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参与网络热点事件的方式依照不同的参与程度可归纳为五个层次:关注热点新闻,参与网络热点事件的讨论;发布网络热点事件的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发表政策建议等;采取行动,网上网下形成合力。参与网络热点事件体现着大学生对社会公共事务的责任感,但也容易出现网络感染和群体极化现象。高校应以大学生关注和参与网络热点事件为契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社会转型的现状,以合理的方式进行公共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自身的特点与网络技术特点的契合,使得他们容易通过网络产生统一的、偏激的舆论情形,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而我国高校在网络舆情监控方面存在的不足,又为这种"网络——现实"模式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因此,要有效预防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发生,要在网络制度、网络道德的建设,自动化网络监控系统,高校教师的网络舆情监控意识和能力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学习能力较强的互联网新生力量,越来越多地将网络作为话语表达和利益诉求的渠道。学习者权力在客观上已经逐步形成,并主动谋求在高校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借助群体极化效应形成舆论强势倒逼高校给予回应。高校应当主动探索大学生参与高校治理的有效路径,通过倾听学生的网络表达,及时关注本校学生的舆论动态;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建立网络事件预警机制;重视学生的网络赋权行为,引导学生理性参与高校治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对大学生群体的抽样调查数据,通过回归分析识别和量化了同侪效应在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在剔除其他个体特质的影响后,大学生网络群体事件参与的同侪效应显著,建议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机制应为"堵疏并举、以疏为主"。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网络利用率较高的群体,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对网络信息的关注使他们成为网络舆情的主要生成力量和影响对象。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与网络舆情的推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构建网络环境下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防范体系,对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学生群体对于自身利益的诉求方式逐渐出现多元化趋势,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社会活动参与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面临着全新的形势。本文针对高校群体突发性事件建立的预警平台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网络突发事件预警平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90后的大学生群体,有着自身的时代特点和烙印。目前我国高校中大学生群体突发性事件频繁发生,使得其应对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了解大学生群体突发性事件的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建立起预警机制、信息公开制度、采取"多层次、网络状"应急联动模式,教会学生正确地应对方式以及柔性化处理各种矛盾,才能有效避免大学生群体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高校稳定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大学生群体利用网络获取政治信息、利用BBS论坛表达诉求、利用网络发起现实活动等网络政治行为,直接给高校的稳定带来了新的挑战。与传统政治参与相比,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具有不同的方式、途径与特点,对高校稳定构成“双刃剑”式的影响。面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实.我们应积极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化、制度化、理性化,促进高校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太原大学学报》2017,(3):81-86
高校群体性事件是大学生同质化文化心理在个体情绪化因素引诱下发生的心理共振,是大学生群体性心理积怨在个体化偶发事件的强烈刺激下的剧烈表现。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关注大学生的个体化诉求,引导大学生对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情感支持与价值认同;加强舆情监管与大学生群体心理干预,构建大学生群体性心理突变与情绪传染预防机制,内外"双防"才能有效降低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0.
重大灾难事件会直接或间接地给人群的心理带来严峻考验,大学生本身面临较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文章通过分析灾难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提出高校大学生心理援助的干预机制,目的在于预防和减少重灾后大学生群体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帮助大学生尽快地恢复心理健康,更好地恢复和维护灾难发生后高校的教育秩序.  相似文献   

11.
李彦栋 《考试周刊》2009,(22):55-55
预防和避免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发生是维护高校平安的重大问题,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共青团与青年联系密切的优势,积极探索和建构共青团预防大学生群体事件发生机制是具有深远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作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群体,其网络政治参与的水平和程度,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文章对承德市5所高校的23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部分学生干部进行访谈,分析承德市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进而探寻促进承德市大学生健康、理性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通过分析得出承德市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水平偏低。基于此,文章建议政府扩充大学生网络参政渠道、媒体加强政治知识的引导、高校加强思政课的建设、大学生增强自身的政治素养等,以此来提高承德市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水平以及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通过网络表达诉求。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诉求表达的内容、原因,以及网络诉求表达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认为必须开辟多种诉求渠道,培育高校网络"舆论领袖",建立果断应对的诉求处置制度,才能发挥高校学生网络诉求的正面效应,避免学生个人偏激行为及恶性群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突发性群体事件对高校教育有很大的影响,而高校突发性群体事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需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化解高校突发性群体事件,才能够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给社会发展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文中,笔者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化解作用,使思想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实践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学生群体网络道德事件频发,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加强和改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已经是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点方向,如何运用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塑造大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品质,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探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应对是高校维稳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网络舆情在特定条件的催生下极易演变为危机事件。研判薄弱、反应滞后、冷处理为主、评估散碎等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着力于分解事件发生环节的纵向"阻断"机制构建和分化事件参与群体的横向"切割"机制构建,辅以校园网络管理的创新、公信力的增强、自我形象的调试修复、利益诉求渠道的健全等软环境建设,是确保高校应对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进入新世纪,互联网开始在我国逐渐普及并壮大,网络文化全面兴起,网络信息传播范围和速度在不断扩展和加速.如今世界上发生的热点事件,会在第一时间呈现在公众面前,而公众对事件的评价也会在网上快速传播,如此便形成了网络舆情.高校大学生是网络使用者中较大规模的群体,网络舆情往往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如何顺应网络时代发展、正视网络舆情影响、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是当前高校需要着重把握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要建设和谐平安校园,就要对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必要的预防和监控。只有对高校网络性群体事件进行透彻分析,才能提出卓有成效的对策,从根本上杜绝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大学生群体是青年中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正在悄然发生着质的变化。许多学生在遇到压力、困惑时往往通过网络表达心情、舒缓压力,或者通过网络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在一些重大的活动和事件发生时,他们会到网上发表评论,进行特定群体内部的发言和辩论,并在此过程中形成群体的文化认同。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对他们的影响,一、网络环境为大学生带来的机遇首先,网络有利于大学生多元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网络应用的主力军之一,是参与网络舆情的重要群体。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厘清大学生网络舆情内涵、把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点、探寻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路径,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