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条件和手段。根据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文章探讨了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贡献,并提出了学校体育在推动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几条教育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条件和手段。根据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文章探讨了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贡献,并提出了学校体育在推动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几条教育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教学要重视培养和疏导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以引导他们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并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高校体育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崭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到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通过体育教学中的亲身体验,深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和培养的一些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将来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分析当前高校轮滑选项课教学的现状及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体育锻炼能促进大学生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耐挫力,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提高校体育教学的系列策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促进作用,力求稳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质,又要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还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体育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充分发挥其功能,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生活劳动素质的提高。三、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大学生素质教育1转变教学目标,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大...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优秀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厉,尤其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还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培养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简单的阐述了高校体育但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对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代加雷 《文教资料》2005,(36):29-31
据有关调查,发现有20%左右的大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已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因而,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本文主要论述体育教育对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功能和意义,阐述了高校体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对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与方法,就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及实际操作问题进行重新思考,提出了学校体育必须为全体学生获得健、乐、美服务的基本观点,即通过体育教学着重培养大学生健康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1.
自信心是心理素质的核心,是大学生走向创造的开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文章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与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辨证关系,并侧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以及师生互动关系"等方面探讨了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人文视角出发,分析了在高校开展拓展运动的可行性,提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运动,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根据“90后”青年的思想、性格现状特征分析,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探析体育教学对“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培养的影响作用,明确体育教学对90后大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将"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行为心理学方法应用于普通大学体育教学中,分析体育教学中大学生的心理行为和心理状态,提出普通大学体育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体能的训炼而且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和行为心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王方 《教育教学论坛》2012,(28):262-264
随着高校体育课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未来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提高,本文从高校体育课采用教学比赛手段入手,探讨体育课教学比赛对培养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女大学生在体育课中心理障碍的产生原因及其解除方法,为提高女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发展她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其自尊、自信、自强的品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至关重要,可以说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初中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抗打击能力、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等综合心理素质。具体阐述了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今社会对心理素质的要求更加强烈,因此现代教育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大学体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将非常有效.本文作者结合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对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朱静 《华章》2013,(12)
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