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的三网融合之路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网融合是当前中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日本是三网融合推进较为迅速的亚洲国家.本文从日本三网融合的规划和进程的梳理入手,分析了了日本三网融合过程中所采用的政府机构改革、法律体系建设和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等主要措施,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些措施的影响和意义,尝试为我国三网融合的实现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郑维东 《视听界》2010,(4):22-24
三网融合之趋势最近从政策层面再次得到确认并规划了方向和时间表,引发相关各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资本、技术、模式、方案等纷至沓来,令人眼花缭乱。其实三网整合只能算是媒介融合的推手,是媒体融合过程中的技术呈现;媒介融合不只包含网络融合,还涉及终端融合、组织融合、政策融合、媒介形态融合等多个方面。其中媒体融合的最高阶段被认为是媒体形态的融合。本文尝试以互联网如何影响传统电视发展与转型为视角,讨论三网融合驱动下中国电视市场嬗变之特征。  相似文献   

3.
罗华 《新闻窗》2011,(2):70-70
三网融合对广播的影响 三网融合促使广播的全媒体化进程加速。广播的全媒体化不仅是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的重要举措,而且是三网融合的明确方向。三网融合的发展促进了媒介的融合,手机、电视、电脑等多媒体均可作为广播的终端,这些变化使得广播全媒体化进程大大提速。  相似文献   

4.
解佳凡 《青年记者》2017,(12):101-10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国家政策与三网融合等条件不断完善,媒介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2015年我国国民数字化出版物阅读率达到64%,首次超过传统纸媒出版物阅读率5.6个百分点,其中60%的成年国民是手机阅读用户群体;2016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媒介融合下的“数字出版”作为新兴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写入国家的发展规划.高校出版物设计专业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怎样培养符合社会需求、适应日益更新的技术的人才,成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三网融合下的“全媒体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三网融合触动媒体终端领域的革命1996年,美国FCC首先提出了关于三网融合的命题;1998年我国首次进行了关于三网融合还是三网合一的大讨论;1999年,82号文出台,明令禁止电信与广电行业进入彼此的业务领域;2001年十五计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2010年,我国重提三网融合并制定了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规划了12个试点城市,三网融合开始进入实践阶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梳理了自2009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三网融合与广播电视发展的研究成果,选取了"三网融合的传播学意义及对传媒格局的影响"、"三网融合下各产业的发展"、"三网融合下广电的应对措施"和"对三网融合的规制改革"等四个重要议题,对比了学界对各个议题的不同研究视角和观点碰撞。基于对现有研究不足的认识,本文尝试援引媒介生态理论的框架,找到三网融合与广播电视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三网融合"、"媒介融合"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概念,在新技术的发展下,媒介的重新洗牌对中国广告行业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期预测显示,广播电视发展已经进入了融合和创新的新阶段。如何在新形势下,整合媒介资源,使传播覆盖达到最大化,取得最优的传播效果?如何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提高电视媒体传播价值?如何实现整体覆盖下的有效传播?成为中国媒体和广告业界关注的焦点。通过近期媒介格局的变化和市场的反应,媒介的融合与重构已不是一个新鲜词语,而成为传媒行业的热门词汇。融合是多屏联动的融  相似文献   

8.
三网合一的实质是媒介融合,它令中国媒介融合提速、进程加快 1、传媒业的领袖们应该高度重视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给出的时间表,它不由得让我们心跳加快.这是提出三网融合概念以来,最为明确的一次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传播领域,数字化存贮和网络化传输使不同的传播介质具有了某种可替代性,曾经互不相干、不同性质的网络,如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几乎可以提供同样的服务,行业边界变得日趋模糊,媒介融合成为全球性趋势.1998年后,跨越不同行业的"三网融合"成为中国媒介融合本土化实践的代名词.然后,直到2010年,"三网融合"才取得实质性进展,并迈出了试点的第一步.通过回顾这一漫长历程,我们可以清晰看到阻碍这一进程的制度因素,从而思考未来中国媒介产业规制变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柳帆 《今传媒》2011,(8):97-98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会议上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于是,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融合正式开始提上日程并走向大众生活。文章就从时下媒介热点"三网融合"说起,用传播理论重点探析广播和电视媒体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和动向。  相似文献   

