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闻文摘     
香港报刊概况香港报业在中国报业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857年在香港出版的《香港船头货价纸》,是第一家单张报纸,两面印刷的近代中文报纸。1858年11月创刊的《中外新报》是第一家用铅字排印的中文报纸。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第一个机关报《中国日报》是1900年在香港创刊的。据统计,至1992年底,香港注册出版的报纸共67种(包括四家英文报纸以及停刊而没有取消注册的)。每日发行的有中文报纸23家,其中有16家为综合性报纸,有3家为财经性报纸,其他则为娱乐性报纸。此外,还有23家每周只出版两次的关于跑马、博…  相似文献   

2.
香港是中国现代报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香港影视及娱乐事务管理处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约有六百五十万人口的香港,当地出版的报刊共有749家,其中包括44份注册报纸,705份注册期刊。目前香港报纸发行量平均每千人逾三百份。 自1995年以来,香港报业经历了三次空前激烈的“减价战”。这些“减价战”的硝烟至今依然弥漫,在“文人办报”时代一去不复返的今天,香港媒体长期受制于市场,以及任由商品因素主导沉浮的特征越来 越明显。在商品及市场因素的压力 下,香港多家综合性报纸自觉或不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后,香港报业率先勃兴,成为外国人在华办报的第一个重要基地.自1841年至1860年的20年间,香港先后出版的英文报刊有17种,加上中文报刊的数目,超过同期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所有地区的总和.①我们将其称之为近代报业发展的"港中心"时期.  相似文献   

4.
香港报业是中国近代报业的发祥地之一,中国不少的近代报刊,就是从香港创办起来的.可以说,香港的报业是在中西文化的交汇和孕育下发展起来的.不仅仅是像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南华早报>)西文报纸在香港报界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像<明报>这样的中文报纸也深受西方文明和新闻事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994年7月,我们随大陆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报纸展出团,出境参加在香港举办的国际书报展.这在香港已是第五次举办这样的活动了,而我省却才是第一次参展,参展的报纸,在陕西也只有《陕西日报》与《陕西人口报》两家报。在香港尽管远留时间不长,但出于职业的习惯,使我们有幸对香港的新闻界在接触中有了一些了解,尤其是对港岛同行的报业有了初识,要说也只能谓之“一孔之见”.但却多少也对我们有些可供借鉴的启发。就像竞争是这个自由岛上的“润滑剂”一样,香港报业给人最深的印象也是竞争激烈。香港的报业竞争激烈,归根到底是争…  相似文献   

6.
第三节集团经营──香港现代报业经济的主要标志现代报业主要标志之一就是集团化经营。战前,香港的多家大报已办了系列报刊,初具报业集团雏形。日本的侵占打断了这一进程。战后,香港经济处于稳定高速的发展时期,从报刊的种类、报刊发行、广告的增长等方面为报业集团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至80年代下半期和90年代初,大陆改革开放和绿济的快谏传展带量了香港绝济。198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31256亿港元,人口5525万,人均6576港元,至1994年期间,本地生产总值每年一直以两位数高速增长。1994年,本地生产总值已达10165、67亿港元,人口606…  相似文献   

7.
《新闻实践》2007,(7):43-43
6月30日,在长沙举行的2007年中国报刊经营模式创新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了中国报刊经营管理模式“十大报业案例”,五家报业集团和五家报纸跻身其中,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位居“十大案例”第二位。“十大报业案例”分别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  相似文献   

8.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中国开始全面抗战,受局势影响,内地许多著名报纸和报人纷纷南下赴香港复刊或创办报刊,继续进行抗日宣传,从而使得香港报业迅速发展。弹丸之地,竟有30多家报纸同时发行,将香港地区报刊的团结抗日宣传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地报纸迁港出版或由报人到港再创刊的主要报刊有:1.申报原在上海出版的《申报评1938年1月15日迁往武汉出版,后考虑能否在武汉长久,马荫良、俞颂华等《申报注持久又将《申报》转辗香港,于3月1日发行了《申报》香港版。社址在云咸街79号,督印人为聂志场。该报在发…  相似文献   

9.
早期香港报刊对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影响极大,但目前内地各图书馆收藏的香港报刊很不齐全,属于19世纪的更为罕见,给报刊史研究带来诸多不便。笔者近年主要从事香港史研究,因工作需要,1985和1988年曾前后两次赴港进行学术访问,在香港大学孔安道纪念图书馆等藏书单位,查阅过《香港政府公报》、《中国之友与香港公报》、《德臣西报》  相似文献   

10.
报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报业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其直接结果是导致全国性经济类报刊的原有空间日益缩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海外传媒集团已显露进军中国内地传媒市场的态势;国内也有多家大机构投资专业报刊,形成媒体的投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已经整整10周年了。从1996年1月15日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起,我国报业集团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历程,截至目前,国家共批准建立了39家报业集团。我国报业集团以外延扩张为特征的初级发展阶段基本结束。应该说,我国报业集团这10年的外延扩张成就很大,但当前面临的矛盾、问题与挑战也日益突出,主要有:一、建立报业集团以扩大党报影响力的初衷,与党报报业集团靠系列报刊扩大市场份额,从而弱化了党报社会影响力的矛盾。这个矛盾反映了报业集团的发展模式问题:一种是选择以党报占领…  相似文献   

