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喻和类比     
“比喻”和“类比”是两个不同学科的术语.近年来一些教学参考书把论证方法列为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人教社编高中语文第一册的“知识短文”就这么说.而在实际分析中,又是众说纷云,使学生难以掌握.例如《邹忌讽齐王讷谏》一文的议论,甘肃出版的书说用了“类比”,教科书上则说用了“比喻论证”.我们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所谓类比和比喻论证,其实质是一样的.只不过类比偏重于推理形式,比喻偏重于形象罢了.因而将比喻论证法归入类比论证更科学更明确,而不能将两者视为并列关系.分析议论文,主要是让学生  相似文献   

2.
高一语文教参在分析《关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一文的写作特点时,认为该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并进一步解释说:“比喻论证属于类比论证中的一种,……”这就是说,类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这两个概念是包含和被包含关系。我认为这种认识殊为不当。试作区别如下: 1.比喻论证。比喻论证的最大特点就是“比喻”二字。宋代学者朱熹是这样来给比喻下定义的:“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我们今天对比喻的通俗理解就是打比方。比喻论证方法就是在议论性文章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段,即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说明事理,表明观点,是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在说理中的具体运用。它能够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复杂的道理简单  相似文献   

3.
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是“比喻”和“类比”在论证论点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前者是将两种事物之间某些相近或相似之处放在一起比较,通过比较用具体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如《拿来主义》一文,鲁迅把“文化遗产”比作祖上传下来的一所“大宅子”。后者是将两种或两类事物放在一起比较,通过比较由某些属性的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别的  相似文献   

4.
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比喻论证的两个因素(喻体与本体)是“异类”相比而有“相似”点,类比论证的两个因素(类体与本体)是“同类”相比而有“相同”点.第二,比喻论证是通过具体生动的比喻来形象地论证抽象的道理的论证方法,而类比论证则是拿另一种同类的已知事物同所要论证的事物作比较,根据已知事物的一些性质,类推出要证明  相似文献   

5.
有位在中学教初三语文的朋友来信说,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你们如果不凭借事实,就永远不能飞腾起来。没有事实,那你们的“理论”就是徒劳。某市的一份初三语文试卷以这段话为题,要求判断这里所用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还是类比论证?据称,命题者所给答案是类比论证。朋友说,他不敢苟同,想听听我们的意见。这里说说我们的看法。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不妨把这两种论证方法作一比较。先说类比论证。写作学上所称的类比论证,也就是逻辑学中所指的类比推理在议论中的运用。所谓类比推理,即“我们  相似文献   

6.
类比论证和比喻论证是议论文中常见的两种论证方法。这两种论证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时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不少文章常把二者混为一谈。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中,把比喻论证归为类比论证的一种,即反映了这种现象。笔者认为,类比论证和比喻论证是两种根本不同的论证方法,如不能把二者区分开来,而取用似是而非的笼统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势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消化。  相似文献   

7.
石艳 《职教论坛》2002,(2):56-56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陆续发现关于类比论证和比喻论证在某些教科书和参考材料中尚存在一些混乱的认识:或是同一本教科书中自相矛盾,或是两本教材观点不一,有的甚至将二者等同起来。对此,笔者对类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试从三方面考析,加以区别,以供参考。一、从属性上区别:类比论证和比喻论证都存在着比,但比的性质有所不同。类比论证是同类事物即属性相同的事物进行比较。甲事物(指客体)具有某种属性,从而论证乙事物(指主体)也具有某种属性。比喻论证则是用人们熟悉的、易懂的具体事物和道理来证明人们较生疏的、难以理解的抽象道理…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的《拿来主义》课文,最突出的是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观全篇,每小节几乎都采用了喻证法。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领会文章比喻论证的方法和重点词句的含义,讨论文章中所用“形象”的作用。让学生掌握本课文灵活多样的比喻形式,通篇运用比喻说理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9.
教学议论文,常遇尴尬事。老师说某例是比喻论证,某倒是类比论证,学生手边材料说法正相反,有关文章也说法纷纭。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到底有何区别?试作三论。一论: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思维进程一致。让我们从逻辑谈起。根据思维进程方向的不同,一般把推理分为演绎推理(从一般性知识的前提到特殊性知识的结论)、归纳推理(从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到一般性知识的结论)和类比推理(从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到特殊性知识的结论),可用图示:  相似文献   

