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论家庭冷暴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冷暴力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种说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它已经成为某些家庭的隐形暴力形式,讨论和关注家庭冷暴力,对于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冷暴力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海某高校373名冷暴力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调查表明,长期的家庭冷暴力严重危害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根据冷暴力形成的多种原因,可以采取有效的策略加以化解.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对在校300名大一至大三本科生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结果表明,语言上的讽刺、冷摸及漠不关心,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冷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中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大学生中冷暴力表现形象和形式具有一定的差异.并且冷暴力、冷处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对方的冷报复和冷对待现象.为此建议;大学生要努力发展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学校开展相关人际交往辅导课程,家庭要积极发挥积极的作用,对不能自我应对学生给予心理辅导,以克服大学生的冷暴力现象.  相似文献   

4.
家庭"冷暴力"作为传统家庭暴力的新型表现形式,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通过对近几年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资讯收录的关于家庭"冷暴力"的含义、产生原因和解决对策的梳理和研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为家庭"冷暴力"研究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家庭“冷暴力”作为传统家庭暴力的新型表现形式,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文章由家庭“冷暴力”的概念入手,通过大量实证材料和数据对产生家庭“冷暴力”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力求从社会学的角度阐述当前“冷暴力”产生的实际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中小学生遭受"教育冷暴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从教师和家长两方面分析了出现"教育冷暴力"的原因,并分别从中小学生、教师、学校、家庭、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等多方面提出了防范"教育冷暴力"的方法和对策,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的教育提供决策参考,使孩子能真正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7.
"校园冷暴力"是通过语言嘲讽、故意忽视、躲避、冷漠、轻视、疏远和漠不关心等方式致使他人精神和心理受到侵犯和伤害。冷暴力不仅造成学生之间的差距和疏远,而且会给他们带来终身的负面影响,是亟待解决的校园精神与心理伤害问题之一。微观解决策略主要有科学运用教育冷暴力,教师自我成长发展,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办学等。  相似文献   

8.
作为教师问题行为之一,教师冷暴力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教师冷暴力的实质是教师传统暴力的代偿.基于心理学的视角,教师冷暴力对学生心理健康与师生关系造成了伤害;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的压力与心理问题以及各种学生问题行为是诱发教师冷暴力的主要因素;从教师个体角度出发,缓解冷暴力的主要对策是通过认知干预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与训练,包括合理调节情绪、进行正确归因与采取积极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宿舍是大学生日常起居的重要场所,也是一个最有可能会产生矛盾、发生是非的地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宿舍发生冷暴力事件。分析了冷暴力行为的概念与特点,分别从个人、家庭、学校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宿舍冷暴力产生的原因、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家庭、校园和职场3个场域中的冷暴力已经成为人生常态,危害程度深,波及范围广。本文通过探究得出,主体人因分别心产生的自卑是导致冷暴力的本体因素;因执著心产生的虚妄知见是冷暴力的关键因素。冷暴力是把双刃剑,施暴者和受暴者二者两败俱伤。冷暴力具有弥散性、迁移性和遗传性。治愈冷暴力的最佳途径是主体自身内心意识觉醒、思想更新、行为转化。  相似文献   

11.
冷暴力是一种规训权力,导师运用知识权力行使冷暴力以达到管教目的。它往往给学生造成一定心理伤害,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从作为与不作为两个维度来看,可以表现为"语言冷暴力"和"态度冷暴力"两种普遍形式中的隐性规训。为远离导师冷暴力,应从反思教师权威、审视规训心理以及重建导学关系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冷暴力是一种规训权力,导师运用知识权力行使冷暴力以达到管教目的。它往往给学生造成一定心理伤害,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从作为与不作为两个维度来看,可以表现为“语言冷暴力”和“态度冷暴力”两种普遍形式中的隐性规训。为远离导师冷暴力,应从反思教师权威、审视规训心理以及重建导学关系来解决。  相似文献   

13.
汤娜丽 《考试周刊》2012,(24):20-20
本文通过对《十三夜》女主人公阿关的不幸婚姻的描述与分析,揭露阿关所遭遇的家庭冷暴力现象,进而探讨家庭冷暴力对女性精神和心灵的摧残。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母亲遭受家庭冷暴力与儿童早期多动行为的关系及亲子冲突与睡眠问题的链式中介作用,使用家庭冷暴力量表、长处与困难问卷、亲子关系量表和Achenbach儿童睡眠行为量表对2728名1-8岁儿童及其母亲进行测查,采用SPSS26和Mplus8.3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在控制了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儿...  相似文献   

15.
刘相娜 《考试周刊》2012,(54):171-172
“冷暴力”是一种对他人的精神虐待方式。女大学生宿舍“冷暴力”危害了她们身心健康和正常工作学习,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本文试用伦理学理性分析“冷暴力”背后的失衡点——极端利己主一义.而开明利己主义才是实现宿舍和谐的平衡点。为此.作者依据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的“适度性”来指导明智行为.预防或修复女大学生宿舍“冷暴力”所造成的创伤.从而实现宿舍和谐这一至高“善”。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有明显肢体伤害的“热暴力”,“冷暴力”因其隐蔽性而被大多数家长所忽视。威胁恐吓、侮辱蔑视、不理不睬、包办替代成为亲子关系中“冷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一方面是受传统父母权威教育观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父母自身教育素养的不足和家庭中亲子沟通的缺失。走出亲子关系中的“冷暴力”,有赖于父母对“冷暴力”认识上的觉悟、自身教育素养的提高、自我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及有效的亲子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学生权利意识觉醒与教育法律体系的健全,教师体罚等显性暴力受到有效约束,但是教师冷暴力问题凸显。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教师冷暴力可分为语言冷暴力、行为冷暴力和态度冷暴力三种类型。教师冷暴力有其自身形成机理,对教师冷暴力的态度是教师冷暴力产生的认知因素,规范的缺失是教师冷暴力产生制度原因,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冷暴力产生的基础。教师冷暴力基于教师教育权而产生,其实质是教师教育权行使的异化,其法律治理的指向是教师教育权的规范行使。对教师冷暴力界定的莫衷一是、教师冷暴力隐蔽性强、与教育冷处理之间的界限不清楚、伤害取证困难等,给教师冷暴力法律治理带来了困难。规范教师教育权的行使,防范教师冷暴力的产生,需要构建教师冷暴力的多元法律治理机制,包括实施教师法治教育,提高教师的法治素养;构建教师冷暴力规范体系,完善教师冷暴力约束机制;强化教师冷暴力责任追究,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构建社会参与冷暴力治理格局,形成对教师冷暴力的价值共识;赋权增能,提升教师教育权行使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前,用殴打、辱骂、体罚等显性暴力方式对学生进行惩罚的行为,已经被明令禁止,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冷暴力的现象,却时有所见,并且不为人们所重视。本文立足于当前创建和谐校园的背景下来思考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冷暴力对学生的危害,分析教育冷暴力产生的根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以期减少教育冷暴力给学生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冷漠是教育的最大失败,可是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交往中普遍存有教育冷暴力。从学生对教师实施冷暴力角度探求原因,主要与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关;与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教学综合素养有关;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和校园人文环境有关;与学生的家庭教养及社会负能量的影响有关。解决此问题要从以上四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社会高度关注的"教育冷暴力"成了2011年教育领域的热词,但"什么是教育冷暴力?""它以怎样的方式存在?""危害的程度如何?""施加教育冷暴力是谁?"等一系列的问题,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搞清楚。根据教育冷暴力的表现形式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对三所普通高中74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本文就调查内容、结果统计、数据分析以及建议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