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悉费秉勋先生新著《贾平凹论》荣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成果奖,颇为感奋。费先生不仅是贾平凹的挚友,而且是贾平凹研究专家,始终关注和评论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可以说,《贾平凹论》是费先生十余年潜心研究贾平凹的结晶,是国内首部较权威地研究贾平凹创作的专著,它的获奖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2.
走出去图书     
《出版参考》2014,(10):40
正《贾平凹散文典藏大系》作者:贾平凹出版日期:2013年4月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输出时间:2013年8月输出地区:德国合作方式:版权输出吸引外方的内容点: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西方国家对我国名作家的关注兴趣也日渐浓厚,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自然也受到多方关注。贾平凹的作品基本是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体现当代精神,不仅在法国、美国获多项文学奖,而且他的作品已用英、法、德、俄、日、韩、越等文字翻译出版了20多种版本。  相似文献   

3.
书架     
《出版广角》2012,(1):88-89
正文学艺术《长舌男》作者:贾平凹著版本:作家出版社2011年11月版定价:29.50元《长舌男》精选了贾平凹幽默作品四十余篇。这些作品从各个角度反映、解剖社会及社会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生活形态,探索人性在传统文化桎梏下的抗争与人性的复杂性。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充满了机智和诙谐。这是贾平凹作品又一个十分明显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书架     
《出版广角》2011,(5):68-71
文学艺术《古炉》作者:贾平凹著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定价:53.00元《古炉》讲述的是一个烧制瓷器的叫古炉的村子,偏僻却又山水清明,村人擅长技工,却又极度贫穷。在"文革"中,他们使强用恨,争吵不休……把小说定在古炉上的时候,就想起贾平凹小时候经历的好多事情,因为这本书大部分是他的回忆。虽然写的是少年时代的记忆,但贾平凹称这部作品不是  相似文献   

5.
闲读偶记     
贾平凹:《抱散集》新时期散文名家辈出。我最喜欢的,只两家:一为孙犁,一为贾平凹。孙犁作品,愈老愈辣,文字极简约,意蕴极深湛,读后掩卷,总令人回味不已。贾平凹散文,另辟蹊径,独抒性灵,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全无我们早已厌烦了匠气。这本《抱散集》(作家出版社出版),是贾平凹的散文选集,书不厚,却足能体现他的散文全貌。前边的大部分,是记游咏物之作。这种题材的东西,弄不好就会  相似文献   

6.
时尚人物     
文坛 贾平凹:获法国殊荣 6月底,贾平凹获得了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法国方面发来的贺信说,“您的作品在法国影响很大,这项荣誉是授予您作品内容的丰富多彩性与题材的广泛性。”51岁的贾平凹1997年还因为《废都》一书在法国获得费米娜文学奖。迄今,法国已翻译出版了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废都》、《土门》及两本中短篇小说集。 2003年,在应聘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后,贾平凹说自己“还能写个10年”。  相似文献   

7.
初恋:没有开花结果的多情梦幻凡是读过《浮躁》的人,都不会忘记那个美丽纯情的姑娘小水,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小水的形象缘何而来。1968年,16岁的贾平凹初中毕业,回家在生产队参加劳动。在这期间,贾平凹年轻的心中绽开了情感的第一朵蓓蕾。那第一个闯入贾平凹心灵的是一位比他小一辈的容貌秀丽的同村少女。那姑娘的父亲是个泥瓦匠,常常紧绷的脸上很少露出过笑模样,贾平凹曾在他手下当过“小工”,挨过他许多严厉的斥责。于是,很想去这位姑娘家中坐坐,很想同这位  相似文献   

8.
《秦腔》贾平凹著作家出版社2005年4月以贾平凹生长的故乡棣花街为原型,通过一个叫清风街的地方近二十年来的演变,和街上芸芸众生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生动地表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给农村带来的震荡和变化。小说用一个疯子的视角来叙述,清风街有两家大户:白家和夏家,白家早已衰败,因此夏家家族的变迁演变成了清风街、陕西乃至中国农村的象征……选题点评:《秦腔》是贾平凹的第12部长篇小说,共90万字,历时3年。集中  相似文献   

9.
流言四起时,贾平凹曾突然"消失",他后来对记者称自己当年好比是"休了一个产假",此产假专为《废都》而休。1993年9月初,贾平凹"不辞而别"悄然隐身,一时有关贾平凹"失踪"的小道消息漫天飞。  相似文献   

