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宗族组织在历史上一直是湘西土家族社区传统的社区组织形式,对当前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必然产生影响。笔者根据调查,认为当代残存宗族组织与新农村建设既有兼容性也有非兼容性,其产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对这种利弊皆存的传统社区组织,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对其组织原则、组织结构和活动方式进行调适,使宗族功能朝着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2.
有关土地革命与苏区宗族组织之间关系,学者们不仅注意到宗族阻碍革命的消极作用,而且也注意到两者之间复杂的关系。面对苏区存在革命对宗族组织的让步、妥协等现象时,有学者试图从非阶级或非阶级斗争角度来理解。然而,离开阶级斗争的角度来研究革命对宗族组织的改造,有可能犯本末倒置的错误。可以从阶级斗争视角来探讨革命与宗族的关系,并从目标与过程的辩证关系角度来进行分析:从目标指向上看,革命对宗族组织的改造是明确的,即宗族是封建组织,打击它是绝对的;从具体的过程上看,面对强大敌人时,为了获得更多群众理解和支持,对宗族组织的改造或作出一定妥协,或利用宗族为其服务。  相似文献   

3.
宗族具有悠久的生命力,作为前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之一一直存在下来。因此不能否认宗族作为乡村社会运营中的重要因素而发挥作用这一点。明清时代的乡村组织里甲、保甲、乡约等也和宗族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迄今为止的乡村社会研究中对宗族和乡村社会组织关系的研究还没有充分进行。文章通过分析明隆庆六年(1572)徽州祁门县文堂陈氏所施行的《文堂陈氏乡约家法》,试图发现乡约与宗族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4.
按西方主流理论,宗族作为“原始组织”,将为“人工创立的社会组织”所取代,但在近20年来我国农村宗族却出现了复兴的新情况。本根据对10个村治理状况的深度观察,从日常生活、村庄、行政村和村际关系等层面分析了宗族对村治的实际影响。指出,宗族在村治过程中发挥着双重性的功能,一方面,提供了较好的服务与帮助,填补了若干管理真空,避免了更严重的失范和无序,而且,强族组织与宗族集体意识成了抗拒行政权力不法侵害与剥夺的工具;但另一方面,宗族往往以狭隘的本族利益为归依,奉行着恃强欺弱的逻辑,并倡导男尊女卑,崇尚迷信。因此,不应简单地对宗族给以全面否定和肯定的结论。要构建农村治理的新秩序,虽然无法舍弃宗族,但是应当寻求新的资源和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宗族制度之所以长期延续,主要原因并非地理环境、社会封闭等因素,而是建立在维生经济、贫穷文化基础之上,适应人们需要的共生机制,这主要体现在宗族的经济、教育及政治功能上。在共生基础之上衍生出来的文化传承,对宗族制度的长期延续也起了相当的作用。依此,资本主义萌芽夭亡、中国在明代以后落伍、商人回归农本及西方是自律社会而我国则是他律社会等重大问题,都可从中找到合理的阐释。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世界文化的交融,地缘关系必将取代血缘关系,横向组织定会取代纵向组织,成为家庭外人际关系的主体,国家主权观念也将超越宗族利益,"家人"变成"国人",宗族制度在我国将来益趋动感的社会中必然是无足轻重,并进而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6.
由冯尔康、闫爱民所著《中国宗族》一书,最近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出版。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主编的《历史爱好者丛书》“文化与社会系列”之一。基于作者对中国宗族历史的研究和认识,本着它古老而多变的基本特征,本书以变化的、发展的观点考察中国宗族的形态、内部结构、成员身份和社会功能的演变,概括地展现出中国宗族活动所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 本书将中国宗族的历史演变归纳为五个特点:传世久远、形态多变、成员日众、功能转换和影响深远。作者依据社会等级结构的层次划分宗族的构成,认为中国的宗族经历了先秦的宗子贵族宗族制——中古的士族宗族制——宋元的官僚宗族制——明清的绅衿宗族制——近代以来的平民宗族制和宗亲会制几个历程;其演变的历程实际是一个民间化的过程,即宗族由贵族的组织逐渐发展为民间的组织,其成员民众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赵丹  程汉杰 《考试周刊》2007,(46):144-145
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国内关于家族史、宗族史的研究起步较晚,对于宋代阶段更是如此。20世纪以来,大致经历了发端、停滞、复兴、蓬勃四个阶段。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从最初宗族作为宗法制度研究的附庸,到后来的对于宗族制度和宗族的组织形式、运作方式、发展维系等方面探讨,近年来的研究多借鉴国外年鉴学派的研究方法,更关注于个案家族的起家、发展、因袭等状况的考察。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宗族组织作为历史上农村社区传统的社区组织形式,必然对农村社区建设产生影响。辩证地看待宗族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正确利用和改造宗族组织,使宗族力量成为农村社区建设的有益补充,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梳理客家传统宗族生活形态入手,着重比较分析了改革开放后国内客家聚居地的宗族复兴情况与海外客家宗族组织的发展状况,从中探讨客家宗族的现代走向。  相似文献   

