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开报纸,读者在看文艺报道时,他们的目光总是被不同凡响、颇有特色的报道所吸引,而对于那些虽具有新闻“五个W”,但却没有文艺报道特色的报道却不屑一顾。这就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文艺报道的特色是什么?怎样才能突出广艺报道的特色? 文艺报道和政法、工业、农业、财贸、科技等方面的报道一样,是新闻报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文艺报道必须遵循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但  相似文献   

2.
方国康  王跃 《视听界》2012,(1):115-116
文艺专题节目是中国广播史上的传统节目形态,是一种既有新闻特性、又有文艺广播特点的节目,它融新闻的纪实性与文艺的欣赏性于一体,以文艺为主体,这是文艺专题节目区别于其他文艺广播节目的显著特征。文艺广播专家王丹以音乐专题节目为例这样说:音乐专题节目“突出的特点就是除了必要的叙述之外,应尽可能让音乐本身去‘说话’,使它既具有新闻性,更具有音乐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3.
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新闻含含糊糊、朦朦胧胧,所说非说,犹抱琵琶半遮面。请看一则文艺报道如此说:“一度因种种原因而禁止放映的故事影片《原野》,最近已由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通过令”;又如,1988年4月28日《新民晚报》的《电视系列片<济公>又生波折》报道中这样写:“这次他(游本昌)未能续拍《济公》,据悉是因为在订合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与上海电视台未能达成协议。”又是一个“种种原因’。诸如“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报上也不鲜见。这儿的“种种原因”,包括“众所周知”,老实  相似文献   

4.
新闻特写这种写作体裁,也是从事新闻报道工作需要掌握的一种“武艺”。所谓特写,据《辞海》的解释是:“以文艺手法描绘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断,突出人物的活动,再现场景和气氛”。因此,对新闻特写可以下这样的定义:它是“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活动或现场情景、气氛的形象化报道。新闻特写的写作基本特点是,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进行集中的描绘,抓住某些有特点的场面或形象,有情有景、绘声绘色地把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再一次表现出来,使已经发生过的事实重现在读者  相似文献   

5.
还是在一年以前,我去书店劳动,被分派到文艺柜台。我看到书架上有许多存放好久,好象从未动过的文艺书籍,于是就同营业员谈论起来: “这些书看样子存放好几年了吧?”“可不,打进来后就没人买过,少说也有三四年了。”“这个情况你们事先能估计到吗?”“当然可以。”“那你们不会不进吗?这样既可以避免资金积压,又能节省人力,物力、车力……”“你大概是刚进出版社不久吧。我们和你们出版社是包出包  相似文献   

6.
一场又一场演出。 “政治文艺”和“文艺政治” 演出是文艺报道的重要内容。 名剧、名角、名人,都是报纸文艺副刊吸引读者之处。 搞了十年经济报道之后,1992年秋天,我调到新华社教科文编辑室,任主任。其报道的分工范围大致相当于报纸的文艺部和科教部。这时我进新华社已经十  相似文献   

7.
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历来注重一个“情”字。广播文艺是富有个性特点、以声造型、以声传情的听觉艺术,播出的作品和听众欣赏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有“情”的广播文艺,可以起到桥梁作用,使听众与广播达到心灵上的沟通,缩小相互间的距离。缺少“情”,则不能牵动人心,不能引人入胜。所以说,广播文艺节目万万不可忽视这个“情”字。当然,广播文艺节目是  相似文献   

8.
并非小事     
某报有一篇报道,题目是《一个士兵与一座金矿》,由两位作者署名。这篇报道的结尾处写道:采访结束,再次看了看这位曾被“埋”在金矿之中的普通士兵,“我想,泰戈尔说得好……”明明是两位作者合写的报道,作者怎么成了“我”?读者应该把这个“我”看成两位作者中的哪一位呢?有一些记者与通讯员合写的报道或特约记者与通讯员合写的报道中,常常可以看到“记者看到”、“记者发现”这样的字眼。读者读这样的报道时,难道会对那位在稿件上署了名的通讯员视而不见吗?这问题其实好解决。两个或两个以上作者合写报道,若文中需要作者出现,…  相似文献   

9.
徐敏 《新闻战线》2023,(17):80-82
做好地区政务报道,是主流媒体的重要职责。提升地区政务报道的新闻价值,需精耕内容,以“政务”为核心,通过深入一线、梳理提炼内容观点来拓展外延,推出有温度、深度、高度的佳作。要将“有意义”与“有意思”有机结合,打造地区政务新闻融媒体精品。  相似文献   

