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词的活用现象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 ,因此 ,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加以鉴别。其鉴别的方法 ,主要是看一个词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 ,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与它相结合 ,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 ,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以及名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总之它们都是活用为动词 ,都可以从它们语法条件的变化看出来。下面举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一些比较重要的语法条件略作说明。一、两个名词连用 ,如果不存在并列、同位或修饰关系 ,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两个名词连用 ,有时是并…  相似文献   

2.
汉语里究竟哪些词是副词,哪些词不是,历来争论不休。近年来出版的语法教材、语法著作尽管说法不一,但都认为副词“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一般不修饰名词。”可是,在对副词的主要语法功能认识一致的前提下,各家所确定的副词范围却有分歧。分歧的原因何在呢? 我以为,不能把“副词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一般不修饰名词”的原则贯彻于划分词类的始终,是副词范围分歧的第一个原因。比如,有人把“单独、暂时、刚才、相互”等看作副词。诚然,它们是经常修饰动词、形容词的,  相似文献   

3.
胡吉成 《当代电大》2001,(4):38-39,41
第四章 语法 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是语言的核心。学习语法,一方面应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一方面应具备分析、辨别能力。具备分析能力,就是要求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语言结构,能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认识语言的特点。具备辨别能力,一是能分别语言事实的异同;二是能辨别正误,正确使用语言。1 语法概说 本节要求认识理解什么是语法,初步认识语法在语言中的地位与作用;理解语法规律的概括性、稳定性特点。2 词的分类(上) 1)词类划分标准 词类划分标准是词的结构功能,即词与词的组合能力。根据词的语法功能,首先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七类;虚词包括介词、连词、语气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要求能结合具体的词语进行词类划分。 2)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属于开放类词语,数量多,功能多,用法活,比较复杂。这三类词是词类划分的学习重点,掌握了这三类词的划分,实际上就掌握了大部分词语的划分问题,因此学习时应注意把有关问题弄清楚。  相似文献   

4.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而划分的词的类别。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与现代汉语基本上是一致的,各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古今汉语也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且是相对固定的。 但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即是词类的活用。在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都可以活用,其中散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比较常见。诗词中就相对少些。现代诗词创作中也有因袭古法活用词类的例子。 本文拟就所积累的古今诗词例句谈谈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一、名词活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现代汉语动词、形容词的划分问题,语法学界历来还有一些不同的意见。 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口语语法》中认为:因为动词和形容词都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成分的词,故把形容词包括在动词一类之中。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认为:“如果把形容词合并于动词,把它作为一种半独立的小类,也不失为一种办法。”不但“只有一件事为难:一般所说形容词,其中有的只能修饰名词,不能作谓语,(即非谓  相似文献   

6.
动名兼类或形名兼类应当是某些动词或形容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下失去了动词或形容词的某些语法功能而具有了名词的某些语法功能.一般语法著作或语法教材只是列举某类词的典型功能,同时又很少指明某项功能是某类词所独有,这就会使兼类词的判断存在一定困难.从语法功能的角度确定词类,划定动形与名兼类应该找出一条或几条析取性的标准,但只要确定了一条,就有与跟这一条标准接近的其他标准,这样推而广之,大多动词、形容词都可以看作兼属名词,如此一来,动形与名兼类的数量就相当大了.动词、形容词到动名词、形名词再到名词的过渡应当是一个连续状态,如果真要做切分,实际上是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的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词类的划分,主要是以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为标准的。而词的语法功能(主要指词的组合能力和在句子中的职能)是划分词类的最重要的可靠的标准。所以,要对某个词进行归类,也就是要断判一个词的词性,主要应从词的组合能力和在句子中的职能这两个方面去分析(有的词要看它们的重叠方式),找  相似文献   

8.
词组是汉语的四级语法单位之一,它是由词和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是大于词又小于句子的一种语言单位。在现代汉语里,词组的组合主要是依靠词序和虚词这两种方式。词序不同,词和词之间的关系不同,如: 建设祖国(动词在前,名词在后,表示动宾关系) 祖国建设(名词在前,动词在后,表示主谓关系) 认真学习(形容词在前,动词在后,表示偏正关系) 学习认真(动词在前,形容词在后,表示主谓关系) 有些词组要用虚词的帮助才能组合起来,如“我的书包”、“伟大的祖国”中的  相似文献   

9.
汉魏以后的汉语,新词数量增加很大,其中出现了通过比喻手段使古汉语中的两个单音节词组合成新的双音词,并被广泛运用。这些词主要是动词、名词和形容词。这类动词的结构特点是“名词语素+动词(名词)语素”;名词的结构特点是,结构中前后语素之间的语法关系一是定中关系,二是并列关系;形容词的结构特点是“名词语素+形容词语素”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活用是文言中相当普遍的现象。实词的活用一般分为名词的活用,包括活用为一般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直接作副词;动词的活用,包括活用为名词和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活用,包括活用为名词,一般动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些活用现象是我们今天用现代汉语的眼光去看待它的结果。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善于从某个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和在语境中的意义出发,去辨析、判断它属于哪一种活用现象。有些实词的活用可以从语法角度辨析。名词作副词的语法条件是:名词放在动词前,不构成主谓关系,而是对动作行为起修饰、限制作用。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语法条件是:形容词、动词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  相似文献   

