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会年年开,新闻年年做.相对于中央和省级媒体两会报道的出新出彩,一些地市报则相形见绌,不说策划,组织相对盲目、被动,无序,报道形式陈旧、老套、单一,报道内容呆板、程式化,甚至不着要领,并无新意可言,单就两会访谈这一表现形式和内容来说,常常是几十年一贯制,毫无新意,可读性和指导性差,离受众想及时,全面、真实了解两会期间各种信息、声音、新见和思想等的预期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2.
王楠  余睿 《新闻记者》2005,(5):17-19
每年3月举行的全国“两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然而,据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组织的“两会”报道受众需求调查表明,33%的受众担心“报道没有好的方式,为广大群众所关注的‘两会’内容没有通过好的形式介绍出去”;其次是担心“报道缺乏深度和广度”,占29%。可见,“两会”报道的可读性还有待加强,需要从报道形式和报道内容的深度、广度等方面加以努力,更好地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报纸争取到更多的读者,同时实现媒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媒介技术的发展冲击传统媒体行业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可预测性较强的两会报道成为各家媒体的竞技场,地方媒体也开始借助技术优势在两会报道中崭露头角.地方媒体的"2018年两会AR报道"使得新闻的叙事模式从浅层传达转向了深层内容,运营方式也从各自为战转为跨界融合,受众方面也更加注重沉浸体验.传达两会声音的同时也展现了地方纸媒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6,(7):10-11
<正>今年全国两会,是封面新闻在重大报道中首次亮相,也是封面新闻与《华西都市报》首次携手进行大型报道。3月1日,封面新闻微博微信开通。开通首日,紧紧围绕全国两会展开策划和报道。截至3月10日,封面新闻共推出两会相关微博上百条,微信27篇。《华西都市报》亦派出多名记者赴京报道全国两会,做出了一系列关注度高、可读性强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两会报道历来是考察、比拼媒体政治业务综合素质的重要窗口.全媒体时代,各家媒体更是使出浑身解数比内容、比创意、拼技术、拼传播.作为报道两会时间最长、经验最为丰富的电视台等传统媒体面对现今这个时代新媒体冲击,又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改进以期做好两会报道呢?笔者以河北广播电视台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为例,提出传统媒体做好两会报道必须加快转型、破除旧观念、谋划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每逢大事看晚报”,“两会”是大事中的大事,《齐鲁晚报》对“两会”报道历来高度重视。今年“两会”更是提前精心策划,紧扣民生话题,做出了特色,做出了声势。具体说,《齐鲁晚报》的“两会”报道有以下特点和突破:[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2008年"两会"国内外关注度高,政治意义重大.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主流媒体,利用电视特有的传播优势,不断探索和努力,今年的"两会"报道在以往的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做到了手段上规模、灵活兼顾;内容上高端、民生共话;效果上传播、反馈并重.  相似文献   

8.
两会年年开,新闻年年做。相对于中央和省级媒体两会报道的出新出彩,一些地市报则相形见绌,不说策划、组织相对盲目、被动、无序,报道形式陈旧、老套、单一,报道内容呆板、程式化,甚至不着要领,并无新意可言,单就两会访谈这一表现形式和内容来说,常常是几十年一贯制,毫无新意,可读性和指导性差,离受众想及时、全面、真实了解两会期间各种信息、声音、新见和思想等的预期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9.
全国两会期间,每位代表委员的话语,都可能是一个新闻热点,从这个富矿中攫取有价值的东西,成为同行们削尖脑袋拼抢的动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由6名记者组成的齐鲁晚报报道团队立足山东本地、百姓民生,以记者专业化的素质和前瞻预判,发挥都市报的特色和优势,使两会报道通俗易懂而又不失权威准确,做出了立足于“山东百姓”的两会报道.  相似文献   

