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某市一小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走上黄泉路之事件,而引出的“如何培养、锻炼孩子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能力”这一问题,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研究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任正臣老师和研究社会问题的朱力老师就此问题作了如下解答。任老师说,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而自杀的问题是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学生缺乏挫折感。其实,挫折是人生的一  相似文献   

2.
孩子转到新的学校,上六年级了。每天孩子回家,总要抱怨新学校的语文老师太古板,英语老师讲话快,数学老师粉笔字小……在他的眼里,一切都没有原来的小学那么好。这不好,那不好。这是厌学的苗头。我内心非常着急。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自己的校园、不崇拜自己老师的学生能有多好的  相似文献   

3.
有时候,学生讨厌某位老师,而老师也同样会不喜欢这个学生。身为父母的人,对于孩子不受老师重视,当然会感到不满,这是人之常情。例如,就读于三年级的明明的母亲,觉得明明在学校的情形好像不太对劲,心里一直很介意,觉得明明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有一天,明明从学校回来,她立刻上前问:“今天怎么样?”明明回答:“一点都不好,今天我拼命举手,老师却不叫我。”做母亲的一听,再也忍不住了,立刻打电话到学校,劈头就把老师斥责了一顿。  相似文献   

4.
孩子转到新的学校,上六年级了。每天孩子回家,总要抱怨新学校的语文老师太古板,英文老师讲话快,数学老师粉笔字小……,在他的眼中,一切都没有原来的小学那么好。这不好,那不好!这是厌学的苗头。我内心非常焦急,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自己的校园、不崇拜自己老师的学生能有多好的成绩。我非常担心孩子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的有效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是一种表面现象,其背后潜藏着许多因素:有的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不爱学习;有的学生基础差,不好学习;有的学生学习方法有问题,不会学习,等等。除此之外,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50%以上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吸引力不足是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和厌学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让学生爱上这门课?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课堂的教学,使学生充分感到有趣、有用、有为和有得。一、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取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学习活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魏书生教学研讨会上,魏老师讲了一个故事:一位中国同行问一位外国老师一个对我们来说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你们学校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想不到这位外国老师被问得一脸茫然和惊奇,诧异了好半天才回答说:“我们学校没有好坏学生之分。”中国老师又问:“学习不好总是差生吧?”“不!”回答很干脆果断。“有的同学外语成绩不好,可他刚来的时候一句也不会说,他已经作了很大的努力,也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不能叫缺点,这是优点。”外国老师的这种与中国老师截然不同的评价方式,留给了我们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上看到:大连一位教师赴美执教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告诉中国的老师们,善待我们天使般的孩子吧,和中国课堂相比,在美国的课堂上课就像在天堂一样。这位教师在给她曾经执教过的学校同事的信中说,美国的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非常平等,绝不会因为哪个学生家里有钱而另眼相看,也不会因为学生学习不好而歧视他(她)。在美国老师看来,一个学生学习不好但有特长或是生活能力强,这个学生和其他学生是一样的。学生犯错误,他们认为这只是成长中的问题,儿童犯错误连上帝都会原谅。这位老师的感慨引人深思。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传统…  相似文献   

8.
<正>相信我们每个接受学校教育的人都知道,每个班都有"好生"、"差生",无论你身处何地。大部分老师都会在心里给自己的学生贴上标签,哪些学生是班里的"尖子生",哪些学生是班里的"中等生",还有,哪些学生是给班级拖后腿的"差生"……老师们对这些了如指掌。当然,差生与好生的待遇相差很多。一、差生与好生的区别待遇一般情况下,老师往往比较喜欢好学生,因为好学生听话认真,成绩好;而差生成绩不好,常惹麻烦,老师不容易接受。这是当今教育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物理化学在化学系各门课程中,是难度较大的,而相平衡一章中的相律和相图,在物理化学整个教材中,又是比较难的一个环节.同时我们学校物理化学实验室,又缺乏这方面的实验条件和实验设施,学生无法从直观方面去理解,对这一章的教学如果不进行认真的探讨和改革,学生学习起来将难以适从.我曾经在一九八四年全国师专物理化学教学研讨会兰州会议上,与其它学校的物理化学老师进行这方面的讨论.相当一部分学校的老师认为这部一分的一些内容,教者难懂.学者更不好懂,有些学生听课就象听天书一样,有些学校索性把这部分的一些内容删去,也有些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对学生不作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一 次参观一所名校,一进门我就被一则“没有教不 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标语给震住了。 近年来,虽然事实已证明该校教育成果辉煌,但这则标语至今仍让我心里犯嘀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吗!”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就学生的学习而言,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老师只是促使学生变化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若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理念之下,学生的进步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教,则学生的学习势必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教师也只会是一味地去教。这种失去了学生主体能动作用发挥的教…  相似文献   

