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甄蕾 《世界文化》2004,(1):11-12
本文要评说的不同国度的两个女性:一个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索·霍桑(1804-1864)在他的《红字》中塑造的女主角海斯特·白兰。一个是俄国现实主义作家伊凡·谢尔盖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在他的《前夜》中颂扬的女主人公叶琳娜。前者是19世纪50年代生活在美国大陆上的英国贫寒移民,后者是19世纪60年代俄国土生土长的贵族小姐。地域相异出身不同,然而她们在争取人类自由、捍卫人格的尊严、开拓婚姻自主的征程中,都以极致之力,显示着自己的韧柔和刚毅。一种感情,一旦负载上了思想和理念,就会变得更加刚烈,勇猛,一往无前。霍桑笔下的海…  相似文献   

2.
被霍桑诅咒的女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霍桑诅咒的女人吴汪编译她是个吹牛大王——当然她是个伟大的天才和有道德的现实主义者。否则,她也决不会如此口出狂言。——纳撒尼尔·霍桑“但愿玛格丽特·富勒会成为哑巴!”霍桑曾大声疾呼。这位著名作家所指的正是女权主义者、评论家、讲师、“牛虻”(指爱冲动的...  相似文献   

3.
马年春节刚过,话剧《绿帽子》首场演出便进入高潮。恰值美国总统布什访华前夕,这部由美国作家霍桑的小说《红字》改编的话剧亮相京城,无疑对中西方文化交流有所促进。该剧一直演至3月下旬。《绿帽子》的改编者邹星枢,总策划忠仁,导演张奇虹,主演汪池等着力闯与创,着眼中西方文化的碰撞,着手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在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爱与恨、情与理、苦与乐、生与死、灵与肉的矛盾交织中塑造人物,揭示其内心世界,探索人性与社会问题。闯与创基于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这个曾一向羞于言性的国度,要把《绿帽子》搬上话剧舞台,是需要一定艺术勇气的。本来,霍桑小说中写的是在通奸者胸前绣红色的“A”字,改编者担心观众会将此误认为胸饰,便借文革中“破鞋”游街戴的高帽子,且用绿色,如此成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西方文化。在表现手法上,《绿》剧也多有创新。如,加入舞蹈成分,序幕中女巫在大蜘蛛网下扭动,且伴有激烈的鼓声,象征着中世纪清教主义特权对人性的束缚,自然地引出正题。在舞美设计上,十字架高悬的刑台置于台口左侧且跨出台口,并贯穿全剧始终。两条大弧线相接构成一个状如心形的大背景,引起人们的心灵震撼。在灯光设计上,以低照度冷调为主,渲染了悲剧色彩。真与伪《绿...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典诗学中,“文学与病”是一个较为边缘化却不容忽视的重要话题之一。自古以来,虽然以“病”作为诗的主题在诗歌发展史中并没有浓墨重彩呈现,但是在漫长诗歌长河中也从未间断过。《诗经》最早出现了关于“疾病”的相关诗句,如《周南·卷耳》中“陟彼崔嵬,我马虺馗”;“陟彼高冈,我马玄黄”;“陟彼诅矣,我马瘩矣”。  相似文献   

5.
《通鉴·唐纪》的编撰并非衍两《唐书》本纪之文、合其志传为一,而是将唐代列朝《实录》作为其参考、引用的核心史料。司马光采取了独特的方式处理《实录》史料,既以《实录》标目、直接引用《实录》、辨析《实录》中的曲笔与错误,又对《实录》中的部分曲笔采取了保留态度。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处理,《唐纪》比《实录》更胜一筹:纠正了《实录》中的曲笔、谬误的记载,其内容更加真实可信;删去了《实录》中冗长、重复的部分,《唐纪》能够先后有伦、精粗不杂;司马光依据其落脚历史与现实的一家之言改造《实录》所记,确保了《唐纪》所载内容能够符合史学资鉴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李声权 《世界文化》2006,(12):16-17
盖达尔是苏联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他的许多作品早在苏联时期就享有盛名,而且在历经大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名气不衰,常读常新。最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作品要数《铁木儿和他的队伍》、《远方》、《军事秘密》、《天蓝色的杯子》、《鼓手的命运》、《丘克和盖克》等。正如作家本人说的,“儿童是我的心灵,儿童是我的作品的主题……”2004年,盖达尔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俄罗斯青年诗人巴维尔·科尔帕科夫在儿童杂志《篝火》撰文写道:“苏联儿童是在读他的小说中长大的。”最后,诗人在文章的煞尾,激情奔放地号召孩子们:“读一读这些书,陶醉在遥远年代的…  相似文献   

7.
卓尔不群的瓦西里耶夫赵秋长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是一位以描写卫国战争题材而著称的俄罗斯作家。1969年他写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因而一举成名。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又连续发表了《未入名单》、《遭遇战》、《虚实往事》、《他们可能同我一起去侦察》、...  相似文献   