10.
年年开两会,两会提案议案,每个记者都可以拿到,报道形式和内容经常出现基本一样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两会”报道,时间紧,任务重,热点多,亮点多,政治性、政策性和敏感性都很强。《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组遵照中央关于“两会”报道的总体要求和编委会的具体要求,贯彻编委会推进编采分开、改进新闻报道的方针,坚持一个导向(正确舆论导向),实现两个统一(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的统一,思想性政治性和知识性可读性的统一),落实三个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到四个结合(导向性与新闻性结合、指导性与可读性结合、权威性与群众性结合、思想性与服务性结合),努力把守住底线不出错,改进创新多出彩,出色完成了今年的“两会…  相似文献   

12.
数字,作为量化的指标,可以直观、准确地传递信息.尤其是来自重要信源的数字,更能够赋予新闻报道以可信性与权威性. 历年的"两会"新闻都离不开数字.因此,如何在报道中运用好数字,如何写好数字新闻,成为各家媒体在"两会"新闻竞争中角逐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两会"报道的数字运用,从形式到内容呈现出三个新特点.  相似文献   

13.
全国"两会"报道是每年一次的重大新闻报道战役,集政治性、社会性、新闻性于一身,成为万众关注的新闻焦点和万众参与的舆论焦点,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对社会生活和大众的思想、言行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每年一次的全国"两会"报道也成了各大新闻媒体体现能力、展示风采、服务大众的竞技舞台.本文旨在从"两会"报道内容的构成及其新闻价值分析两个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有重大事件的时候往往是展现频道实力的时候. 今年的"两会",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经济频道开播后迎来的第一个"两会".当频道专业化使央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频道资源用于大型战役性报道时,切实体现"三贴近"的成功实践,改进会议报道,加上精心策划、协调与统筹,使本次中央电视台"两会"报道实现了内容和形式更完美的融合,节目量成倍增加,节目形态丰富多彩,并在多个方面开创了诸多新记录和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15.
王英男  夏从亚 《传媒》2021,(9):60-62
全国两会一直是媒体在报道理念、技术、内容上创新争优的重要场域.面对2020年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特别两会,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以理念创新为依托,广泛使用新技术新手段,结合业界一流的智能化生产流程,实现了议程报道数量不减、品质提升,成为融媒时代两会报道的新示范.  相似文献   

16.
两会年年召开,每年都是一场紧张而又严肃的新闻宣传战,其策划、采写、编排都有以往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有规律可循。但是,如何提高两会报道的"能见度",如何让两会报道更加"三贴近",让受众更加乐于接受,则是一个新课题。从被动走向主动——在议程设置中提高"能见度" 两会新闻基本分两块:一是议程及会议报道,二是与两会相关话题的报道。议程和会议报道是两会报道的规定动作,但规定动作的到位并不等于放弃自选动作。在两会各种纷繁话题中,抓住那些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进行议程设置,不仅可以提升传播效果,也是媒体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的体现。 1.在精神的对接点上进行议程设置。在武汉两会报道中,《长江商报》《武汉晚  相似文献   

17.
在2013安徽省"两会"报道中,安徽卫视以《安徽新闻联播》为载体,集中采、编、播优势资源,精心设置议题,改进报道文风,多种形式创新省"两会"报道,推出特别策划《美好安徽走向幸福》。该系列报道打破常规和惯例,创新报道内容和表达方式,在改进文风、创新会议报道的过程中做出了有益尝试。同时,在如何提升重大主题宣传中的引导水平;如何更多更好地利用、融合新媒体;如何搭建多元化互动平台等诸多问题上,做出了诸多探索,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经济报道已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点内容,但往往因专业性太强、贴近性不够,显得太"硬"而不被受众所看好.本文意在探求经济报道"软着陆"的实现途径,以求得经济报道的贴近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9.
以全国两会报道为代表的时政报道,因其内容的政治性、政策性、时效性强,以及与社会大众关联度高而备受关注。通过增强时政报道的贴近性,进而提高时政报道的可读性,扩大时政报道的舆论影响力,实现时政报道的有效传播,正是本文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报刊阅评     
沈独石 《新闻窗》2008,(2):84-85
从全国两会报道中喜读“贵州新闻”;毕节日报突出毕节试验区的宣传;都市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产生广的社会影响;一个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专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