10.
林耀华是中国较早以田野调查来研究中国家族问题的社会学者之一,他以祠堂为中心从结构功能的视角来研究中国宗族乡村,注重对宗族组织、祠堂功能、个人生命史、个人和宗族的关系等要素的研究,在其家族研究中集中体现了社会学人类学的本土化过程,其家族研究对中国家族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及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宗族组织是由湘西土家族传统的社区组织 ,它已渗透到湘西土家族农村社区的各方面 ,经实地社会调查发现 ,从 80年代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湘西土家族社区的宗族活动又重新抬头 ,这是湘西土家族人民实现现代化所要面对的现实。以瞿氏宗族为例 ,探讨湘西土家族社区宗族制度复兴原因 ,目的在于找到一条适合湘西土家族人民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2.
"款"和家族组织是侗族传统社会重要的社会组织,在侗族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款"和家族组织尽管性质不同,一个是地缘组织,一个是血缘组织。然而两者在侗族传统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相同的组织形式和功能,两者均是为了维持侗族社会的内部秩序,整合内部资源,并调解与外部的关系。家族组织是"款"的组成部分,"款"是若干个家族组织的联合。"款"组织有助于调解家族与家族之间矛盾和冲突,以及联合各家族解决家族所不能解决的事情。"款"的基础是家族组织,"款"只有通过这一血缘组织,才能调动最底层的民众,并使其"款约"真正在社会被实行。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初粤东农村宗族势力抬头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东农村是一个宗族势力活跃的社区,宗族势力现今还在不断重建.宗族组织不断渗透地方基层组织,个别地方宗族势力还向黑恶势力发展,引发了个别地方的群体事件,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只有加快改革,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基层的执政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抑制宗族势力的抬头。  相似文献   

14.
在宗法家族中个人对父权制的家族存在着一种先赋的、固定不变的隶属关系。中国古代诉讼受宗法家族制度的制约,家族成员既无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意识,也无进行诉讼行为的内心倾向。然宋代正处于旧的宗族政治瓦解,新的宗族政治、家法族规尚未形成的阶段。宋代家族组织的弱化使宗族对族众缺乏有效的约束力,族众之间发生的民事纠纷也大多绕过宗族组织直接以诉讼的方式解决。  相似文献   

15.
民间组织是中国社会非正统控制的重要组成力量,在中国华南广大农村村落到处存在着被家族、宗族控制、影响着的老人组、亲人会的民间组织.通过对澄海市外砂镇南社乡王氏单姓村落的田野调查,发现该乡存在的历史悠久的民间组织,正朝着宗族重建的方向发展,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它们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民间组织形成发展、组织功能、作用的认识了解分析,有利于帮助我们了解当前潮汕农村社会状况,科学处理农村的社会问题,充分利用农村民间组织这一雄厚的文化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进一步促进农村两个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代徽州商人与宗族组织──以歙县柳山方氏为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徽州歙县柳山方氏将始祖方储的真应庙改建为方氏统宗祠始于明代万历年间,竣工于康熙九年。这主要是由方氏商人出资的。《方氏会宗统谱》也主要借商人之力纂修,目的是为了强化扩大宗族组织。商人认识到扩大宗族势力与自身致富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试论村民自治权异化的种种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通过对农村的乡村关系、两委关系、宗族宗派组织、经济组织等的现状分析,初步论述了村民自治权异化的种种表现:乡镇政府越位侵权、村级两委竞相争权、宗族宗派蓄意僭权、经济组织操纵自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