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墉 《出版参考》2010,(10):10-10
有位读者写信给我.劈头就问:“您说自己的处世原则是不负我心,不负我生,又讲‘世间本无法,法在我心’,这表示您什么都不信,只信自己了。”  相似文献   

2.
李城外 《湖北档案》2005,(10):30-31
李:张老,沈从先生逝世已经整整8年了。他生前可是料想不到.今天我们鄂南人进京访问您.了解他在咸宁干校的经历。我访问了一些中国作协的名家.不少人建议一定要采访您。  相似文献   

3.
清晨,让我轻轻地推门声来唤醒沉睡了一夜的你。想问声您休息得还好吧! 让我为您打开窗,拉开帘,让清新的空气和煦阳光洒进你的房间.想跟您说一声早安!  相似文献   

4.
李:邓老.有幸在北戴河见到您.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邓:你们右宁研究“五七”干校.很有意义、它实际记录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有一定特征的典型事件,特别是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知识阶层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5.
李城外 《湖北档案》2010,(11):30-31
李:高老.今天上午参加萧乾先生诞辰百年座谈会.有幸在中国现代文学馆见到您,才有机会上门访问。我从1978年开始订阅《世界文学》至今,受益颇多;没想到今天终于能面对面对您这位老主编作一次访谈。  相似文献   

6.
赫鲁晓夫问我:“毛泽东刚才是不是在骂我?”我不便直译.只好说:“毛泽东说的是生气的话,但他不是骂您。”他半信半疑地看着我.又看着毛泽东。也对我低声说出一句难听的俄语  相似文献   

7.
个人秀     
1.您在印刷业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入行时间?现在您从事的工作和岗位是什么?我在印刷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小型私营印刷企业做电脑制作.每天的工作就是印刷排版及简单文件制作.入行时间是2000年.现在为天津市好彩数码印刷有限公司小白楼店店长。  相似文献   

8.
人在职场     
1.您在印刷业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现在您从事的工作是什么?现在从事的工作就是我在印刷业的第一份工作,其实.在此之前,我是政府公务员,应该说完全是一个外行。在转入印刷行业的过程中.我是按照其他行业的管理经验进行“比较”管理的,这主要是基于其他行业和印刷行业的共性.即两者都属于服务行业。此外.在工作中我也在不断地学习,一方面通过书本自学.以及熟悉每个岗位,并不断进行分析归纳,另一方面发现并挖掘客户的需求.由客户的需求指导生产。通过主动学习,不断总结.最后形成相对完善的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9.
冷凇 《声屏世界》2010,(2):19-20
冷凇:约翰娜女士,您好!2009年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纪录片选片会.很荣幸地邀请到了您作为评委参会。2008年您来过中国国际纪录片选片会,观看了数以百计的中国精品纪录片.此届您也看了差不多100部最经典的全国优秀纪录片.给您留下什么印象?您认为与2008年相比有何变化?约翰娜:首先的印象是中国的纪录片在坚持多元化发展。我欣喜地发现,中国纪录片在艺术把握能力上更加“自由”了,许多纪录片的社会批评和批判意识更强了。  相似文献   

10.
1.您在印刷业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现在您从事的工作和岗位是什么? 到恒晟图文工作是我第一次接触印刷业。进入这一行业其实非常偶然。当时恒晟图文正处于第二次发展的机遇期.他们认识到管理对于一个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性,打算加强管理。而之前我在很多行业的工作经验和积累让我有兴趣也有信心做好这份工作。同时.我认为身在这样一个行业和企业,我们有可能、也会有能力为这个行业制订规范和标准。这些工作是我以前所没有经历过的.对我是一个挑战。所幸的是,恒晟图文接纳了我这个“门外汉”,我成为恒晟图文发展过程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外聘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11.
李:金先生,我最近又从《史学家自述》中读到您的文章,便来和您联系。听说您在咸宁干校的经历比较特殊,今天冒昧打扰,请多包涵。金:没关系,欢迎你。向阳湖文化人作家、艺术家不少,治史的不多。我近日正为中央起草文件,完全身不由己.今天不知明天忙什么。你大老远赶到这里,实在辛苦,  相似文献   

