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娟娟 《考试周刊》2014,(11):185-186
<正>爱是人类一种伟大而高尚的情感,是人类借以维持自身发展和繁衍的基本力量。爱他人是社会的要求,也是家庭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有了爱他人的情感,才能为培养高级情感——爱人民、爱祖国奠定基础。我国独生子女的增多,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给幼儿教育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消极影响。不少孩子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私任性、攻击性行为、不尊重长辈、不关心他人、没有同情心等行为。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抱怨自己对孩子疼爱有加,而孩子却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父母、关爱他人。一位儿童教育家说:"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已,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其实孩子并不是生来就缺少爱心,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不注意教育方式等,把孩子的爱心在不  相似文献   

2.
刘建 《现代教学》2014,(6X):66-67
<正>今天的学生不缺少爱,但缺少教育爱。什么是教育爱呢?有学者将其定义为"教育者对教育的浓厚的情感"。[1]这种情感源自于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内化为教育者的情绪、心境和思想,外显于时时、事事、处处的教育行为,具化为管理爱人、教书爱人、服务爱人和环境爱人。笔者以为,教育爱的本质可以归纳为两句话:教育即爱,爱即教育。所谓"教育即爱",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没有抽象的爱,学校里一切教育行为都是对学生的爱。能够引导学生向善求真的行为都是蕴含教育爱的行为。其二,教育离不开爱,没有  相似文献   

3.
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尝试让爱的教育从身边做起,从学会感恩父母做起!让孩子们在被爱的同时学会爱人,给孩子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作者以自己组织的一次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家长会为例做了详述阐释。  相似文献   

4.
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是你我他之间用心传递的信号——在学着关爱他人的时候,你会懂得爱人与爱己一样重要。  相似文献   

5.
雅艳的世界     
唐洪平 《上海教育》2009,(11):30-30
从平凡出发,走向不平凡。孙雅艳在平凡到不平凡的世界里自由行走。 孙雅艳的世界充满大爱。 她爱自己是为了更好地爱他人,爱他人是为了更好地爱这个民族。她爱自己,所以活得很真实;她爱他人,所以活得很真诚;她爱这个民族,所以活得很真切。  相似文献   

6.
爱是人类的最高目标,在给予爱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发现他人独特的品性和特性,促进他人价值的发掘。设身处地的在别人的情境中看待自己的行为是当代最伟大的道德律。在人与人的互爱中,我们不仅和现代化的人同步发展,同时也使自己成为真正完美的人。教育是社会性的,而社会的精神方向则纯粹地表现为爱,即同情。教育者因帮助他人价值可能性的实现而表现出自我生活的最高价值,教育是基于对他人的精神施予之爱,使他的全部价值爱容性及价值形成能力从内部出来,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陶冶,达到人格心灵的全面唤醒,教育所做的就是真正人格的…  相似文献   

7.
自爱作为人的本能需要,它是爱己与爱人的立足点。他爱只能产生于自爱的前提下,因为就其产生的机制来说,它源于个体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虽然就外在行为结果来看,它指向的是他人的利益,是他爱,但就其行为结果所产生的心理感受来说,它指向的是自我,是自爱。自爱的发展与人的需要层次是相对应的。低层次的自爱的外在表现主要指向自己,高层次的自爱的外在表现更多扩展于他人。没有强烈的自爱,就很难表现出强烈的他爱。他爱不是自我牺牲,而是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8.
孩子需要爱,感受到自己被爱着的孩子,才会觉得自己的可爱。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给孩子“教育之爱”。教育爱同亲情爱一样是无私的,但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正因为教师所关注的不再是单个孩子,因此教育爱就更为博大而精深。它关注的是每个孩子的差异,将学生真正作为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来认识,无条件地给予爱心。健全的人格培养首先就来自于这种“爱的教育”,使不成熟的心灵走向成熟,向偏向发展的性格得到矫正。孔子就强调枯培养出“仁者爱人”的理想人格。只有教育者本人深刻地把握教育爱的本质,才会使受教育者的情感、心理受到自己的影响,先感悟什么是爱,再学会怎样去爱,进而成为一个“爱人”的“仁者”。  相似文献   

9.
<正>感恩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少先队开展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小学从少先队活动入手,把学生的感恩教育做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切入口,进行了一系列感恩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感恩,就要从感恩自己的父母亲做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能爱他人、爱祖国?结合这一思想,我校充分利用一些节  相似文献   

10.
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得到了太多的关注与爱,很多家长却忽视了对孩子的爱心教育。使子女只知道受宠,不知道爱人。要了解是什么给孩子带来快乐,仅仅是别人给了他什么东西,还是他用自己的微薄力量给别人做了什么事,如果享受他人创造的幸福是快乐的唯一源泉,那就非常不好,他将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是呀,如果孩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那将是十分危险的。本文论述了如何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