11.
区别词和量词是汉语语法界研究较晚且争议颇多的两类词.区别词与形容词、名词之分,量词(尤其是借用名词的和借用动词的量词)与名词和动词之别,经常是学习者有困难的地方,也是研究者存在歧义之处.本文从语法化的角度阐释这两类词产生的根源,揭示区别词和量词的流变本质,以澄清某些认识。  相似文献   

12.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极为普遍,是语法部分要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更为重要。我们姑且把词类活用分为普通活用与特殊活用两类。名词和形容词在作活用时,一般就是作为动词来用,这是非常普通的用法。特殊的用法是名词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它们与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及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是不一样的。名词和形容词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中不仅具有了动词的语法作用而且还具有动词的使动、意动的语法作用。所以我们在古代汉语学习中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要极为重视。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一册教材语法知识词性辨析,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实词类);副词、介词、助词、连词、叹词、拟声词(虚词类)等12种词的分类,并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划出词的意义单位,辨别词的性质。名词、动词、形容词在实际当中运用最广,学生对动词和形容词往往掌握不好,容易混淆。怎样能准确区分动词和形容词呢?教学中发现动词和形容词有如下几点不同: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现代汉语》教材中,对拟音词类属问题的观点是一不致的,有的把它归为实词,有的把它归为虚词。本通过对拟音词的定义及语法特点的剖析,说明拟音词本身就兼具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性质,它不仅可以独立成句,还可以自由地存在句子中充当各种句子成分;它在句子中所表现出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性质是它自身的本质属性,句中的拟音词仍然是“原汁原味”的拟音词而并没有临时改变为其它词。所以,无论从哪一套《现代汉语》教材的词类划分标准来看,拟音词都应当划归实词。  相似文献   

15.
论文总结了光山方言儿化的四种功能:名词化并改变词的理性意义;保留名词性但表示引申义;构成名词并表示小称、亲热喜爱、详细具体等语法意义;表示动作轻松随意,性质程度令人满意等语法意义。论文据此探讨了光山方言儿化的语法性质:"-儿"是一个语素;根据光山方言儿化的功能判断"-儿"用于名词主要是构词语素,兼构名词之形,用于动词、形容词是纯构形语素。这将为研究汉语儿化现象的共性提供方言语料。  相似文献   

16.
倪洪源 《考试周刊》2009,(51):39-40
英语和汉语在用词、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上有其相同之处,但也有相异之处。在英译汉时,对有些在用词和表达方式上和汉语一致或相近的英语句子,可以采用"词与词对译"的方法翻译;而有些句子则不可用此法翻译,否则译文就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这时就要运用词性转换策略来完成翻译。结合英汉语的不同特点,可采用的策略主要有副词转换为形容词、名词转换为动词、介词译为动词、形容词译为动词等等。  相似文献   

17.
截止目前为止的维吾尔语研究成果表明,维吾尔语中的词按照语义、形态、句法三条标准,分为名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动词、量词、情态词、助词和双词等十一种词类。这十一种词类又可以按其能否表示词汇意义,在句中能否表示一定语法意义并充当某种句法成分等,分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是具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在句中能充当某种句法成分的词。维吾尔语中,名词、形容词、数词、代词、量词、副词、动词、摸拟词等属于实词。不具有词汇意义,在句中不能充当句法成分,而仅仅连接词语和句子,帮助它们组合起来,起附加意义作用的词类叫虚词。  相似文献   

18.
词性是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比较困难的知识点之一.尤其是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三类词,学生经常不能正确区分名词与动词、动词与形容词.现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办法区分它们.  相似文献   

19.
对英语搭配的习得和积累是英语学习者向高级水平进阶的重要途径。搭配与自由组合及成语的区别主要在于词与词之间在形式和意义方面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按照性质,搭配可分为语法搭配和词汇搭配两类。语法搭配又可据其中心词不同分为名词、形容词、动词、限定词四类;词汇搭配可据组合关系不同分为“动词+名词”、“形容词或名词+名词”、“名词+动词”、“名词+of+名词”、“动词+副词”、“副词+形容词”六类。不同习得阶段,搭配习得的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20.
这里所说的“实词”,主要是指名词、形容词和动词。文言文中,某词属于某一词类,一股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中的职务也有一定的分工。例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谓语等等。但也有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如王安石的《泊船瓜州》:“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在古今汉语中一般都用作形容词,但在这里却用如使动词。象这种由这一类词用如另一类词的现象,语法上就叫做词类活用。实词活用与一个词属于几个不同词类的一词多类现象是不同的。一词多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