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05年以来,江西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理念和命题特色就是坚持科学的语文观,坚持"三个有利于",坚持以纲(教纲和考纲)为纲、以本(教材即课本)为本的操作依据,"回归教材,回归语文能力本位,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2011年和12012年,为适应自主命制语文新课标试卷的需要,在坚持江西语文高考命题的理念和特色、历经数年酝酿和准备的基础上.试卷的内容和形式较之大纲卷作了很大的调整和更新。与2005年以来江西自主命制的6份试卷相  相似文献   

2.
李煜晖 《人民教育》2023,(Z3):23-29
高考语文全国卷依据新版课程标准,在保持原有试卷结构的情况下,通过革新命题理念、拓宽命题视野、丰富考查内容、优化考查形式,不断完善信息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等测试模块。2023年的四套试卷典型体现了高考命题改革进程中的传承与创新,分模块述评其命题特点并分析其教学导向,有利于推进“依标命题”、促进“教考一致”。  相似文献   

3.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将水平考试与选拔考试相结合的重要考试,学校和社会对考试命题的要求很高。2000年辽宁省中考语文命题以纲为纲,紧扣教材,注意能力的考核,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命题坚持选拔服从导向,在高分段上适当增加区分度,没有反应强烈的难题。注意做到不出故意引导学生死记硬背的题,不出偏题、怪题、超纲题,  相似文献   

4.
2017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语文卷文学类作品阅读题,命题者更看重作品的文学性、虚构性对学生情感、想象与思维的培养.以文体视角命制中考文学类作品阅读题,有助于读者(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特质,便于命题者更好地考查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基本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为学生开辟更多阅读空间与角度,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有体验有策略、有立场有观点且能诉诸合理表达的未来公民.  相似文献   

5.
周琦 《考试周刊》2014,(61):26-27
<正>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等不同的文本类型,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指小说和散文)是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接触最多的一种,其对于提高中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和思维品质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在江苏省语文高考中,文学类文本常常是命题者的"心之所属"、"分数大户"。既然文学类文本在教学、考试中的地位如此之高,师生是否在平时学习中对之投以相当的热忱呢?回答是否定的。笔者发现,  相似文献   

6.
文学类文本阅读应检测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能力。本文在分析2017年高考部分地区语文试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命题改进建议:关于分析综合能力的检测,《考试说明》应从文章学、文体学和写作学的原理出发,对阅读文学类文本的基本策略做出提示;关于鉴赏能力的检测,既要关注鉴赏的一致性,更要体现文学阅读的个性特点;关于探究能力的检测,拟定答案要符合原文旨意。  相似文献   

7.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有意消解一些不利于阅读检测和不合阅读规律、阅读本质的因素。基于这一命题特点及变化,高考文学类文本的复习备考需要重构阅读的知识体系、阅读的专业化思考和有效的生长式阅读。  相似文献   

8.
以新课标的学业质量指标为导向,审视2023年各地中考试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归纳概括出基于链接材料的综合探究、基于情境设置的任务解决、基于嫁接理念的试题耦合、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命题探索、基于逆向思维的试题设计等命题特点。依据这些特点提出的教学建议,有助于教师转变测评理念和教学理念,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9.
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小说类文本阅读受到空前重视。广东、宁夏、海南、江苏和浙江等地考卷都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考查了小说阅读。因此了解小说类文本阅读的命题特点,熟练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考不再颁布《考试说明》而产生相关疑问的实情,综合语文课程及高考命题的多方面信息,就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阐述了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语言运用方向、文学类文本阅读测试的多体裁选择、古诗文阅读题的几种组合方式,以及语言文字运用考查的三个基本趋势,最后论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继续考查的理由与该题型的特有属性.  相似文献   