11.
从2000年“三网融合”在“十五规划”中首次被当作国家战略性政策提出以来,关于这一政策以及我国媒体融合、媒介融合状况与前景的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被视为媒体融合重要基础的“三网融合”由于各类现实原因却一直未能获得实质性的突破。在目前中央重点推行全面深化改革进程、媒体融合战略已被提升到全新高度的政策背景下,以及产业内部“多屏合一”的实现已具备一定技术基础的条件下,拥有大量用户且发展潜力巨大的移动传媒产业面对三网尚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的现实状况,受其自身媒介特征的影响,有着相对独特的发展趋势。文章从对政策背景与技术背景的分析入手,以手机这一普及程度最高的移动终端为分析重点,对当前我国移动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梳理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三网融合”背景下对媒介融合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强  夏虹 《今传媒》2012,(3):13-15
"三网融合"为媒介融合理念的践行提供了现实基础。我国"三网融合"历经十四年的发展,却未有实质性突破。通过梳理其演进历程,不难发现我国"三网融合"面临着条块壁垒等难题,唯有创新管理机制,方可打破目前的发展瓶颈。美国"三网融合"成熟的管理体系包含了两个核心要素,即《1996年电信法》和以联邦通讯委员会为核心的监管机构。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美国"三网融合"经验以及汲取教训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三网融合作为建设现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国家“十五”规划中首次得到确认.为了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国家“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也就推进三网融合提出过明确要求,但总体而言我国三网融合仍然进展较慢.由于中国现实的国情,中国式的三网融合,不是单纯的市场、技术和利益的融合,也不是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的融合,而是有中国特色的融合.这就需要我们做出多维的应对.  相似文献   

14.
2012年3月21至23日CCBN2012暨第20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三网融合"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各方结合自身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对"三网融合"都做出了"更具体"的解释。从"三网融合"到"媒介融合"再到"产业融合",三年前我们在杂志上讨论的场景如今已经在CCBN展会上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中国三网融合虽不成熟,但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媒介都必受其冲击,纸媒犹甚.为此,纸媒应该采取策略,从终端、受众、内容、广告等方面应对三网融合的挑战而实现突围.  相似文献   

16.
林梅 《今传媒》2010,(11):41-42
"三网融合"时代,媒介经营出现从单一报道向开发资源的转变,具体呈现在对新闻信息的发掘基础上,对信息资源进行多重开发和深度分析;媒介管理的创新表现在:从编辑中心制到集成管理制的转变。集中体现为对信息、组织和产品的集成管理。本文对"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下,经营与管理方面的诸多创新进行观察与思考,力求为媒介经营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吕尚彬 《中国广播》2011,(10):17-21
数字技术的持续创新与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正重构着包括广播在内的媒介发展的生态环境,加速着媒介融合的进程。本文简略分析三网融合与广播媒介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将给广播电视行业带来巨大变革。尽管目前融合的产业形势并不十分明朗,但终端业务融合无疑是融合的趋势和重点。而作为其中焦点的"视频"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它将取代"电视"概念而成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收视率作为定量评估媒介产品的重要工具,如何应对融合后受众的媒介接触方式、广告商的媒介诉求和内容的评价体系?在媒介产业重新布局、传播技术全面升级的背景下,收  相似文献   

19.
三网融合是世界信息产业的大势所趋,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三网融合在中国却长期停留在口头上、文字上,推而不动。从2001年3月15日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到今天,已经历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十年时间在人类历史上不过是电光石火,在信息产业发展中却相当于一个时  相似文献   

20.
王雪桦 《今传媒》2014,(8):82-83
"三网融合"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现代生活,更好的整合资源优势,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提升中原经济区战略发展空间。笔者首次运用传播学理论对中原经济区媒介文化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探讨三网融合对于媒介文化建设的推动。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该学科研究的理论体系。并且调查了经济区内电视媒介发展现状,解析了网络融合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结合中原经济区媒介文化建设,为河南省发展中原经济区文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