10.
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同例证法、引证法、反证法、因果论证、分析论证等一样,是议论文中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与其他论证方法比较而言,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在形式上有相似之处,极易发生混淆,且比喻论证方法与修辞方法中的比喻辞格也易被人误解。因此,有必要认真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据《中国语文》1978年第4期张寿康同志的《说结构》一文中说:“比况结构从意义上说有同类事物的类比和不同类事物的比喻两种类型。”照这个说法推理,除了同类事物相比不是比喻外,其余用了“象”的句子是不是都是明喻呢?如果不都是,该用什么办法来区别呢?例如:“街上的柳树象病了似的。”“整个老城象烧透了的砖窑。”这两句是比喻句吗?  相似文献   

12.
这是比喻吗?     
《我的空中楼阁》的课后练习二关于“比喻的类型和表达效果”的练习:“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教参认为:这一句用暗喻,将夜暮笼罩下的“小屋”说成是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给“小屋”蒙上一层朦胧而神奇的色彩。但笔者认为,这是类比,而不是比喻。为更好地比较比喻和类比的异同,请看下面的几个句子: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塘月色》)②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天山景物记》)③星星,这不是镶嵌…  相似文献   

13.
练习七课题类比说理续写要求下面是一篇短论的开头段落(见附录),请你将后面的类比说理部分续写出来。指导要点 (1) 在范文《日喻》的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到比喻说理的方法能用人们比较熟悉的、容易懂的具体事物来证明人们比较生疏的、难以理解的抽象道理,用得好,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常用“打比方,说道理”这种深入浅出的说理方法的。 (2) 打比方说道理,有的用几个比喻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说道理,如《日喻》,用第一个比喻说,明判断一件事,需要直接的经验,不能仅靠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一些知识;用第二比喻进一步说明,要  相似文献   

14.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当前在大专院校的写作教材里,讲法较为混乱,归纳起来有三种:一是只强调“举例”、“对比”、“引论”、“分析”、“比喻”五个常用的论证方法,而不具体阐述其推理的形式和过程(如电大教材《写作通论》);二是只讲“归纳”、“演绎”、“类比”推理的一般过程,而不介绍那五个常用的论证方法(如朱伯石的《写作概论》);三是将以上两种对立的讲法,随意加以撮合(如路德庆主编的《写作教程》修订本)。这三种方法都是不科学的。他们的共性在于对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这一重要问题,缺乏深究,缺乏严格地科学梳理,令人糊里糊涂。  相似文献   

15.
[考点阐释] 作文“创新”要注意“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推理”主要针对议论文而言,求“独到”就要善于运用那些比较艺术化的论证方法,如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引申论证(归谬法)等,给作文增加亮色。“想象”针对记叙文而言,  相似文献   

16.
一、比喻论证与比喻修辞 可以说,修辞学中的比喻辞格和议论文中使用的比喻论证是一对孪生姊妹,因它们各自的本体和喻体都是两类本质不同而仅仅是相似的事物。它们都有使言情、说理生动形象的作用。但二者又有明显区别。比喻辞格是语言修饰,是使语言生动形象化的手段。比喻句往往是单个的句子。例如郑愁予《错误》中的诗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把那种“等待”“寂寞”写得十分生动、逼真。那种“等待”,那种“容颜”,  相似文献   

17.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第六册《太阳的光辉》一文的论证方法,众说不一,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五省(区)编写的《教学参考书》认为,该文的写作特点之一是“类比论证法的运用”,并在“教学建议”第二条中强调指出:“重点讲清类比论证法”,而学生们订阅的湖南教育出版社的初语六册《课程学习辅导》一书却说:“作者是怎样运用喻证法来评析错误观点的?”因而,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类比法”和“喻证法”是不是同一种论证方法?它们有没有区别?《太阳的光辉》一文到底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在教《拿来主义》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探讨比喻论证的特点、作用,联系实际分析“拿来主义”在当代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议论性的文章中常常要用到比喻论证和类别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所谓比喻论证,就是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所谓类比论证,就是根据两个事物在很多方面相似来证明它们在另一具体方面也相似的一种论证方法。这是两种不同的论证方法,但它们又有一定的相同点和密切的联系,所以有时会分辨不清,甚至将其混为一谈。下面我们用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两者的区别。请先看鲁迅《拿来主义》中的段落:  相似文献   

20.
“比喻”在词典中的解释为”‘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比喻手法,在文学创作中运用得特别广泛且历史悠久,为文章增色不少。《诗经》中所说的“诗六义”之一的“比”就是指比喻的意思。多年来的教改经验使笔者深深感受到,恰当的比喻在生物教学中能起到神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