11.
在学校常有学生逃学之事发生,特别是初中一年级逃学的孩子比较多。孩子逃学,家长恼火,教师也伤脑筋。有些教师诉苦道:“话说得重了点,学生找不见踪影,教师还得承担责任,真是深不得,浅不得,现在的老师真不好当啊!”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逃学呢?我带着这个疑问与曾有逃学行为的孩子谈过心。有的孩子说上学没有意思,不爱读书;也有很多逃学的孩子是因为老师让请家长而又不敢跟家长讲,到了学校又不好向老师  相似文献   

12.
三年级班主任李老师在办公室聊天,说有一名家长要给她的孩子带点零食到学校吃,李老师向家长解释了学校不准学生在校吃零食的规定,可这位家长不理解,说她的孩子特别瘦小,身体发育不好,需要补充一些食物和营养,学校这样规定不近人情,缺乏弹性。这类问题班主任经常遇到,还真带有一定普遍性。  相似文献   

13.
《教师博览》2003,(5):4-5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之后,被老师们广泛引用,而且出现了一些与这句话类似的说法:“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等等,表达的都是同一意思,就是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句教育界的“名言”在被广泛引用的同时,也引起了众多的争议。到底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几年前,听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时,顿觉惭愧和震撼。惭愧的是,原来那些几乎个个都可以成材的学生到了我手里,并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校信通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现在许多学校都使用这种便捷的通信方式,但是在具体运用中却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校信通成了老师用来告状的工具。学生S在一所特长学校寄宿,上学不满一年,家长就让他退学回家就近上学。原因是,“老师一天几个短信,不是这不好,就是那不好,有时候一天几个科任老师都发来短信,天天告状,烦死了!”  相似文献   

15.
自从叶圣陶先生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以后,很多学校领导就常常用它来教育那些"不争气"的老师,而那些"不争气"的老师却耿耿于怀.  相似文献   

16.
李冰 《贵州教育》2007,(19):16-17
中央2台《道德与法》栏目曾报道:大同市五中初二年级一个叫曹鹏飞的同学因学习不好被班主任老师批评、辱骂而自杀事件引起了我心灵的震撼!思绪如波涛汹涌般久久不能平静……尽管目前公安局也不能认定曹鹏飞的死与老师的教育不当有关,但老师辱骂、变向体罚学生的现象其实在好多学校都普遍存在.虽然说这在法律上是已经明文禁止的,可作为老师你不能任由学生胡来.学生身上有毛病,当老师的就得要教育,教育不当就会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资讯·声音     
调查显示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师生关系的好与不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4届学术大会上,北京八中的张凤兰、石秀印和唐燕老师公布了他们的这一研究结果。在上学期期末考试前,他们对所在学校的初一年级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提高学习能力因素”的诊断测验。结果发现,处于良好师生关系之中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整体上要好于处于不良师生关系中的学生。3位老师强调,这里讲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对自己与老师关系的主观判断和情绪体验,师生关系的好与不好都是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校和老师是学生所处的最主要环境,学生总是力…  相似文献   

18.
自从叶圣陶先生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以后,很多学校领导就常常用它来教育那些“不争气”的老师,而那些“不争气”的老师却耿耿于  相似文献   

19.
刚接一个差班的语文课,课不好上,是意料之中的了,可没意料到的是,刚与学生问个好,就给我来个下马威: “同学们好!” “老师好!” 在这一片“老师好”的问候中,有一个不和谐的音符被我捕捉到了:“老师不好!”这是什么学生,竟敢说老师不好,而且是当老师面说——太放肆了! 面对这些饱受批评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姜俊丽 《考试周刊》2010,(52):250-251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合格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是职业学校教育的使命。而目前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在育人时,并没有认识到学生的情况多数是成绩不好,文化素质不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往往因为恨铁不成钢,在教育学生时,有时态度粗暴,言语过激,使得师生关系紧张,教育效果并不好。中职阶段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能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