10.
《出版参考》2013,(3):20
本刊讯(记者褚鹏)《古炉》余温未消,著名作家贾平凹又携带近40万字的新书《带灯》亮相北京图书订货会。1月10日,在人民文学出版社、腾讯阅读频道在京举行新书发布会暨电子版签约仪式上,贾平凹携新书《带灯》亮相。贾平凹在发布会上介绍了自己写作新书的过程。贾平凹称,这是他所有作品中现实感最强、最贴近现实的作品,这部小说被称为是贾氏作品中最瑰丽忧伤的创作。  相似文献   

11.
书情书讯     
《出版参考》2011,(3):27-29
人文社出版贾平凹最新力作《古炉》本刊讯1月8日,贾平凹最新力作《古炉》正式出版。2008年,贾平凹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沉寂几年之后,他以文字为笔,记忆为墨,勾勒出一幅中国基层"文革"的全景图。该书目前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古炉》的背景依然是贾平凹所熟识的农村,而着力点却在中国20世纪60年  相似文献   

12.
己卯年春节前夕一个晴和的下午,记者带着读者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专去大莲花池街西安市文联办公室拜访了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市作协主席贾平凹先生。贾先生问明我们的来意后,和蔼地接过我们的问题清单。沉思片刻后,他很爽快地逐个回答了我们的提问。记者:1998年是您的丰收年。1998年春王新民写的报道中的《贾平凹文集》、《贾平凹书画》、《高老庄》以及其他小说、散文、序跋集约于1998年金秋10  相似文献   

13.
贾平凹刚刚推出了长篇新作<古炉>,再加上涉及"文革"这一敏感题材,一时成为文坛乃至社会关注热点.大众日报文体新闻采编中心的领导考虑能否联系采访贾平凹,为大众日报<周末人物>栏目提供一篇稿件. 这件事原本看上去希望不大,因为贾平凹早已经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开发文:不接受记者采访,不参加形形色色的饭局.  相似文献   

14.
在拙作《〈秦腔〉大合唱--真假贾平凹书衣随笔》一书的后记中笔者写道: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贾平凹以百余部小说、散文作品无可置疑地成为领军人物,其作品之数量首屈一指,其作品之质量及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其作品尤其是小说中的长篇小说的畅销也堪称一奇迹!就版本而言,贾平凹及其作品在当代中国出版史上也是独领风骚的,“贾平凹现象”引入瞩目,值得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古炉》,贾平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至今犹记,我最早对贾平凹长篇小说《古炉》产生浓烈的兴趣,是在上海的时候。那是2011年年初,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评审会。  相似文献   

16.
《古炉》是在《浮躁》《废都》《秦腔》《高兴》等长篇之后,著名作家贾平凹的第13部长篇小说。从2007年《高兴》完稿之后,贾平凹就开始新长篇《古炉》的创作。在长达4年的写作过程中,他于2010年5月完成了64万字的新作,并且修改三遍,这部作品在规模上让贾平凹  相似文献   

17.
四川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金平曾说过,贾平凹是陕西的宝贝,是出版的金饭碗.贾平凹及其作品无疑是一种优质的出版资源,出版人就是开发利用这些优质资源的专业人士,按金平的比喻,出版策划人就是铸造金饭碗的人.  相似文献   

18.
近期,长篇小说创作出了一些佳作,如韩少功的《日夜书》、张浩文的《绝秦书》和贾平凹的《带灯》,还有徐则臣的《耶路撒冷》等,都引起了相当的关注。特别是贾平凹的长篇新作《带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引发了媒体的强烈关注,何英等一些青年评论家也给予了评论,有的还提出了很尖锐的批评。但我认为它是贾平凹继《秦腔》和《古炉》以后的又一次长篇探索。贾平凹是陕西文学的重量级人物,也是当代小说家里一直受人瞩目且评价比较高的一位。特别是在近年来长篇小说创作争议颇多、佳作偏少的情况下,《带灯》的出场,无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酷爱贾平凹散文。《月迹》是贾平凹的第一部散文集,连自序才35篇,几乎皆为精美佳作。精当巧妙,哲理连珠,朴实率直,语言纯正,是它总的特点。《爱的踪迹》是他第二部散文集,凡42篇。本集则有很大的变化,从向往哲理变为追求韵味,纯正的语言也开放潇洒,朴实的文风也愈加自然。《心迹》是他第三部散文集,共四辑。“百花”版的《商州三录》,有人称之为贾平凹第四  相似文献   

20.
袁复生 《出版参考》2005,(6S):22-22
四川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金平曾说过,贾平凹是陕西的宝贝,是出版的金饭碗。贾平凹及其作品无疑是一种优质的出版资源,出版人就是开发利用这些优质资源的专业人士,按金平的比喻,出版策划人就是铸造金饭碗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