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艳红 《新疆教育》2013,(7):144-144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期,如一株林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除了靠老师课堂传授外,更需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如何及早引导小学生去正确面对纷沓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去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  相似文献   

2.
如何尽早引导学生热爱阅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世界,真正发挥读书明智的作用,促进身心健康成长,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潜能得以充分的释放呢? 创建"班级读书会",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兴趣;授之以渔,教会读书方法;开展活动,展示读书成果。  相似文献   

4.
李立平 《成才之路》2013,(26):85-85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如何通过语文教学让小学生有能力读书并学会如何读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讨论的话题。《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明了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教学方向:"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做到这些,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学生的自主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正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不重视长期、大量的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大量的阅读、广泛的积累不仅能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掘,而且符合素质教育对阅读教学深化改革所提出的要求。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因为年龄小,思维能力相对较低,再加上好动好玩,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  相似文献   

6.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即"读书"与"写作"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读写是互动的,读写的前提是阅读积累,没有积累,就不会有"说"得恰当、"写"得精彩。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阅读范围小、读书习惯差等现状,探求如何让学生搜索、处理信息,如何积累阅读知识,协调"读""说""写"的关系,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兴趣成为他们最好的老师,以提升小学生"读""说""写"等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如何尽早引导学生热爱阅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世界.真正发挥读书明智的作用.促进身心健康成长.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潜能得以充分的释放呢?创建“班级读书会”,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唐代大诗人杜甫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是告诉了我们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小学新课标对小学生的阅读也做了严格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与"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进行研究,并提出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9.
现在对语文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俗话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可见,语文在基础学科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语文阅读又是考试必不可少的题目,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使学生想读书;其次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会读书;再次要创设情境,创设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最后要教育小学生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有效的阅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能力的发展和灵魂的塑造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有限的课内阅读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必须将阅读拓展到课外。如何让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衔接起来?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以下四种方法:课内激发兴趣,让学生课后"好"读书;课内加强选书指导,让学生课后"会"读书;课内巧授读书方法,让学生课后"善"读书;评价方法多元化,让学生课后"乐"读书。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效衔接,让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小学体育课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学习体育基本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体育锻炼,小学生正是长身体,为将来的身体素质打基础的时期,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体育课,使体育课的学习得以充分地利用起来,是学校和体育教师所关注的问题,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引导学生自发地去做某件事情,尤其小学生的兴趣很大一方面因素是由于有着愉快经历和感受产生的。下面将介绍"愉快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语文学习的最重要的手段,朗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发展和积累学生的语言,陶冶学生的情操."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之一.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我们学校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和思维,陶冶情操.朗读教学在阅读课上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3.
陈淑波 《教师》2014,(21):27-27
正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汲取知识的甘露,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大量的阅读去采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如何让小学生爱上阅读呢?我依据几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认识:一、情境引导,激发阅读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爱读书、会读书。针对"小学生阅读素养培养"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力求探索出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及提高小学生阅读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不深思: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昵?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如下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周成海 《小学生》2012,(9):86-86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讲的是书是人的挚友;刘向指出:"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讲的是书能净化人的灵魂;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说阅读对写作的影响。凡此等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要求。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读量少,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读书呢?一、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爱读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将"丰富语言的积累"作为教学目的之一,并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积累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指标.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景美、情美的文章,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学生在读书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是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中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成分,也是推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直接动力。而对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读书找结果"的欲望,强化学生"读书长见识"的认识,久而久之,形成兴趣,养成习惯,在学生的意识中形成一种不是强制而胜过强制的读书力量。一、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1.激起需要,形成兴趣需要是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小学生的课外  相似文献   

20.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我县开展"书香校园"活动以来,阅读使学生视野更加开阔,获取了更丰富的知识,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只有引导小学生读书、读好书才能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因此就要设法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读书习惯,注重观察生活,善于积累知识,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掌握一些读书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