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堂教学结课的设计,教师也应注意做到善始善终,而不是虎头蛇尾,草草收场。结尾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结课的形式和方法很多,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灵活运用,而不拘于形式,死板单调。一、悬念式结课。优秀的教师在教学结课时常常使用设立悬念的方法,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却戛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学习期待。例如,教《西门豹》(第一课时讲读第一段结束时),教师巧设悬念:“既然西门豹不相信河伯娶媳妇这件事会灵,…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刘巍一、前后呼应首尾相关这种形式的结尾一般与“悬念式”教学引人配合使用。在一堂课结束时,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了结课前设置的悬念,前后呼应,首尾相结.形成提出问题,上升到理论,理论反过来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实践──认识──再实践的闭合...  相似文献   

3.
(?)本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技巧之一。(?)到讲课中,也能造成学生急切期待(?)心(?)状态,对教学活动产生强烈的诱惑(?)。激发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课的开(?)悬念,能迅速地把几十个学生的注(?)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起到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待(?)的组织教学作用.课中设置悬念,使教学过程波(?)(?),(?)跌宕,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的结尾设置悬念,能给学生留下深(?)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结课是一堂课的结束,结课和课堂导入同样重要。而在现实教学当中,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并不重视结课阶段的教学,教学效率极为低下。一、概括总结式结课概括总结式结课,顾名思义就是对整堂课的教学进行总体性的概括和总结,进而让学生明晰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习惯于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结课。例如,在执教《光的反射》一课的时候,我是这样进行结课的:"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光的反射,下面请大家在纸上画出  相似文献   

5.
一个巧妙的结课方式不但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成果的生成,而且能够带动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研究和自我发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例谈小学英语课堂的四种结课方式。一、评价式结课评价式结课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时,教师针对学生的上课表现,对个人或小组进行评价,以维持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心智活动。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只有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因此,优化问题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思维效率的关键。根据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创设优美的问题教学情境,是调动学生心智活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悬念设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而定。若把悬念设置在课始,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急于学习解决问题知识的需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若把悬念设置在课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7.
悬念本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技巧之一。而借用到讲课中,也能造成学生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对教学活动产生强烈的诱惑力,激发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课始设置悬念,能迅速地把几十个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起到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组织教学作用;课中设置悬念,使教学过程波澜起伏,回旋跌宕,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课尾设置悬念,能给学生留下深长的思索、回味,既可巩固深化教学内容,又可为下节课作好孕伏和铺垫。尤其在小学阶段,悬念的运用,更适宜小学生的好奇和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那么,在小学数学…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设计"凤头式"的导课,也要设计"豹尾"式的结课。一个好的结课应该能够引导学生总结和回顾一堂课所学的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启发思维、发展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  相似文献   

9.
导语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彩的导语有两个作用,一是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为整节课创造一个适宜的气氛,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入一针有效的强心剂。如何设置导入语,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迷人呢?一、设置悬念,活跃思维问题是产生思维的动因,在一节课的开头或结尾,提出与本节或后续课内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惊奇、疑惑以至产生悬念,这无疑对于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很有价值的。学生将在开动思维机器、充分探究、深入分析直至最终解决问题而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并产生新的求知…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结课”的七种形式一、“板书式”结课,即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重点,有序的板书进行课堂总结。二、“目标点评式”结课,即在课始宣布或出示课时目标,课尾针对学生学习完成情况,依据教学目标进行总结。三、“拓展延伸式”结课,即通过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初中的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们通常采用的是导入式的教学方法,来引出要讲的内容。文章对于初中美术课堂导入式的教学方法的应用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主要从设置悬念、创设教学情境和结合实际生活三个方面详细地论述了导入式教学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周智 《教学月刊》2011,(6):47-49
笔者发现,长期以来,“结课”作为课堂教学的环节之一,受到了教师的广泛关注,并被付诸教学实践,但对其的深入研究和有效运用却为数不多。我们知道,“结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或活动后所实施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好的“结课”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巩固,并加深理解,留下难忘的记忆;好的“结课”能帮助学生区分易混点,关注前后知识的联系,并将新学内容有序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好的“结课”能对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予以强调和提醒,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好的“结课”能适时扩展、延伸教学知识,通过设置悬念,使“结课”成为衔接前后教学内容的纽带;好的“结课”能对学生先前的课堂学习表现实施激励性的评价、矫正和补充;好的“结课”能使本节课的总结与导课时设置的“问题”首尾相映,更完美地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设置有效的悬念也是一种好办法。巧妙的设置悬念可以引发小学生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科学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愿望和持久的兴趣,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不断地萌发,感悟到探究的乐趣。小学科学教学中设置悬念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究寻求合理的解释,在师生中开启多方位的交流通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科学教学要吸引学生,就要做到"趣味"和"高效"并存。要做到趣味,设置悬念的确是一种好方法,悬念也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造成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成功的导入往往能成就一节成功的课。教师采用悬念式导入方法,能够在上课伊始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悬念式导入新课是常见的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一、生活类课文的导课贴近生活的课文最能吸引学生们的  相似文献   

15.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适时地设置悬念,以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设置悬念应从引入新课、课堂提问、"错例"、演示实验、结课等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6.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本身就有着很大的诱惑性,再加上有好奇心和上进心的高中学生,这就为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能设置更多的悬念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表明,物理课堂教学中借鉴文学创作的做法,设置教学悬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破译物理世界奥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置教学悬念,让悬念使物理课堂引人入胜,让悬念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7.
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快速地进行学习状态,通常采用导入式教学法引出要讲的内容。对初中美术课堂导入式教学方法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从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以及设置悬念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导入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标展示”是课时目标教学基本结构的第二步(第一步是前期诊断),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这一环节的主要功能是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目标展示的途径,从教学进程上可分为三类,一是课始集中展示;二是在课中分散展示;三是在课终前综合展示。从思想政治课的本身特征看,这三类途径基本都适用。展示目标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有开门见山式、温故知新式。讨论式、破题式、设问式、悬念式。情境式、讨论式、承启式、回溯式。点睛式等。这些展示目标的形式。下面只着重谈两种形式的使用。一、…  相似文献   

19.
“悬念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付玉兰(临沂第十中学)兴趣源于“疑而生趣”的好奇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悬念,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习过程成为渴求知识,不断探索,勇于进取的意向活动.悬念的设置,可以提出问题的形式来实现,也...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思品课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思品课道德观点的认识、道德情感的激发及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思品课要做到明理、激情、导行,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上进的心态中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认识,规范行为,提高课堂效益。一、设置悬念设置悬念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如教学《做事要有始有终》一课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