11.
自实施新课程高考以来,浙江省数学高考自主命题一贯坚持“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的命题原则,以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从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和学习潜能出发,立足数学教材,回归数学本源,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数学能力的考查,着力体现“控制难度,稳中渐变,贴近实际,回归课本”的命题特色。鉴于此,在临近高考的专题复习阶段,深入研究高考试题不失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实用类文本指的是人物传记、新闻调查、相关报告、科普文章、记者采访等文章。这些文章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具有简洁、易懂、时代鲜明、实用性强等特点。2014年全国高考命题中,诸多省份将实用类文章列入阅读命题的行列。但各省对实用类文章的要求不一样。江苏高考是每年在论述类与实用类文体中择其一命题,全部以简答形式完成;广东等省份是将实用与文学类放在一起让学生“选做”,命题形式是客观与主观结合,主观为主;北京等省市有时则将实用类文本全部设置为客观题,让学生“必做”。2014年高考命题中,新课标卷、辽宁卷、广东卷、福建卷等采用了实用类文本为命题的载体。综观这些省市的实用类文本命题,笔者觉得,命题材料深刻有内涵,典型题目多样有致,较好地落实了考纲中“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一、命题材料·人物有特质 2014年考查的实用类文章以人物传记、记者采访专家等类型为主。这些实用类文章所涉及的人物,多为学者、名人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而这些人物每每又被放在相应的学科文化背景上进行描写,背景呈现出“人物特质+学科领域”的特点,作品主题也多表现“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3.
北京等地的高考微写作命题方向,呈现出“学习通过写作”的学习性写作命题趋向。这样的微写作命题,主要以统编教材单设单元的《红楼梦》等整本书和统编教材单元中的重要文本为命题素材。这样的命题趋向,促进了整本书阅读的细读和专题学习,促进了高中统编教材的单元学习,体现了“教考一致”的理念。学习性微写作命题,主要有阐释型、分析评价型和创造型三种样式。  相似文献   

14.
导言:阅读命题的特点及趋势概述高考语文阅读试题分值高,难度大,类型多。它包括科学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和古诗文的阅读等。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阅读题的得分情况已成为考生高考语文成败的关键。因此,研究高考语文阅读题的命题特点意义重大。认真研读近几年来的高考阅读试题,特别是2008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语文阅读试题,不难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受考场环境、阅读时间、试题命制及答题规范等因素制约,对高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进行适当删改,成为试卷命题者采用的常规策略之一。2022年全国高考8套语文试卷,均一定程度对选用的文学类文本做了删改处理,其中尤以新高考Ⅰ卷对入选的小说文本《江上》进行的压缩和删改为甚。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1]倡导整本书阅读和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的改革趋势和命题逻辑下,以删改后的文学类文本作为命题材料,有其现实合理性,但也不是非如此不可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湖南卷为例.说明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的命题规律。  相似文献   

17.
赵文汉 《学语文》2011,(6):39-41
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是以“一般论说类文本阅读”(又叫“小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又叫“大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渎”三种形式呈现的.总分值为50—55分之间。约占整套试卷的30—35%。可见。阅读题在高考语文整套试卷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在如此重要的内容中,命题却存在着严重的“伪阅渎”现象.它不仅对中学语文教学产生着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对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产生着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讨论“伪阅读”问题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8.
陈志芳 《高中生》2008,(2):42-43
2007年山东、广东、宁夏和海南四省区的高考试卷严格按照《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命题,分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选考部分又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生必须任选其一作答。在此,笔者仅对广东卷和宁夏卷(海南和宁夏共用一套语文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题进行简要分析。(广  相似文献   

19.
在教与考的关系问题上,对一线教师被动应试的批评较多,但对命题者的主动引领关注不多.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的角度看,只有在选材、设题和拟答诸方面不断优化,才能更好地促成教考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纵观语文试卷,学生最感头疼的就是“文学类文本阅读题”.20分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得分率较低,一般维持在9-11分、能提高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解题能力,是很多高三学生梦寐以求的事,其实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所以得分率低,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学生阅读文学类文本的能力差.而在于答题时,往往不知出题者的意图在哪里.答题角度不明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