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档案与社会》2005,(4):1-1
小时候,有一次和祖父进林子去捕野鸡。祖父教我用一种捕猎机,它像一只箱子,用木棍支起,木棍上系着的绳子一直接到我隐蔽的灌木丛中。只要野鸡受到我撇下的玉米粒的诱惑,一路啄食。就金进入箱子。我只要一拉绳子就大功告成。  相似文献   

2.
1934年隆冬,一支衣衫褴褛的军队在中国南方山区的羊肠小道蜿蜒前行。头项,不时有飞机俯冲空袭;四周,屡屡有敌军围追堵截。为了提高机动能力,这支军队断然将大批后勤辎重抛于路边。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队伍里仍有几个战士用两根扁担挑着4个铁皮箱子,跟随指挥部昼夜行军,就是在最危险的情势下也没舍得扔掉。  相似文献   

3.
佚名 《湖北档案》2004,(4):42-43
在1934年国民政府的阅兵大典上,有一支神奇的部队突然走过了各国公使的视线,这是一支大约有四千人的队伍,却是完全的德国军队装束,配备的也是当时最先进的德国全自动式冲锋枪,凡是稍微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可以看出,这是一支具有极强战斗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要“抢眼”“出彩”,令人耳目一新,关键是要少些“匠气”,多些灵气,普天下写稿匠多如牛毛,但成为大师、名家的寥若晨星,原因就在于此。如何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灵气四射,文彩飞扬呢?这里谈谈我的看法。选材要精。新闻选材要精,“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是选择新闻素材的标尺。“兵不在多而贵在精”。有了精粹的新闻素材,写出精美的新闻就有了基础。解放军某部管理股卢股长近日搬家,内装价值4000余元物品的两只箱子被小偷盗走,卢股长懊丧之余,向派出所报了案。谁知次日一早,两只失窃的箱子竟然“完璧归赵”。原来,一位自称“…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已有报纸2400多种,杂志8300多种,电台、电视台2200多家,新闻从业人员近80万,是一支庞大的队伍。这支队伍是在党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是一支有战斗力和创造力的队伍,主流是好的。从年龄结构上看,又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其中文革前毕业的人现已大部分退出岗位,近些年来新人大量涌入。这些人思维活跃、眼界开阔,有朝气、有干劲,对新生事物有着特有的敏感,正在和将要成为新闻队伍的主力。同时也应看到他们还有许多不足。从他们学习的经历看,接触西方传播学比较多而又来不及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比较和鉴别。许多…  相似文献   

6.
静悄悄与不打扰冯伯群在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第一次住进一家外国旅馆。当我拉着旅行箱找自己的房间时,刚走了几步,翻译小沈便急匆匆赶上来,小声提醒我:“把箱子提起来走,别弄出这么大声音。”经她一说,我也感觉到楼道里真是静得出奇,而我刚才拉着箱子走时哗啦哗...  相似文献   

7.
张群 《档案与建设》2006,(4):36-37,40
在江苏南京有一支“仝”姓,是回族人。大家知道“仝”姓发源于河南,现在河南郏县还有许多人姓“仝”,其民族属汉族。那么,南京这一支回族“仝”姓是从哪里来的呢?  相似文献   

8.
在我童年、少年的时候,家境是那般贫寒。记忆中除了一间茅草房、两只半空的箱子外,几乎什么值钱的西也没有。  相似文献   

9.
只要一支麦克风,一部有上传下载、音频剪辑功能的电脑,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主持人,随时、随地、随意地让世界听他们说话——这就是网络播客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赛前,苏迪曼杯装箱从中国运到格拉斯哥,现在又要运回来。那么大个箱子,在欧亚大陆间又折腾了一回。  相似文献   

11.
愤怒的早晨     
十年时间,老李从一个说话慢条斯理的广东客商变成了动不动就发脾气翻脸的怨妇男人。十年前,他拎着一只那年头很流行的密码箱进了城,刚在黄河铁桥边留了张影,脚边的箱子就被人拎走了。对了,这个情节很像电影《疯狂的石头》:那个香港来的高手刚到内地,装着他高科技作案的箱子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可是,再普通的中学生,也会有自己的特点呀,你说对吗 ?  我的特点就是乐于助人。这是因为在我小时候,老是听爷爷给我讲一些人与人之间要互帮互助的事情。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形成了一种思想,我一定要学习他们乐于助人的好品质。上小学了,我也因为具有乐于助人的性格,使得老师和同学经常夸我。记得有一次,我的同学李苗苗在准备做作业时找不着钢笔了,向我借。当时,我就只有两支钢笔,一支是我常用的,一支是妈妈送给我的,妈妈送我的这只钢笔我一次都没有舍得用,可是,当我看到她着急的神情时,还是毫…  相似文献   

13.
老文 《出版参考》2011,(6):39-39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  相似文献   

14.
在1934年国民政府的阅兵大典上,有一支神奇部队突然走过了各国公使的视线,这是一支大约有四千人的队伍,却是完全的德国军队装束,配备的也是当时最先进的德国全自动式冲锋枪.凡是稍微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可以看出,这是一支具有极强战斗力的部队.  相似文献   

15.
《夜宴》中,那场血腥的鞭笞老臣裴洪的戏,并不是“乱棒”,而是有计划、有章法的。那些没有面孔的士兵,每一棍打过去,必击中要害,但并不是即刻要了这个人的命,而是从不同角度增添和延长这个人的痛苦。将人支在半空中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这样他就失去了可以支撑他痛苦的一小块地面或者一堵墙,也可以让他带着痛苦像一种飞去来器似地飘来飘去,在翻飞的棍棒指挥之下翩然起舞。  相似文献   

16.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今时代依然是英雄辈出的时代。纵观各家媒体.改革先驱,创业英雄。行业标兵的典型人物宣传此起彼伏。闽北日报社多年来注重典型人物的宣传策划和运作。有全国优秀公务员、科技特派员代表詹夷生,有全国广电系统劳模范土生,有中国电池的领军人物陈来茂,有全国优秀教师元春兰等,这些人物虽经过岁月洗礼仍栩栩如生。熠熠生辉,历久弥新。这些人物以自身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力量连同他们骄人的业绩.犹如一支支拨动人们心弦的乐曲。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地感染人、激励人。对这些典型报道中的成功因素作探索分析,可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即塑造这些人物形象有其潜在的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17.
看着堂兄把谱草包裹从箱子底请出来,小心翼翼地拂净灰尘,常怀德按撩不住地兴奋。他把包裹揽在怀里,一层一层播开褪色的绸布.尘封半个世纪的常家老谱就在眼前了。  相似文献   

18.
《青年记者》2005,(7):4-4
在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众多的革命媒体如同一支支风中之烛,用它们的光照亮着人们战斗的方向,给奋争的人以鼓舞,给蒙昧以启蒙。  相似文献   

19.
章易 《档案天地》2006,(3):10-11
红队,即“红色恐怖队”之简称,是临时中央局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上海成立的镇压叛徒、营救人民的一支武装队伍。在特科内部,红队又称为“打狗队”。顾名思义,这个科的一个主要职能就是镇压叛徒,震慑敌人,这是一支精锐的小型武装部队,许多次深入敌巢,营救过党的高级领导。红队的成员主要来自过去工人纠察队的骨干,参加过上海工人武装起义,还有些来自北伐军,都有过战斗的经历,其中有不少人是神枪手或爆破能手。  相似文献   

20.
赵弢 《新闻爱好者》2006,(2S):39-40
金庸,本名查良镛,以其笔名“金庸”行世。 金庸有两支笔,一支是为《明报》写社论,一支是写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