8.
刘向在校书过程中涉及对《国语》《左传》《战国策》《韩诗外传》等语类文献的整理,这种整理不但为编撰《说苑》《新序》提供题材储备,也使其熟悉语类文体的规谏意义与编撰方法。刘向通过"采传记行事"的方式将秘府相关资料进行甄别处理,在语类文献传统之下按照"类"的思路对它们进行分类,将其纳入二十个主题之下;并对那些章句杂乱的篇目进行清理,又造作新事来加以补充、完善。《说苑》每篇总论与其下编撰的资料存在一种阐释关系,属于经说体;而在每一篇内部,《说苑》存在对话体、记行体、格言体这些次生文体,《新序》则主要是对话体。整体上,《说苑》《新序》在"语"这一体式下蕴藏多样化的文体样态,既体现刘向对此前语类文体的综合和发展,同时也反映刘向积极借助这些文体来实现其"以著述当谏书"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联邦政府不干涉各州、各学区、各学校的教科书内容,更不介入各年级学生的课外书阅读书目的编排,没有所谓全国统一标准。阅读书目随着英文课老师的兴趣而变。但不同州的高中生阅读书目中,以下经典书籍长居榜首:《杀死一只知更鸟》《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伟大的盖茨比》《蝇王》《麦田守望者》《人鼠之间》《红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相似文献   

10.
《周易·咸卦》涉性爻辞正义及其他──兼对潘光旦、李敖诸说质疑张惠仁一《周易·咸卦》的性爱内容关于(周易·咸卦》涉及性爱婚姻问题,古代学者早已指出。如封建时代最具权威性的十三经注疏本、唐孔颖达(周易正义)谓:此卦明人伦之始,夫妇之义,必须男女共相感应,...  相似文献   

11.
林夏 《寻根》2008,(5):94-95
曾读过《寻根》上考古学家王仁湘先生的大作:《勺子·叉子·筷子》,虽然时隔多年,但印象颇深。文章研究中国古代的进食方式,说的是勺子和筷子。  相似文献   

12.
我到米粮川     
我到米粮川邵燕祥《寻根》创刊号和《东方文化》1994年第5期刊载了两篇有关东干的的文章:刘迎胜先生参加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草原丝绸之路”考察后写的《寻访东干人》,郝苏民先生参加“吉尔吉斯·哈萨克共和国民俗文化田野考察”后写的《中国文化·中亚与...  相似文献   

13.
巴蜀学术发展述略《四川省志·哲学社会科学志》编写组编者按:本文取自《四川省志·哲学社会科学志》(初稿)总概述的第一、二部分,以使广泛征求省内外学者的意见。四川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历时久远,内容广博。从古代的巴蜀到近现代,上下数千年,涉及语言文学、历史...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周官质疑》根据《尚书·顾命》的册仪,提出《小盂鼎》的“三左三右”一词所指的人物,属于《礼记·曲礼》所说的“六大”。郭说今多为学界接受,惟平心考察相关的文献,则郭说可疑处甚多,且不合古礼制度。由于问题涉及古代经学和史学等广阔层面,釐辨曲解,并非没有意义。本文乃复原《顾命》册仪的场面,以检讨郭说,并就有关文献以及出土资料譣论《小盂鼎》“三左三右”的性质。以下就四方面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5.
恰逢今年“国际三八妇女节”,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博艺画廊举办的《惊蛰~猫王姜鲲画展》是当代女画家姜鲲以猫为主题的数十幅绘画。  相似文献   

16.
正阅读儒家代表人物的著作时,往往会感受到他们强烈的自信。儒家的自信传统导源于孔子。孔子的自信首先表现在对自己思想学说的自信,曾言"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孔子对实现他的思想学说也充满了自信。他虽有过"道不行"(《论语·公冶长》)的叹息,但也坚信"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论语·子路》)。即使面对叛臣公山弗扰之招募,孔子也说"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  相似文献   

17.
读到赵敏的作品应该是很早的时候了,其中,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的是小说《白棺》。此次系统地读完《流年》(《走进大理学院丛书·赵敏作品专辑》)中的散文,优美的文字如一股穿堂过室的山风,穿透着我的心扉,在心灵深处迂回缠绕,引起了心幡的飘拂震荡。  相似文献   

18.
<正>山姆·佩金法(Sam Pekenpa,一译萨姆·佩金帕)有两部影片会载入西部片的历史,一部是《日落黄沙》,这部电影对于后来的导演有很大影响,里面有关暴力美学的技巧为吴宇森、昆汀·塔伦蒂诺等后来者所借鉴,成为西部片的一个界碑,从而跻身于经典之列。另一部就是《午后枪声》(Ride the High Country),这部电影则开启了西部片故事主题的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题写序言。此展自2014年4月11日开幕以来,广受群众热捧,展出作品虽然不多,但都是跨法国艺术500年历史的精品。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在上海博物馆做了“历史与艺术并重”的主题讲座,从《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说起,讲述国家博物馆近年的展览策划与运作等内容。现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5月20日,"2010非洲文化聚焦"开幕式在中华世纪坛举办,其内容由《从北京到沙姆沙伊赫——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成果展(2007~2009)》《轶册有情——中国出版物中的非洲》书籍展览、《朋友·伙伴·兄弟——中国摄影家眼中的非洲摄影展》《隔洋相看·中非艺术家绘画联展》和"我的非洲故事"征文颁奖等活动组成。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让·平致函"2010非洲文化聚焦"组委会主席、中国文化部长蔡武,对此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