12.
人在职场     
1.您在印刷业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现在您从事的工作是什么?我1995年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印刷技术专业,同年分配至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法合资CMB(嘉多宝)包装有限公司印刷部.从事印刷机操作,进行实际生产工作。后来从事印前技术工作多年.现在在北京高术科技集团产品部负责色彩管理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13.
李:周老。我来自湖北省成宁市.我们那里的向阳湖是文化部的“五七”干校.也是您的连襟沈从文先生“文革”下放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采访者:郭镇之(Q);受访者:文森特·莫斯克(A)①访谈时间:1999.5.25Q:莫斯克博士,能告诉我有关您职业生涯的一些情况吗,特别是您研究的领域,A:我研究传播已经有30多年了.我在哈佛大学得到社会学的博士学位,并一直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先是在美国,后来是在加拿大。我的研究领域基本上是传播的政治经济学、传播政策,以及传播信息的技术给社会带来的冲击等.我开始研究新媒介时,最初研究的是有线电视和电脑传播.虽然这个领域现在已经扩展,但基本的问题仍是相同的.政治经济学提出的问题是要理解在传播生产…  相似文献   

15.
从参加《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以来,就像和您事先约定一样,每月准时重逢相见。《军事记者》,认识您,才发现您知识渊博,是难得相求的好老师。和您每次见面,都让我有新的收获,这更坚定了我的等待。您知道我在等您吗?因为等待让我更注重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我才能和您交流,才能真正地了解您,才能明白您讲的道理。那是您无数次实践后的真理,那是您多年知识的汇聚,那是您辛勤耕耘后的硕果。您知道我在等您吗?因为等待,我被战友们挂上了“痴情人”的绰号。但我从不介意。是您改变了我,让我从无聊的游戏中走了出来,让我从侃大山中走出来,让我从空虚时…  相似文献   

16.
想念奶奶     
奶奶,您真的离开我们了吗?我相信您没有走远,可为什么不与我们梦里相见?您可知道,我们想您啊,您的孙女儿想念您…… 一个个夜晚,我总会想起您,想起您我就会泪流满面、不能自已,我担心您会冻着、担心您会背疼,我想给您掖掖被窝、捶捶背、揉揉肩,我想给您买可口甜软的糕点……可这都再也不能了……奶奶,您可知道,您的离去使多少人心痛难过?常常念叨您的不仅是您的子孙,还有我们的亲戚、朋友、街坊邻里,想起您无不唏嘘叹息,留恋难忘.  相似文献   

17.
大约前年.电视剧《雍正王朝》播出期间.有一位边远省份出版社的编辑不速而来,兴致勃勃对在病榻上的我讲:“我们总编来电话,先生的小说章我们包揽出版。不要您出书号费,一切费用全免。稿酬按规定最高的付给:”我不禁哑然失笑,回说:“多承厚意,实在感谢您和总编。不过您来迟了。”  相似文献   

18.
李:罗老,你们这栋楼住有30多位文物战线的老专家.他们几乎都曾下放鄂南的向阳湖.我想请您介绍几位值得宣传的邻居。  相似文献   

19.
“我喜欢肖像.可是您是怎么做到的!?——您笔下的那些面孔就像宇宙般博大.像风景般壮丽.像创世纪般伟大!”。以上这段话是从2006年在巴黎举办的蒋文兵绘画艺术展览留言簿上摘录的。2006年蒋先生画展在法国巴黎展出引起强烈反响.可谓好评如潮.能在世界艺术之都有此轰动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人在职场     
1.您在印刷业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现在您从事的工作是什么? 2.在工作中您最喜欢什么? 3.在工作中您最不喜欢什么? 4.您所在的公司最近在研发什么新技术、新产品? 5.您在工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6.您现在最关注什么发展趋势? 7.在知识经济社会,实现印刷生产的数字化已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贵公司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您对推动我国印刷业的数字化生产进程有何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