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蝇蛆处理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不仅能够缩减污泥体积,降低污泥含水率,达到污泥减量化的目的,还能生产蝇蛆蛋白,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试验首先通过改变污泥的通透性、含水率等因素,对比获得的鲜蛆重量,得出了污泥培育蝇蛆的最适宜生长条件。其次,利用添加辅料后的污泥培育蝇蛆,通过改变蛆料投入比例对单位污泥可获得的最大生物量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每1kg污泥在添加50g麸皮辅料后更利于蝇蛆生长,添加辅料后的污泥每1kg最多可获得127.4g鲜蛆。同时,经蝇蛆处理后的污泥物理性状也得到了改善,分散度有所提高,更利于堆肥处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大幅度增加,城市污水厂的污水处理量也快速增长,在污水厂对污水进行处理后会产生大量的污泥,这些污泥的处理方式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污泥的处理方式主要以污泥浓缩和脱水、污泥堆肥农用、污泥填埋为主,这些污泥处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污泥的去向问题,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城市污水厂的污泥处理技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介绍了当前社会上污水厂普遍使用的几种技术方法,对污泥处理思路、我国城市污水厂污泥的性质和处理、处置现状做了分析,旨在对污泥的处理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带动污水处理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技术是现在新兴的污水污泥处理技术,在我国南方应用较广。人工湿地技术将人工湿地和污泥干化床技术相结合结合成一种新型的污泥处理系统。利用人工湿地技术,通过植物(主要是芦苇)、微生物、阳光、风等的作用稳定污泥,进而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将芦苇或其他湿地植物种植在铺设有填料层的人工湿地中,周期性的将含水污泥排入其中,使污泥分布于湿地表面。污泥中的水分经过渗透作用流经污泥层和填料层净化后,经排水管流出。剩余污泥可经过蒸发等作用继续脱水稳定,从而将污泥转化成具有农用价值的肥料。本文主要研究污泥干化芦苇床渗滤液氨氮变化特征。通过周期性取样,记录,实验等来确定污泥干化芦苇床渗滤液氨氮的变化特征。最终比较出得出污泥渗滤液氨氮的变化规律。为芦苇床技术实验作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人工湿地技术是现在新兴的污水污泥处理技术,在我国南方应用较广。人工湿地技术将人工湿地和污泥干化床技术相结合结合成一种新型的污泥处理系统。利用人工湿地技术,通过植物(主要是芦苇)、微生物、阳光、风等的作用稳定污泥,进而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将芦苇或其他湿地植物种植在铺设有填料层的人工湿地中,周期性的将含水污泥排入其中,使污泥分布于湿地表面。污泥中的水分经过渗透作用流经污泥层和填料层净化后,经排水管流出。剩余污泥可经过蒸发等作用继续脱水稳定,从而将污泥转化成具有农用价值的肥料。本文主要研究污泥干化芦苇床渗滤液氨氮变化特征。通过周期性取样,记录,实验等来确定污泥干化芦苇床渗滤液氨氮的变化特征。最终比较出得出污泥渗滤液氨氮的变化规律。为芦苇床技术实验作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城市污水处理厂在解决污水问题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污泥处理处置问题。如何选择科学高效的污泥处置方法,使污泥变废为宝,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技术及如何选择合理的污泥处置方法,提高污泥处置率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浓缩后的生污泥和熟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与FeCl3联合预处理,研究其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主要考核指标为污泥比阻。结果表明,超声波与FeCl3联合预处理不论对生污泥还是熟污泥,污泥的脱水性能均得到改善,但对生污泥脱水性能的改善效果要优于熟污泥。当FeCl3投加浓度为1800 mg/L,超声波为6 min,0.3 w/mL时,生污泥的污泥比阻可降至0.24×10^9 s2/g,较单独投加FeCl3处理,污泥比阻可降低47%;而对于熟污泥,超声波2 min,0.4 w/mL,联合其最佳投药量2400 mg/L污泥比阻可降至0.48×10^9 s2/g,与单独投加FeCl3处理相比,仅降低7.4%。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很多国家的专家学者相继发明了对污泥处置的新工艺与新措施,也逐渐得到了应用。国内很多城市在对污泥处理过程中,没有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以致出现污泥处理技术设备差、处置投资少等混乱状况。我国对污泥依然处在填埋以及土地利用阶段,只有创新污泥处置方式,才能使污泥资源化。对国外污泥干化设备制造技术分析研究,对提高国产化污泥干化设备技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污泥处理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对处理污泥的质量有了高的要求,并且对处理污泥的经济性、有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新时期对污泥处理工艺的要求,关键是要正确认识污泥的性能和特点,然后选择恰当的工艺方法。本文在概述污泥内涵、处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对较为先进的污泥处理工艺做了深入的分析,希望对改进污泥处理工艺起到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污泥作为一种固体废弃物,已经成为继城市垃圾污染的第二大固体废物污染源。传统的污泥的主要处置方式有填埋、焚烧、排海、农用等。但是传统的处理方法也存在一些弊端,无法对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不能满足现在对污泥处理的技术要求,因此对污泥处理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研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我国目前污泥处理技术现状进行介绍,对比了传统污泥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污泥处理新技术进行了介绍。污泥的处理处置应从环境污染、卫生安全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具备能源回收利用的污泥处理新技术将在污泥处理处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这些技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应用前景却十分光明。  相似文献   

10.