12.
在这个有着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信息中心地位的大都市,从表面看,报业的发达几乎到了报刊过剩的境地,无论报纸的种类还是版面厚度,都是今天内地的报纸无法企及的。研究香港报业所经历过的一次次洗牌重组,一次次优胜劣汰,以及香港报业在白热化竞争中采取的应对策略,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一、大众传媒数量多、生存压力大。有着东方之珠美誉的香港面积不大,却有49份日报、多份电子报章和722  相似文献   

13.
2007年5月19日,来自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中国科技馆、浙江省新闻出版局、浙江省记协、浙江省社科院、中共宁波市委的领导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浙江万里学院的教授以及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数百名员工欢聚一堂。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主要领导同志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林江、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王汐手中接过"浙江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匾牌。庄严的挂牌仪式,宣告在中国39家报业集团中,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继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之后,正式成为第三家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14.
今年6月下旬,应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邀请访港,同时也走访了香港的一些传媒机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传媒之间的竞争原是正常现象,往往可以推陈出新,使受众得益,但最近香港报业竞争之激烈,却显得形势严峻和不同寻常. 由于香港允许私人办报,申请办报并不困难,80年代初,报纸最多时曾达到90多种。近年来竞争渐趋激烈,虽然每年都有创刊也都有停刊的,但种数越来越少,连历史最为悠久1925年创刊的《华侨日报》也于数年前停刊,其中寿命最短的报纸只存在40多天.在过去的半年里,先后有两家报纸和三家杂志倒闭,倒闭密度之高为香港报业史上所仅见,现在香港尚有报纸70多种,总发行量为80多万份。香港报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可以从下列数据中看出:  相似文献   

15.
据中新社报道,由香港文汇报主办的“华文报刊国际合作研讨会”12月9日在北京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华海外联谊会会长刘延东到会致辞。 美国国际日报报业集团、印尼国际日报、印尼爪哇邮报报业集团、菲律宾商报、马来西亚南洋报业集团、泰国亚洲日报、东马(沙巴)亚洲时报、东马(沙劳越、文莱)联合日报、加拿大《今日中国文汇报》、缅甸华报等来自全球10多家华文报刊界的精英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他们围绕世界华文报刊在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展开了深入讨论。 与会者一致认为,世界华…  相似文献   

16.
1850年上海第一张报纸<北华捷报>创办,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20世纪初的上海已超过香港、广州、澳门等中国近代报业的发源地,取代香港成为中国的报业中心.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正经历一场时代的大变局,处于中国新闻中心位置的上海商业性报刊也面临一场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7.
报人出访,免不了对报业的考察。苏联报刊种类之多,发行量之大,首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0年10月12日,我们抵达莫斯科的次日上午,就在《劳动报》编辑部,与报社外联部主任瓦西里柯夫同志交谈,第一话题便是两国报业的状况。我们回答了主人的一连串提问,如“中国有多少家报刊?”“贵报有多少发行量?”“主要读者层分布在哪里?”我们回答后,立即对应地提出了一连串我们同样感兴趣的问题。“苏联目前有多少家报刊?”“贵报有多大发行量?”“贵报的读者层是哪些?”  相似文献   

18.
正香港是中国近代报业的重要源头。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报刊,也就是所谓的"新报",正是鸦片战争以后在香港兴起的。其中,19世纪70年代是值得特别专注的关键历史时刻,在此期间香港中文报刊经历"双重转型"——形式上纷纷由"周三次刊"转变为名副其实的日报,在更深的层面上则是中国报业先驱逐渐摆脱洋人操控,开始独立办报。不过,因为第一手资料的缺乏,新闻史学界对这段历史一直缺乏充分考察。以当时并存的三大中文日报为例,《香港中外新报》仅存一份原件,《香港华字日报》只有一期影印件,  相似文献   

19.
庞春燕 《传媒》2006,(12):9-12
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的转型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探索过程,数字报业也将为传统报业带来无限生机.11月15日,由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主办的"中国数字报业战略与实践高层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报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做出的尝试、取得的成绩和对未来的展望.来自全国20多家报业集团和报社的负责人及关联产业的120多位代表齐聚北京,共商数字报业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2012年,《赫芬顿邮报》作为第一家盈利性网络媒体获得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在《落基山新闻报》、《旧金山纪事报》等报纸纷纷宣布停刊或破产之时,《赫芬顿邮报》的崛起是互联网时代报业转型期报业探索的重要案例,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其与之前大量转型失败报刊的重要差别在于互联网思维的运用。报业转型不是简单地用字节取代纸张,仅将纸质版报刊变身为电子报刊,转型能否成功在于思维是否转型,即互联网思维的使用和贯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