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的精神,我们认为,浙赣闽皖九方经济区处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与中部地区的联结部,对于实现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实施合淮同城化,是响应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贯彻安徽省委、省政府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推动"以省会经济圈为中心,以皖江城市带和沿淮城市群为支撑"的发展格局早日形成的需要,构建省会经济圈,将打破区划界限,促进合肥、淮南两市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关系、功能差异化定位、体制和政策统一、交通与信息无人为障碍畅通,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依托“大”字型高速公路主干网这一交通网络,形成以太原为中心,以三小时车程为半径,涵盖省内重要经济区域的“三小时经济圈”,为实现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可能。文章从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角度,论述了构建“三小时经济圈”的背景及意义,阐述了构建“三小时经济圈”的基本思路,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倒u型”假说和“u型”假说的基础上,利用回归模型对全国及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演变趋势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全国和各地区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发展差距演变趋势。1978—1994年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符合“u”型,但1995年以后朝“倒U型”右端方向发展,呈收敛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区域经济差距继续朝着“u型”左端方向发展,但是,近年来东部区域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特征,使得该地区有可能出现空间再结构化现象,这必将对其收敛的发展趋势造成冲击;中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符合“U”型,但2005年以后中部各省区紧抓发展机遇,经济差距开始朝“u型”右端方向发展,呈发散的发展趋势;1993年以来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朝“U型”右端方向发展,表现为发散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甘孜州南部经济圈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以发展生态经济为中心,以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建设为基础,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以水电、矿产、生物、特色农业资源为辅助,以亚丁机场通达为枢纽,以公路运输为保障,整合优势资源,统筹区域发展,形成向西(西藏)、向南(云南)依托辐射,配合协同东部(甘孜州东部地区康、泸、丹、九四县经济圈构建"环贡嘎山两小时经济圈"),带动辐射北部(甘孜州内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具有鲜明特色、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经济主要由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以北京、天津为双核的大北京城市圈以及以粤港为中心所圈定的大珠三角地区华南经济圈带动。其中华南经济圈是距离梧州最近的经济发展极。梧州可以通过参照长江三角洲城市圈中苏州与长江三角洲主要经济体上海的经济良性互动的发展经验,从城市定位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城市特点,加快融入珠三角经济圈的步伐,以获得经济的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株洲     
《高中生之友》2014,(4):I0002-I0002
株洲地处我国中部腹地湖南省东部、江南湘江下游,是湖南第二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和中国中南部最大的铁路枢纽城市,与郑州并称为“北郑南株”。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火车拖来的城市”株洲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在电力机车上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工业城市。创造了共和国100多项工业上的第一。  相似文献   

8.
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中部省份一些专家、学者在对现实的焦虑和对未来的期望中,2000年6月南昌大学成立了“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意在构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中部发展问题的平台。2001年12月江西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奋斗目标,给“中心”带来巨大力量。2004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促进中部崛起”,并把它纳入到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战略。“中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发挥体制创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咨询服务五大功能,努力打造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人才库”、“信息库”和“思想库”。  相似文献   

9.
本文构建了“环境-能力-潜力”三维一体的中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区域经济合作竞争力评价模型,分析了中部与东部沿海合作基础和潜力、一体化势差及问题。研究认为,中部六省在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合作中,沿海地区的主要优势在于较高的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以及长期以来优先开发和开放过程中所形成的较高的对外开放与经济自由化程度。中部地区的相对优势则在于发展速度和效率以及较好的科教基础、要素资源储量和较大的内需市场容量。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中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区域经济合作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心城市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它以经济区和城市群为依托,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区域城市化进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连云港是我国沿海中部地区最主要的海港城市之一,在国家生产力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文章分析了连云港建设沿海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意义,并对连云港建设沿海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条件进行SWOT分析.研究认为,连云港应充分发挥港口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提升城市经济内核,加快完善重大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区域战略合作,建设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中国沿海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衡量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象限分析等研究方法,使用2000年和2010年横截面数据对我国十大城市群107个城市的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十五”和“十一五”期间,107个主要城市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总体协调程度有所下降;各主要城市高等教育水平分布由高到低大体呈现出“省会城市→东部沿海城市→中西部内陆城市”的分布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分布由高到低大体呈现出“东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东部沿海城市→东部内陆城市→中部城市→西部城市”的分布特征;主要城市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是非常显著的,但贡献度随时间推移有所下降;城市之间经济发展差距逐步加大,且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差异整体上远大于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之间的差异.从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明确城市发展定位、完善劳动力市场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主办,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承办的中国区域经济学会2008年年会“十七大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于2008年7月13日至15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来自全国的119名区域经济研究和专业教学人员共提交论文八十五篇。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30年”、“中国城市化与城市群”、“改革试验区与区域创新”、“区域合作与产业发展”、“区域差距与协调发展”、“中部崛起与西部开发”、“县域经济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区域生态、地域文化与区域政策及国外经验”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会展业已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宏观(全国)、中观(区域)和微观(城市)3个空间尺度研究我国展览业空间分布特征,以2013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为数据基础,研究发现:全国尺度上,全国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会展城市为中心的北、东、南三大展览经济带;区域尺度上,东部展览数远多于中部和西部,展览数量呈现从东部向西部逐渐递减的态势,全国六大区域办展数量、办展面积以及拥有专业展馆数量排名一致,排名为华东、中南、华北、西南、东北、西北;地方尺度上,展览业网点空间分布结构仍以单点结构和单核心结构为主导,全国性展览业的区域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六盘水作为远近闻名的“江南煤都”,正在向“中国凉都”转型。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对六盘水三个县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后,提出让资源转型城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部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经济圈建设,加速中部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是快速提升中部地区集团竞争力、实现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中部崛起战略,都是为解决这一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全局而提出来的战略选择。我国中部地区,身处中国经济的腹地,如何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承东启西”,“呼南和北”,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无疑成为影响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实现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但是,西部大开发以来,中部经济却并没有像许多学者预测的那样,依托西部大开发的优势和贯通东西的地理位置,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反而出现了发展水平低于东部、发展速度慢于西部等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西部大开发前后,我国中部地区与东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研充。解析中部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通过对现实背景的分析,为中部崛起战略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建设创新型城市贵在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对武汉市而言,也是如此。通过对武汉城市的SWOT分析,研究认为,武汉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具有中部最重要的区域“中心”、中国重要的资源流“枢纽”、科教领先优势、梯度发展中的“后发优势”等“武汉特色”,继而对武汉地方政府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如何借助于和进一步强化“武汉特色”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金融制度的改革中,中西部地区却没有像东部那样突破全国统一的金融供给制度,建立起有效的融资机制,中部融资机制呈现灰色化、边缘化的趋势,这导致中西部地区非国有经济发展遇到资金“瓶颈”的制约,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解决中部地区资金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就必须从金融体系着手,建立中部统一的金融支撑平台,即以武汉为中心的区域金融控股体系、以郑州商品期货交易市场为依托的股指期货交易平台、体外循环资金平台和中部区域统一的网络化金融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圈与新疆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章对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及其对新疆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由此归纳出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圈形成中值得借鉴的经验,提出了充分发挥乌昌党委和“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圈协作委员会”的协调功能,不断完善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快乌昌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机制形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及其与国内各区域相互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东部沿海对国内其他区域的溢出效应大,发挥着引领全国经济的火车头作用;从国内其他区域获得的溢出效应更大,在区际经济联系中得到更大的收益;外溢效应更多被中部和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地区所吸收,对经济落后的西北、西南区域的溢出效应较小,但是西北、西南区域对东部沿海地区的溢出效应却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