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切入点就是人们介入事物的位置。从事新闻工作的人都知道,一篇稿子切入点如何直接决定着稿子的质量,切入点好,一篇稿子就成功了一半。基层新闻报道者在纷繁复杂的工作和熟视无睹的日常见闻中找到好的切入点,写出吸引受众眼球的稿件,显得格外重要。一是以小见大选取切入点。选择新  相似文献   

2.
不少基层的特约记者或通讯员,甚至一些地市报的编辑记者,都认为基层缺少好题材,一些效益差的单位写不出好稿子。这种看法并不完全对。 江铜银山铅锌矿是个有40年历史、四千多职工的井下老矿山。60年代曾是中国冶金行业学大庆的一面旗帜。进入90年代,由于资源锐减,开采难度加大,成本逐年攀升,因而亏损严重,最多年亏损额达三千多万元。象这样的单位,能不能写出好稿子? 去年7月,我到该矿采访了两周。先后写出消息一篇:《银山矿兴起“炒”减亏明星热》;通讯四篇:《占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是通过视觉形象给人以感染的,它是声、画合一的现代化传播手段。所以处理好声、画关系是编好电视新闻的关键。在编写一条电视新闻时,文字记者必须到“画”中去。即深入生活,到拍摄的现场。作到“心中有画”,才能写出“话中有画”、“让画说话”、“话是画的升华”的稿子来。文字记者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受现实生活中生动事物之感染;摄像记者不了解“话”意,不探讨“画”情,就很难选择出最有表现力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十数年从事新闻工作深切体验到:记者在生活和采访中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保持新闻“警觉”,才能使自己在新闻写作中的采访灵感纷至沓来,不断写出为读者喜闻乐见的好稿子来.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们采写的《农村水田电费为什么这样高》、《土地在呻吟》和姐妹篇《土地在呐喊》等三篇稿子,先后获得了辽宁省县区优秀广播节目二等奖和三等奖。在采写这些稿件的过程中,我们有深刻的体会:关注“三农”必须要做到心到和身到。也就是说,要想报道好“三农”方面的稿件,记者必须要深入到农村去、扎根在农民群众之中,才能写出有份量的稿件来。具体要做到:  相似文献   

6.
写文章要有激情,激情澎湃才能做好文章。无论是写事件性的稿子,还是写人物类的稿子,或是写言论稿件,只有充分调动起自己的感情,才能写出好文章。  相似文献   

7.
有写稿的兴趣才能写出好稿子,这是屡试文墨的人都明白的道理。然而怎样培养自己的写稿兴趣,却有一定“学问”。有写稿兴趣时,就善于捕捉新闻题材,而且会在快、新、准上狠下功夫,提笔成章,事半功倍。没有写稿兴趣时,即就是很好的新闻素材也懒得去写,勉强提笔去写时,因为兴趣不大,注意力不专,也是神离纸笔,事倍功半。怎样培养写稿兴趣,才能写出较好的稿件呢?我的体会有三点:  相似文献   

8.
读者,是我写稿评仪稿件的良师益友.稿子写得怎么样?成不成功?读者最有资格,最有发言权.因此,我在写稿过程中,常常把写好的初槁念给身边知情的人听,或给他们看,聘请他们当我稿件的评议员,征求他们意见:“你觉得这篇稿子写得怎么样?”他们一听一看一惊,说“写得好”!说明我槁子写得成功,上新闻单位有希望把握.如果他们吞吞吐吐,不大满意,说明我稿子不行,还需要加工补火,并征求他们意见加进那些素材内容适合?然后再修改.实践证明,这样效果很好,发出去的稿件,大部分达到见报上台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写稿子要有吃苦精神。不吃苦,不去深入采访、收集第一手资料,就很难写出有分量的稿件。我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学写稿,被采用的200篇稿件无一失实。我坚持不写道听途说的稿子,不写浮夸吹牛的稿子。1989年7月23日,江苏电台社会新闻节目,采用了我写的《家庭节约奖》一稿。在采写这篇稿件时,村干部当时只对我说,老党员夏候奎如何省吃俭用,教育下一代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了使稿件做到真实、准确,我冒着大雨,去了夏候奎的家。回来时我差一点跃进路边的水沟里。采访结束,我一气呵成,写出了夏  相似文献   

10.
当编辑30余年了,这30多年来的主要工作是退稿.因为不管刊物景气或不景气,无论文学处于低潮还是高潮.刊物所刊发的作品总是千里挑一,甚至曾有过万里挑一的时候.最好退的稿子是朋友的作品,因为是朋友,便直言不讳,退稿了还可以骂他写得不好,让他写出好东西来.当然.我的朋友多是有创造力的诗人和作家,他们有写出更好作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要想当一名合格的记者,是要有奉献精神的。所谓奉献精神,即全身心地投入到新闻事业中去,不在乎名利,不在乎回报,不在乎条件。只要有了这种精神,干起工作,你就会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你也才能理解到人生的价值。 我从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我负责编辑“群众呼声”版,这个版的稿子多是舆论监督方面的内容,每篇稿子都要去认真核实,常常为了来信中的一句话,一个数字,要到发生新闻的现场去好几次。当然,下去调查,就没有那么好的条件了,首先它不像写篇颂扬人家的稿子,下去有吃有喝、有  相似文献   