10.
文艺作品的演出、展出报道需要有点“文艺味”。读者阅读这类报道不仅仅是要了解在何时何地演出了什么节目、展出了什么作品,还希望通过报道在不同程度上满足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文艺鉴赏水平。这是文艺报道的特点。由此,文艺报道必须精彩地反映出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唤起人们的美感和对艺术的热爱、追求。文艺报  相似文献   

11.
10月15日,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相似文献   

12.
文学艺术是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而,关于文学艺术的新闻报道就成了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报道有些什么特点?从事文艺报道的记者应当具备哪些特有的素质?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上述两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关于文艺报道的特点文艺报道是指对文艺领域新近发生的有社会反映价值事实的报道.它包括与文学、艺术等领域相关的一切有意义的人物行为、事件的反映.文艺报道的外延是极其广泛的,就其存在形式而言,它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戏曲)、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舞蹈、音乐、电影电视、图书出版等诸多方面的报道;就其反映内容而言,它包括文艺政策的报道、文艺活动的报道、文艺事件的报道、文艺人物的报道、文艺批评的报道等.笔者以为,文艺报道具有以下特点:一、思想性任何新闻报道都有一个导向问题,文艺报道也不  相似文献   

13.
高喜军 《视听界》2006,(1):167-169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要打造“以人为本,与您同在”的主流媒体新品牌,作为总台分支的文艺频率,也要以这一理念为基石,满足受众的文化娱乐需求。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历来是我们媒体的根本性问题。胡锦涛同志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这样要求代表了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也是我们做广播文艺工作的指导方针。广播文艺是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般文艺有着共同的方向和服务内容。但是,广播文艺有它的特殊的一面,即更注重广播文艺的新闻性和服务性。它要大力提倡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用文…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从报纸上经常看到这样一些消息,开头不是写“最近”、“日前”等含糊的时间概念,就是写“近年来”或“多年来”如何如何。前者多是事件性消息,用含糊的时间概念来掩盖报道事实的“事过境迁”;后者又多是非事件性消息,报道那些非一朝一夕形成的事实,却缺乏构成新闻的“由头”。如一家报纸报道郑州××区城郊农业上台阶的新闻,开头这样写:近几年来,郑州市××区委、区政府以服务城市为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作支撑,发展城郊型农业……。这样的新闻写法与工作总结有何区别?又怎能调动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5.
记者的意识─—首次采访两会的体会李勤人生有许多“第一次”。今年是我第一次参加两会采访,主要担任政协文教卫组的报道,侧重于文艺。就人民日报的两会报道而言,文艺不是重点。但我以为机遇难得,这种大型的会议报道,锻炼和检验的是记者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从题目...  相似文献   

16.
丽水日报曾经成功地报道过不少典型人物,但是过去的典型人物,大多是上级党委、政府已经定下基调,要求宣传的典型人物,报道这样“自上而下”的典型人物,往往有既定的程序,甚至连详细的策划都已经敲定。左秀俊事迹的报道却不同,可以说它是“自下而上”式的。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期的文艺园地中,性文学或文学中的性描写结出了累累的“硕果”,而从发展趋势上来看,则又有增无减、愈演愈烈。这种现象是好还是坏,这样作品是美还是丑,人们议论着、争论着,批评家们也从理论的高度对之进行抨击或辩护。我觉得目  相似文献   

18.
投稿杂说     
一些刚开始写作的同志,总爱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给报刊投稿?对此,我谈点粗浅看法,与青年写作者讨论。投稿应讲究“对号入座”经过辛勤的劳动,稿子写出来了往哪里投呢?全国的报刊多如牛毛,少说也有几千种。因此,投稿者必须精心为自己的稿子寻找“座位”。比如你给报纸的文艺副刊写稿,这就要认识到报纸的文艺副刊与专门发表文学作品的文艺刊物不同。文艺刊物上的作品,一般不  相似文献   

19.
缩影,是指可以代表同一类型的具体而微的人或事物。在各种传播媒体上,这种“缩影”所在多见。以一家大报的报道为例。该报某月头版头条报道了一省实施”双千万工程”,水地高产高效、旱地稳产稳收的经验。整篇报道不到800字,报道的导语近200字描写了一个村庄的情况。导语得出的结论说,这就是该省实施这一工程的“缩影”,尔后便是几条现成的“经验”。应该承认有些经验性报道空洞无物,从概念到概念,令人生厌。这种“缩影”在一些经验性还评性报道中,作为一种写作手法和技巧,对新闻写作进行改革与探索,应当说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样…  相似文献   

20.
来到《钱江晚报》时间不长,却很幸运地参与了文艺部策划的一系列“三贴近”报道,让我从另一个层面上感受到,原来风花雪月的文艺报道,也可以做得如此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