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永恒的主题,物理"课题研究"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围绕物理"课题研究"中的创新意识培养,应该把握创新意识培养的实质和目标,从培养学生创造,创新的非智力因素入手,从培养学生浓厚兴趣,探索精神,物理研究的思维、方式、方法着眼,制定相应策略。在物理"课题研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教育思想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的精髓.其创造性教育思想,以创造力培养为主旨,对当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依据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阐述了教育需要创新,并从"让生活走进课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让学生走进社会,开发学生创新潜能"、"让学生参加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介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教育的特征是创新教育,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已明确指出: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高度重视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积极探索如何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也是造就"创新人才"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学生职业"软能力"的构成要素出发,寻找培养学生职业"软能力"的途径,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品质的熏陶、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创新创业心理的培育,可以从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角度去实现学生职业"软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成要素,并在高职院校中进行实践,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探索了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软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人格的主要阵地,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改变既有的教学策略。一、转变教师自身的思维方式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为了开发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调整知识结构,优化思维方式,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途径是是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转变"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实现培养学生创  相似文献   

6.
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都致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创新教育。综观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他的教育观始终贯穿着求知创新。他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新课程倡导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它涵盖的内容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教育不仅需要教给学生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学校作为创新教育的摇篮,就要根据先进教育理论和创造性教学的科学原理,遵循人的创新活动的心理发展规律,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塑造学生创新人格,培养创新型人才。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相似文献   

8.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探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施策略。本文就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鼓励创新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智能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始终坚持把索质教育、创新教育理论贯穿于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在教学改革中大胆创新,拓展学生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呢?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已转变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创新素质.创新教育是在创造教育思想基础上,根据"创造学"和"教育学"原理,针对传统教育中有碍人的创造力提高的问题而提出的.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给"创造者"-学生提供创造的环境,积极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的人格物质",以发挥其创造的潜能,从而有创造的行为或结果.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我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的.  相似文献   

11.
培养创新人格为核心的就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手段是对创新思维进行激发,对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意识、精神和基本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和谐发展,以上为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创新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职业学校中的计算机教育,提倡创新教育。其中的创新,除了指学生进行一些发明创造,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新的知识、技能,让学生超越自我,打破局限,创造"新"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燕斌 《家教世界》2012,(12):65-66
本文从当前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开始着重论述创新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指出培养人才最重要是培养创造力",为培养创造力而教"已成为教育的倾向。揭示与传统"应试教育"相比,创新教育是以开发创新性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  相似文献   

13.
陈嘉庚先生为集美学校订立的"诚毅"校训,是培养创新人格的基础。"诚"是对做人的基本要求,教育学生做人以诚,诚实守信,有利于养成学生诚信的学术道德;"毅"是对做事的基本要求,教育学生克服困难,毅力而行,对培养学生勤奋精神,立志科学创新具有重要作用。继承陈嘉庚先生"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华磊 《成才之路》2014,(22):87-87
正中职物理教学中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改革实验教学、精心设计习题和加强教学设计这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在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的新形势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  相似文献   

15.
严永红 《教书育人》2012,(28):67-68
"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而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塑造创新人格的关键。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小环境,也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归属地,营造提倡创新、乐于创新的班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激发创造潜能。因此,班级管理要创新,班主任在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优秀创新型人才,这是学校教育奋斗的目标,也是班主任的奋斗目标,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一、什么是创新人格创新人格是指培养和发展有利于创新意识开发、创新精神彰显、创新能力强化的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16.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贯彻新课程教材的一个重要目标.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种趋势,也是我国当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要求。围绕着"创新教育",我们大连市甘井子区金家街第二小学校进行的研究活动,前后历时十多年。从"十五"期间,我校就进行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十一五"期间,我们进行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研究;步入"十二五",我们又进行了"小学创新教育特色化建设"实践研究。伴随研究的进程,我们深刻认识到创新教育要通过学校教育的各种渠道去落实,其中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当然也是实施创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全民族创新能力的培养,希望在于教育,即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而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主阵地,更是创新发展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求"新"、求"变",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以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9.
针对创新实践教育中存在的学生自主性欠缺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围绕"发展是创新的源泉、能力是创新的核心"理念,提出"发展—能力"驱动的本科创新实践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强化院、中心、系、学生社团4方联动,建立"发展分类—思维启蒙—知识培训—能力培养—重点培育"的5阶段培养生态链,搭建"创新课堂—实验中心—实践基地"3层次多元化创新实践教育平台,将创新实践教育贯穿于水利工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取得成效显著,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指通过教育的引导者即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的人格品质",以发挥创造的潜能。教师可通过课程内容及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