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持人语     
<正>在中国大陆,系统性的性理文学研究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至今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厚的成果。首先,在某些中国文学史和断代文学史的著作中有部分章节概述了宋元明理学家的文论和诗文创作情况,如刘扬忠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对"宋代理学诗"有所论及。其次,出现了一批研究理学与文学的关系、理学家诗文创作的专著,如马积高《宋明理学与文学》、韩经太《理学文化与文学思潮》、莫励锋《朱熹文学研究》、查洪德《理学背景下的元代文论与诗文》等。再次,在理学家  相似文献   

2.
李钧 《文化学刊》2011,(1):134-139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重写文学史"工程给郭沫若研究带来新契机,至今已取得了许多具有突破意义的研究成果。但"重写"郭沫若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矫枉过正的、非历史主义的"酷评"——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就是典型代表——这需要学界加以关注和警惕。就目前研究状况来看,郭沫若研究还有许多重大学案和学术增殖点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从现代学统建设的角度对郭沫若研究进行概览,力图反思"唯新唯西"思想的负效应,并重申文学史研究中的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欧美汉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和叙事,打破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中“政治/文学”的二元模式,为国内学者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和写作提供了新的启发和思路。其中夏志清和顾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最具代表性,并因两位学者不同的研究视角,延伸出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径。夏志清服膺“新批评”方法,突出“文学性”这一要素,尽量消解政治对文学研究的影响;而顾彬则把政治当作文学史研究和书写的重要构成因素,强调文学和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政治话语的加入使顾彬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叙述更有“史”的意味。  相似文献   

4.
这个采访是由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20世纪中国文学史》引起的。这是德国汉学家顾彬的著作。一个欧洲人把中国文学史有观点地谈出来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关注的是,西方汉学界是如何将原本从语言学出发而进行的汉学研究,现今已将其枝蔓延伸至“跨文化传播”的领域并铺展开来,这个生机勃勃的研究领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5.
高梦雅 《文化学刊》2023,(3):227-230
杨万里是南宋时期诗歌储量多、学术价值高的一位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风格平淡有趣、意境优美,被称为“诚斋体”,收录在《诚斋诗集》中。本文将具体分析杨万里诗歌淡泊静谧、清新素雅、凄冷寒凉的意境,研究这种意境的成因与影响,具体全面地阐释杨万里诗歌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6.
"武林小说"是对20世纪80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一个相对独特的称谓,是当时人们对武侠小说认知局限的产物。包括人们习惯称呼的"武林小说"在内,对于20世纪80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要用客观的评价标准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女性文学表现出的文化现象令人深思。这是一个值得辛勤开垦和耕耘的人文研究领域。对一个曾被封建礼教困扰几千年、至今“女性意识”亟待弘扬的国家来说,对女性文学进行系统的资料搜集、整理、积累、研究,这于社会于文学于中国于世界于现在于未来都有深远的意义。 由冰心为顾问、阎纯德教授主编的《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文库》是中国新文学史第一套全面展示中国女作家80年来创作实绩的大型文库,是其多年心血的结晶。文库分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卷《女性的地平线》、《红杜鹃》、《长长的流水百合花》、《美丽的天空》、《迷人的风景》、《世纪绝唱》、《寻找停泊地》七卷,诗歌《繁星春水红纱巾》一卷,女作家评传《20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上、下二卷(收录冰心、庐隐、丁玲、苏雪林、白薇、谢冰莹、张爱玲、杨沫、林海音、宗璞、谌容、张洁、张抗抗、三毛、聂华苓、赵淑侠、铁凝、方方等约50人),计十巨册,400余万字。文库具有很强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西德侨报》(1972-2004),是德国20世纪后半叶的华文刊物先驱,其内容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在德华侨的生活和文化特点。本文以20世纪70-80年代的《西德侨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刊物类别、受众定位、办报宗旨、刊载内容等方面的细致考察和对比研究,进一步总结该刊的媒体特征,尤其强调其服务于华人社会的宗旨以及沟通中欧思想文化交流的跨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9.
"晚唐异味"说是杨万里晚年提出的重要诗论,指诗歌要有含蓄的笔法和讽谏的内容。杨万里"诚斋体"诗隐含着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怀,以及委婉而尖锐的讽刺内容,他的诗歌创作与其诗学思想相吻合。在杨万里的倡导下,人们以晚唐诗歌作为创作的圭臬,最终在南宋中后期诗坛上,出现了向晚唐复归的文学思潮。  相似文献   