阎延 《科技风》2011,(7):225
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副产物,污泥堆肥的土地利用是污泥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最经济可行的方式,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由于近年来污泥产量不断增大,污泥堆肥的应用范围也在增大,为保护生态环境,对污泥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的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王志永 《内江科技》2006,27(2):131-131
油田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泥,如何处理油田污泥是油田科技工作者们一直探索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污泥回注”污泥处理方法,并结合油田生产实践,在临南油田开展了污泥回注工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六安市污水污泥处置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才兵 《科教文汇》2009,(28):279-280
六安市城北污水处理厂日处理市政污水能力为8万m3/d,日产污泥约64t/d,污泥处置问题已经甘益严重。本文通过对六安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现状、污泥特性、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当前的污泥处置技术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六安市今后的污泥处置方案:首先考虑采用农用的方式进行处置,剩余污泥,考虑固化后卫生填埋方式进行处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剖析了污泥堆肥的原理,对市政污泥堆肥的可行性以及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就污泥堆肥工艺的主要影响因子,如调理剂、微生物等对污泥堆肥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污泥堆肥施用可能产生的重金属危害。总体来说,出于安全性考虑,污泥堆肥用于园林绿化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在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中,污泥脱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它是污泥减量的主要手段,对后续的污泥处理具有直接的影响。对此,本文分析了不同工艺下污泥脱水的效果,并探讨了不同工艺下影响污泥脱水效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污泥的处理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处置一直是我国污水处理的一大问题,污泥处理占污水处理运行费比列大,处理处置不当还对环境造成污染,从费用投资、环保及污泥处理技术开发看,妥善处理污泥意义重大,污泥的资源化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阐述了对污泥焚烧法的发展历史、污泥焚烧的常用工艺设备及特点、污泥焚烧后的二次污染物排放及控制、污泥焚烧的综合利用,指出焚烧法是处理石油化工企业含油污泥的合理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于我国污泥处理技术的调查和研究,针对于我国的污泥处理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污泥一旦处理不当,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如何处理污泥与国际污泥处理热干化问题相结合看待,对于我国污泥处理的相关公司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希望我国污泥处理问题能够在不危害环境问题的情况下节能高效、对于热干化的调节以及对于圆盘式污泥间接热干化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和设备维护进行新一轮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污水处理厂污泥成分的基础上,了解污泥对环境的有机养分及其土地利用的有效性、污泥对环境的污染,提出污泥处理处置的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从循环经济理论出发,针对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难题,以衡水市污水处理厂为例,结合衡水市的具体情况,探讨了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各种处理处置方案,提出:现阶段衡水污泥应以堆肥发酵和农业利用为主,将来随着污泥量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污泥焚烧将是污泥处理处置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这几年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速度很快,而与此同时,城市污染也在加重,大量污泥不断产生,因而将污泥无害化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含水率特性是污泥无害处理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需要积极研究探讨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关键因素,这将有利于污泥的强化脱水,增强其安全管理。本文主要分析了多聚物浓度、超声波等因素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