.
科教     
《全国新书目》2008,(10):35-35
长寿的奥秘本书着重为读者介绍了世界上5个最长寿的地区、古代最长寿的30余位寿星及国内外近50位高寿老人,从他们养生保健生活故事中揭开了人类健康长寿的"奥秘"——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情绪是健康长寿的"第一指挥棒"。  相似文献   

19.
罗田县义水河边有个很深很深的河潭,人们称它"淘金潭",多年来的夏日休假时间,人们聚集在绿柳下,坐在被太阳晒得微温的花岗岩石头上,享受着轻柔的习习晚风,听镇上的老人绘声绘色地讲述起"罗田八景"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李英杰 《新闻与写作》2005,(7):F002-F002
这幅图片没有运用更强烈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是极其朴素地记录了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向人们讲述1943年,侵华目军在鲁西制造的一次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战的罪行。图象信息可分为三部分:控诉中的老人:老人讲述的听众和经调查后记录日本侵略者当年所犯罪行的说明图。照片中主体是控诉中的老人,这位老人无论是从形体(经受历史苦难折磨清瘦的肌体),还是从精神(炯炯有神的目光和向上握起的拳头)都极具典型性,当然,这“典型性”不是“伪装”和“挑选”出来的模特,而是在历史苦难中真实打造出来的不屈服的钢铁汉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