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纲要求]1.集合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2)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3)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4)会用集合的有关术语和符号表示一些简单集合;(5)掌握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相似文献   

2.
〔考纲要求〕1.集合(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2)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3)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4)会用集合的有关术语和符号表示一些简单集合.(5)掌握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2.简易逻辑(1)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意义.(2)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关关系.(3)掌握充要条件.〔重点解读〕集合是中学数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基础问题往往体现集合的概念、运算、语言及简单的运用,而集合经常作为工具,广泛应用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及曲线、轨迹等知识,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简易逻辑是高中数学…  相似文献   

3.
数学科《考试说明》要求考生: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全集和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集合.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下面介绍高考集合与简易逻辑试题的考点及其解法分析.考点1 求集合元素个数例1 (2000年新课程卷高考题)设集合A={x|x∈Z,且-10≤x≤-1},集合B={x|x∈Z,且|x|≤5},则A∪B中的元素个数是(  )(A)11. (B)10. (C)16. (D)15.解析:对任意两个有限集合A,B,则有card(A∪B)=card(A)+car…  相似文献   

4.
一.了解考纲要求,掌握考试内容 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相似文献   

5.
集合的初步知识 ,是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 ,是学习函数及其他后续内容的门坎 .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集合中的许多概念 ,如子集、空集、全集与补集、交集与并集等都是以元素来定义的 ,所以认清元素的特征和性质 ,并从元素入手是学好集合知识的关键 .为此 ,我们要明确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 ,明确集合中的元素有多少 ,学会判断某元素是否是集合中的元素 ,学会求解集合中待定的元素 .一、明确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例 1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x∈ R| x =2 n - 1,1≤ n≤ 5}是一个有限集 .(…  相似文献   

6.
第一模块函数(一)集合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空集、交集、并集、全集、补集的概念; 2.正确运用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符号; 3.掌握集合的表示法; 4 掌握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例1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φ∈{0} B.φ=0 C.(?)Q D.3.14≠{π)  相似文献   

7.
一、内容上的比较(仅比较江苏版教材数学1及数学2.)江苏版教材数学1第一章集合:1.集合的含义及表示2.子集、全集、补集3.交集、补集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1.函数的概念和图像(1)函数的概念和图像(2)函数的表示方法(3)函数的简单性质(单调性、奇偶性)2.指数函数3.对数函数4.幂函数5.函数与方程6.函数模型及应用探究案例:钢琴与指数函数实习作业现行教材第一册(上)第一章集合:1.集合的含义及表示2.子集、全集、补集3.交集、补集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解法5.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阅读材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简易逻辑:1.逻辑连接词2.四种命题…  相似文献   

8.
集合的知识对于数学教育的现代化究竟起着什么作用呢?它在数学课程中的地位究竟是怎样的呢?本文从四个方面来加以说明.并且着重谈谈集合在近代数学的重要地位.一、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可以直接渗透到中学数学内容中,以利于加深对有关内容的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包括集合、子集、空集、原集等,集合的运算包括交、并、补等,它们都可以直接用来处理中学数学课程中的许多课题.例如,在中小学里学习的数就是自然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复数集C中的元素;平面几何的对象是点、直线,它们也可以看作是某种集合(点集、直线集合)中的元素.因此方程(组)、不等式(组)的解也可以用解集来说明.  相似文献   

9.
集合运算指的是集合的交、并、补.由于集合是进入高中阶段数学的第一个学习内容,彻底掌握、不留隐患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但集合的运算又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运算中常易出错,因此特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六点.1.认清集合的元素集合是由元素构成的,认清集合的元素,对于处理集  相似文献   

10.
一、基础知识精讲1.相对补集:称属于A而不属于B的全体元素组成的集合为B对A的相对补集或差集,记作A-B.2.由n个元素组成的集合的所有子集个数为:2n  相似文献   

11.
数学科《考试大纲》要求考生 :①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 ; 了解空集、全集和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 掌握有关术语和符号 , 能正确地表示集合 .②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 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 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 .  相似文献   

12.
<正>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第一章中的集合概念及其基本运算的学习内容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如何避免无谓失分?这就需要同学们在集合学习中关注几个地方,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一、几个注意点1.注意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集合中的元素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  相似文献   

13.
《考试》2007,(Z2)
【考点聚焦】考点1:集合中元素的基本特征,集合的表示法,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集合的交、并、补运算。考点2: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分式不等式的解法。考点3: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的相关概念,真假命题的判断,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反证法的证题思想。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通讯》2006,(4):4-11,I0001-I0004
实质追索 集合与简易逻辑是中学数学和后继学习的基础,也是支撑现代数学大厦的基石。高考要求: ①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相似文献   

15.
考点聚焦1.高考对集合与简易逻辑的考查突出如下几点:考查集合本身的知识;把集合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考查对集合语言与集合思想的运用能力;以代数、三角函数或几何等内容为载体,考查逻辑知识的运用,即判断命题的真假以及两个命题的充要条件;考查补集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2.高考对命题的考查主要有:一是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的等价性,二是充要条件的判定.3.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高考必考内容.考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单独考查,二是作为中间过程常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或解析几何等综合进行考查.4.…  相似文献   

16.
集合,是学习函数及其它后续内容的基础.集合,由元素组成,元素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集合中的许多概念,如子集、空集、全集与补集、交集与并集等都是由元素来定义的,所以学习集合,要从元素入手.  相似文献   

17.
课题1 集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 集合列上(下)限集的定义定义设{A_a}是给定的一个集合列,由属于{A_a}中无限多个集合的那些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列{A_a}的上限集,记作(?)A_a,即:(?)A_a={x|存在无穷多个A_a,使x∈A_a}.除了有限多个集合外,由属于{A_a}中每个集合的那些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列{A_a}的下限集,记作(?)A_a,即(?)A_n={x|存在N,当n>N时,有x∈A_a}.显然(?)A_a(?)(?)A_a.如果(?)A_a-(?)A_a,则称集合列{A_a}收剑,其极限为(?)A_a=(?)A_a=(?)A_a.  相似文献   

19.
1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绝对值不等式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进一步熟悉集合知识的应用及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教材的设计是“化陌生为熟悉”的思想,通过对“三个一次”的研究,即对学生熟悉的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的图象和根的探究,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得出有别于用代数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去研究探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进而对“三个二次”(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研究,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相应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关系从图象上观察读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再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得出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可以简称为图象法.应该说“三个一次”是引子是预备知识,“三个二次”的相互联系和转化才是关键,是研究的核心.(3)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难点是解集的确定.(4)教参书安排了一个课时,但是在教学实践中通常要三个课时才能得到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2考情分析一元二次不等式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一是以集合为背景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是对所含参数的讨论一并考查“三个二次”的知识;三是与其他知识综合交汇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相关知识.3学情分析这...  相似文献   

20.
高慧明 《新高考》2004,(9):19-21
集合、子集、真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属于、包含、相等关系;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充要条件的判断;绝对值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