10.
陈春梅  刘苏衡  刘春 《职业圈》2011,(29):147-148
20世纪80年代初期,旅行社数量尚少时,旅游项目及旅游芝路的报价相对比较平衡,利润率相对稳定:20世纪80年代中亍期,各大旅行社尚能维持50%的利润率;到20世纪90年代,莨行社利润已低于20%;目前,旅行社利润更低。各旅行社为r能在市场据有一隅之地,不惜削价以争取客源。随着旅行社史量激增,市场客源争夺更加激烈,大多数旅行社压价竞销。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大力研究外国法,也开始了对非洲法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特点,主要侧重非洲宪法和投资法的研究,并且大多是介绍性内容。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人才成为了企业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竞争优势,由此也越来越多企业将对自身员工的培训放于企业头等大事。而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已经有比较多关于企业员工培训方面的研究,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这些研究大都包括培训方式方法、培训绩效评价及培训效果等多方面。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一条重要途径,也已有大量实证研究。早在1968年,  相似文献   

13.
韩国作家方贤石于1989年发表了中短篇打工小说《黎明出征》,情感之真挚、生活之鲜活,真实地刻画出了韩国20世纪80年代工厂打工者的全部风貌。本文将从冲突论视角出发,对小说中出现的三种冲突类型和冲突产生的积极作用进行详细分析阐述,从而揭示工人运动引发的冲突在20世纪80年代的韩国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相比,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然而,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仍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现实困境.文章对此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孙侃 《文化交流》2016,(10):53-56
正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说,金庸小说可以作为20世纪中华文化的一个奇迹。20多年来,文艺评论家龙彼德凭着对金庸小说的极度喜爱和对当代文学研究的巨大热情,对金庸小说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他认为,金庸小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怕读,因为诱惑力太大龙彼德关注金庸小说由来已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大陆掀起一股"金庸热",盛况可用"洛阳纸贵"  相似文献   

16.
在俄国历史上,巴·尼·米留科夫(1859-1943)既是一位成功的历史学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20世纪80年代,有关米留科夫的研究兴起,从他的生平传记逐渐扩展到他的史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并在21世纪初继续深入。美国和中国的学者同样对他进行了相关研究。米留科夫的思想著作、他对俄国发展道路的探索至今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杨鹏瑜  陈秀敏 《职业圈》2007,(7S):193-194
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相比,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然而,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仍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现实困境。文章对此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明代文学研究也像中国的其他现代学术领域一样 ,经过约一个世纪左右的历程 ,在研究方式上似乎走了一条由综合到分科并再到综合的发展模式。中国的传统学术是强调文史不分家的 ,所以谈文学总离不开历史、哲学等领域 ,王阳明是著名的哲学家 ,但在早期的几部明代文学史著作中 ,却很少有人不谈到他的 ,从明代的王世贞到现代的钱基博都是如此。可是到了建国后所写的文学史里 ,就再也难以见到有人专谈王阳明的文学创作了。因为 2 0世纪是中国现代学术意义上的形成时期 ,学科分工越来越细 ,当然也就各有自己的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 ,既然王阳明被划分…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作为西方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开始在中国传播。 20世纪90年代,美国AT&T高层管理者将运动场上的教练方式转移到企业管理中,让管理者成为教练.像体育教练训练运动员一样去管理知识型员工,诞生了“教练技术”这一崭新的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文化理论是一种舶来品,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企业文化这种管理方式,最早自觉地使用和形成是在60年代的日本,但是在日本并没有形成理论,理论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国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