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文化心态是文化主体所具有的对本族群文化的心理认同状态。文章以黔中屯堡文化为例论述文化心态与文化传承的关系,认为自尊与自信的文化心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动力;自卑的文化心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极大的阻碍作用,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阻力。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史学界对洪秀全的政治思想研究,成果颇丰。唯对其文化心态方面,略为薄弱。发掘文化心态,有利于对历史人物的全面认识。本文对洪秀全的文化心态,从五个方面进行剖析:(一)皇上帝速(二)天王奇梦(三)反清义心(四)大同遐想(五)执迷天情。并对以前有些论断,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求商榷。  相似文献   

3.
作为文化心态的一种,文化宽容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从文化心态的认知出发,阐释文化心态中的文化宽容及其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文化宽容的几种认识途径,试图对文化宽容给出一个恰当的诠释。  相似文献   

4.
黔南民俗体育文化存在祭祀文化心态、农业文化心态、节庆文化心态和娱乐文化心态四种文化心态类型。从耗散结构理论看,民俗体育文化心态演变是一个不可逆或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民俗节庆文化心态向多元节庆文化心态转型、娱神娱祖文化心态向娱人娱己文化心态转型、农业文化心态向后工业文化心态转型,是现时态语境中民俗体育文化心态演变的趋势所指。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后,文化综合问题便提到历史日程上来。中西文化“熔于一炉”的综合方式,为众多思想家所赞同。近代以来的思想家,为探索文化综合,摆脱文化综合的困境作出了艰辛的努力。影响文化综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思想文化界的心态。其心态表现为:急切心态、大国心态、敏感心态、浮躁心态。文化综合的基础薄弱,也是文化综合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茅盾的小说创作对中国传统旧文化——现代化文化过渡时期的民族心态进行了真实的摄录和深刻的展现。其代表作《子夜》中吴荪甫的文化心态,就典型地反映了二、三十年代处于“多样化、开放型的文化”——上海的民族资本家乃至觉醒了的一代人在旧传统文化向现代化文化过渡过程中的某些普遍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7.
“文化复兴”论自提出至今经过了近百年的历史,它反映了几代学人对复兴传统文化所进行的艰难探索.李长之的文化复兴论以儒学为本体,着重探讨文化复兴所涉及的人生观问题以及对待中西文化冲突的心态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中,始终贯穿着的一个信念就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是李长之对整个民族性格的期待,也是复兴民族文化应有的心态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人的心态,是人类古代文化史上一道比较独特的“风景”。这一独特的心理生态,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异性密切相关。文学史上林林总总的现象或文学作品,都是文人心态的显性呈现。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古代文人展现给后人的,又是怎样的一道心灵的“生态景观”,这一组关于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短文,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析。《从小说作品考察中晚唐士子的文化心态》,从多层面对中晚唐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人心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梳;《文体概念演进的心理依据及意义》,从创作主体的意识心理角度探讨诗歌文体概念的发生与诗歌文体诞生后创作主体的心理状态;《遁归心灵宁静的港湾》,在肯定隐逸文化正面作用的同时,着重探究了它存在的负面影响;《初元与晚明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之异同比较》,关注的是两个特定历史时期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的异同;《谈谈中国古代文人的侠义情结》,深入探讨了文人对侠的爱与惧兼备的复杂心理;《男权阴影下女性作者隐逸心态片论》,从女性的视角对隐逸心态进行了别一种探索。对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探讨,不仅能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内心活动凝定的文化产品,而且有助于我们检讨自己当下的文化心态,以一种更健康的文化心态创造未来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9.
校企文化对接让学生形成成功体验,这可能是影响学生动机的最关键因素。积极的心态,是对事物的积极看法和体验。校企文化对接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具有学习进取心态、勤奋心态、自信心态、敬业心态。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建立现代商品经济关系,既要改革经济、政治、科技等体制上的弊端,同时又要触及和改变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心态,重建新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使改革与社会发展具备良好的社会文化心态环境. 一般说来,一种社会文化心理、心态形成不易,改变亦难.从文化角度可把社会客体分为三个层面,即物质形态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观念文化又包括理论观念和文化心理、心态.文化心理、心态是指人们的性格、气质、兴趣、道德、意向、习惯、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日益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日趋深刻,探讨网络文化与社会心态的关系问题,以及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积极影响和不良影响,为培养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做好网络文化的引导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2.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第一文化与第二文化的动态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如何进行?对广大的外语教师而言,这是个难度很大的挑战。文中在对我国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外语教学材料中文化因素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首先在语言材料上出现了两种文化的失衡,进而提出为培养跨文化能力,第二文化习得固然重要,但不能忽略第一文化的学习。而且,文化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在外语教学文化教学中,应有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使两种文化保持动态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文化心态方面探讨了翻译过程中影响归化、异化的因素,指出译者的文化心态是影响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译者文化心态的主要因素主要有:译语文化和原语文化的强弱,译者所处的特殊历史和社会环境等。  相似文献   

14.
地名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既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历史见证,又真实地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社会文化心态、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特征.文章拟从语言学、社会文化心态、历史文化及地形地貌等方面简要分析临猗地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张爱玲的文学成就入手,指出她作品中透视出的独特的文化心态:“苍凉”与“悲哀”的“人生启示”,通过分析其后期作品《十八春》、《小艾》的艺术缺陷,进一步说明张爱玲这种独特的文化心态的稳固性,并对其文化心态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6.
作者通过实地考察、从宗教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等视角对贵池山民跳傩的文化心态进行了探讨。认为山民跳傩的心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跳傩表现了浓厚的万物有灵的自然观;流露了山民崇佛崇道崇巫的迷信心态;反映了山民惩恶劝善的道德观念;山民以跳傩作为维系宗族宗法关系的文化彩带;跳傩契合山民生产和生活的心理需要,折射出他们追求自由幸福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7.
流行语是社会发展的折射反映,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特定社会文化心态的具体体现。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决定了新时期人们社会文化心态的复杂多样性。新时期人们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心态主要与社会转型期的经济条件、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国民性格有关。  相似文献   

18.
老舍在其小说<断魂枪>中形象地展现了近现代中国国人对待民族文化传统的三种心态,即王三胜式的盲目、浮躁的心态,沙子龙式的消极、保守的心态,孙老者式的成熟、积极的心态,在明确的臧否中显示出深刻的文化批判意识.同时,其深刻的文化意蕴对我国当前的思想文化建设也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学界对网络文化内涵的研究,或突出网络的技术变革和特点,或强调文化的属性转型和特性。在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冯天瑜等人提出的文化四层次说,从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四个层次对网络文化内涵进行思索,力图从新的视角对网络文化内涵进行深度解读,助力人们更好地驾驭网络。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发展、流传与文化的发展、流传息息相关,语言背后隐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对呼和浩特市住宅名称进行整理与分析,发现社会制度的变迁、人们的社会心态、审美情趣等文化特质都在语言中留下吉光片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