12.
整风运动中,一位新闻记者向一位总编辑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你领导下的编辑记者在想什么吗?"这位总编辑沉思了一会,实在回答不出这个问题.达说明什么呢?这说明这位总编辑和他的部下缺乏思想上的接触,彼此思想感情不通.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然就很难谈到什么政治思想领导了.这种现象是很不好的,但是很可惜,在新闻界虽不是大量的,也不是个别的.只管使用,不管培养,只管稿子,不管人的现象,在一部分新闻单位内,是不少的.只要能写出几篇好稿子,就是好记者,此外便什么都很少管了.  相似文献   

13.
刊中刊     
《视听界》1994,(4)
我这个刚到不惑之年的人,为宣传计划生育,已经爬了二十五年的格子了。从我手里写出的计划生育方面的新闻、文艺稿子,大约有1500篇。是的,二十五年时间,1500多篇稿子,这对于平常人来说确实算不了什么。可是,在我这样一个双眼视力不足零点一,眼睛有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4.
××同志:信收到.知道你们采访部正在大力提倡写引人入胜的短新闻,展开了怎样把新闻写得又短又活的热烈讨论,大家还都按照自己的不足之处寻求克短补短的突破点,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写出绚丽多采的好新闻来,读了令人神往!你说这两个月中,有一篇稿子被评为好稿,可是有三篇稿子由于选题不准,或是材料单薄、写得概念化而返工.你认为自己主要的不足是表达能力差,写得不好,决心要在写作方法上下一番  相似文献   

15.
进了新闻门,就要写新闻,当记者就必须要会讲好的故事。站在编辑角度而言,讲好故事其实就是写出好稿子。但要写出精彩的新闻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同样的新闻,不同的挖掘和不同的表达,便会呈现出不同的信息世界和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学入门,应当由小到大,由低到高,这是许多人成功的经验。我开始写作也和一些年轻的同志一样,一开始就写大长篇,用了一年多业余时间,写出20多万字。当时在青年出版社工作的作家萧也牧同志看了这部稿子。他约我去谈心。他鼓励我,看了这篇稿子以后,觉得我有才华,有生活,可是缺乏驾驭长东西的经验,写长篇是有困难的。他说:这样会适得其反,我建议你练短篇,练基本功,从小到大。我那时候虔诚得很,是我第一次见到老作  相似文献   

17.
谢顾问:我是一名驻守在渤海前哨小岛上的报道员,脾气特别,平时不爱和人开玩笑,也不爱发脾气,甚至说话也低声细语的,战友们都喊我“男小姐”。自调到报道组后,我已有105篇稿子泥牛入海无消息。有经验的报道员说:“这与你的性格有关.没有阳刚2气的人写不出好稿子。”访问:写稿子真的与人的性格有关吗?55055部队郭宝富郭宝富同志:要弄清这个问题,应人人两方面看。一方面应看到,稿子是人写的,人的思想品质、性格等必然也要通过稿子反映出来,正所谓“文如其人”。比如,一个思想活泼、性格开朗的人,写出的稿子往往新、鲜、奇、…  相似文献   

18.
李根萍 《军事记者》2010,(12):61-62
常有这样的情况,多名通讯员去采访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有人满意而还.写出的稿子新风扑面,令人拍手称好;有人却折羽而归,所写稿件索然无味.难上版面。原因何在?这固然与个人新闻敏感性和写作能力有关,但采访前的准备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闲暇时,不少业余通讯员在一起海侃,普遍的感觉是,费了好大劲写出的新闻稿,很难推销出去。有人便感慨道:“唉,现在的稿真难上呀!”稿子果真难上吗?我觉得,稿子难上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是,只要你的稿子质量上乘,就会由“难上”变“易上”。“三分靠采写,七分凭关系”的想法是行不通的。正如俗话所说的:“漂亮姑娘”谁不爱,稿子好那位编辑会将它拒之门外呢?根据我多年从事业余新闻采写的实践,如何提高稿件质量呢?一、动笔写稿时,不要只求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刚开始写作新闻时,我不加选择和思考,点灯熬油一气写出几篇稿子,…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一位老记者采写了一篇百把字的小消息登在报上,不料这件事在记者中引起了褒贬不一的议论。褒者说,他这个人没有架子,这么老的记者也去采写这么小的消息。贬者说,他这个人也不嫌丢人,这么大的记者还去采写这么小的消息。确实,有的记者因怕丢人,不愿采写小消息。有一位中年记者经常碰到小新闻,可他不屑一顾,一心奔大稿子。结果,把到手的许多好东西漏掉了,大稿子又没有搞成,常常完不成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