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流行歌曲对传统民歌的冲击,影响了传统民歌的命运与发展。为让传统民歌既保持原汁原味,可结合社会流行元素进行创新和发展,把传统民歌对劳动人民的经典情感艺术积累逐步面向当今社会开放,从歌曲内容、传播方式、唱法技巧等方面与现代流行歌曲相结合,形成包容性、融合性、渗透性的音乐形式,实现传统民歌与流行歌曲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歌鉴赏教学是让学生认识、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当下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高中学生听到的、嘴里哼唱着的几乎都是流行歌曲、情歌和摇滚,对传统民歌的学习与鉴赏不是很感兴趣,觉得传统民歌"土气",更谈不上喜欢和热爱,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高中民歌鉴赏课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和演唱传统民歌、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古代音乐文学教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人们对现当代音乐文学的教学研究相当薄弱.现当代音乐文学包括流行歌曲歌词、民歌歌词以及"民歌体"诗歌和戏曲曲艺(如歌剧、舞剧、秧歌剧、现代戏、京韵大鼓、评弹、说书)的唱词等.其中流行歌曲歌词是主体部分.借鉴古代音乐文学的教学研究体系,联系现当代音乐文学教学与研究的实际,应当从现当代音乐文学文献学、现当代音乐与歌词关系问题的教学与研究、美学的教学与研究等10个方面加强建构.  相似文献   

4.
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区域文化的孕育下,泉州地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闽南语民歌。泉州民歌具有明显的地方区域特色,并在与闽南戏曲音乐及泉州南音相互交融中形成自己鲜明的音乐风格,成为当代闽南语音乐创作和地方音乐教育的丰富素材。文章以泉州民歌为研究对象,从民歌的体裁、音乐特点等角度对其地方区域特点及音乐风格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滁州学院学报》2022,(1):84-88
《小扁担,三尺三》为电影《李双双》中的插曲,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最受欢迎的影视歌曲之一,在该时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该曲在歌词上描绘了人民公社时期女性群众加紧生产、辛勤劳作的劳动场面;在音乐创作中融入地方戏曲“二夹弦”与河南民歌的音乐元素,形成了富有浓郁地方风格的一首作品;论文以该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参照几部传统二夹弦剧目与部分河南民歌,分析该歌曲在音乐创作上如何将传统地方戏曲和地方民歌的音乐元素与专业作曲中的写作手法相融合,进而探究其对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电影插曲音乐创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反应的内容为我们提供了认识遥远时代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其对社会的认识功能是其他文学样式所不能及的。民歌有其很强的地域特性。由此形成了我国灿烂的传统音乐文化。本文从川北民歌的流变、在音乐、语言、流传地域及其川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川北地区民歌的艺术特征,以期弘扬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保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裕固族民歌有其独特的音乐载体、音乐结构和音乐内容。本文试就裕固族传统民歌音乐的文化生态环境、类别划分以及音乐特征等方面进行基本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民歌的未来发展走向是众多音乐史学家孜孜不倦探讨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学习民歌时,结合艺术概论的研究基本原理对民歌的走向进行初步探讨。本文从民歌走向的两个方面:纵向(自身发展的继承和变革)以及横向(我国民歌和世界音乐的联系),来对民歌走向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西方民族音乐学的传入 ,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知识体系为中国音乐研究、尤其是中国传统民歌文化的研究带来了一种新的思想与方法 ,使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民歌的群体性与社会群体、民族的文化衍生层次及其相关文化因素的特征 ;音乐工作者应遵循民族音乐学的原理 ,走出音乐分析式的单一学术研究模式 ,重视民间、民俗 ,深入田野调查 ,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民族音乐 ,将优秀的民歌文化继承传统、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陈毅彬 《成人教育》2011,(10):125-126
广西本土民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求得新的生长点与发展平台,确保民歌传承后继有人,少数民族地区音乐院校人才培养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通过本土民歌教学实践分析,具体阐述保持本土民歌演唱风格的教学理念和措施,梳理出相对明确性、针对性、可行性的教学指导理论依据,以求建立新的民歌传承人才培养保护机制,让原生态音乐人才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1.
稿源采珠     
浙江陈辉谈上民歌欣赏课,学生总是提不起精神,陷于一种被动、麻木的“审美冷淡”状态。我曾做过一项调查,90%以上的学生不喜欢民歌,认为民歌原始、土气、寒碜、难听,没有时代感,没有新鲜感,不够刺激。这一代在好莱坞电影,港台、日韩肥皂剧,武打、言情小说,通俗歌曲浸泡下成长的青少年,有谁还会对“土得掉渣”的民歌感兴趣?他们对音乐的“偏食”已到了非流行音乐不听,非流行歌曲不唱的地步。可见,消除学生对民歌的偏见,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增进学生对民歌的了解,提高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并进一步认识民歌的艺术价值,了解民歌的艺术特征,挖掘民…  相似文献   

12.
张淼 《华章》2013,(19)
在唐代,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呈现了空前的强盛和多元化的特点,在音乐领域里,具体的表现是音乐思想、音乐体裁、音乐门类等兴盛和快速发展,此时唐代的民歌得到繁荣发展,具有民歌元素的唐代曲子也相继产生并发展壮大。有关于唐代曲子与唐代民歌的关系史学家们各持有不同的意见,本文先分析了各大史学家对唐代曲子和民歌关系的研究,提取比较实际和中肯的意见,然后对唐代曲子和民歌的具体含义和个体音乐特点进行陈述和综合分析,得出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他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范围的界定,以此得出唐代曲子是民歌的一个下属音乐形式,产生于民歌之中,在后期的发展中比较迅速,从而在规模上可以和唐代民间民歌相媲美。而后对这种子属关系进行进一步的推敲和论证。  相似文献   

13.
民族发展依赖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民族主义精神。我国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要想传承发扬音乐文化乃至其他传统文化,就要从小学阶段开始重视音乐教学。音乐教育是促进传统文化传递的重要路径,传统音乐教育有助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民歌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民歌进课堂,对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民歌教学为切入点,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民歌教学的实践。从感、歌、创等方面优化民歌教学效果,加强民歌教学实践的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14.
清代民歌时调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戏曲的联系尤其紧密,本体特征得到充分体现,在传统民歌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张莲 《人民教育》2021,(3):93-94
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覆盖广泛,既包括民歌,也包括戏曲音乐、曲艺音乐等,将民族民间音乐在校园与通识音乐教育融合,既可以让它焕发新的生命力,也能滋养新时代中小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在钢琴作品创作中,许多国家都有运用民歌元素创作的作品成为经典。东亚各国的民歌同属东方音乐,又有各自的特点,文章选取由中国、日本、韩国三首著名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进行对比,通过对作品的旋律、和声、节奏的分析,理解东亚民歌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形式特征与差异,找寻具有东方特点的音乐语汇,论证东亚钢琴音乐中“民歌元素”的种类对世界钢琴音乐领域的填充和表现作用。  相似文献   

17.
撒拉族民歌根据内容和音乐特点可分为玉尔(撒拉曲传统情歌)、花儿、宴席曲、哭婚调、劳动歌(号子)、小调、儿歌,其音乐在旋法、调式、演唱及节奏节拍等方面,显示出较强的艺术个性,这是构成撒拉族民歌音乐特征的重要因素。本文拟从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丰富多样的体裁形式及深厚的音乐文化内涵几方面,论述撒拉族民歌的多元文化特点和独特的音乐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民歌艺术是一门与民族精神紧密相关而且水乳交融的中华艺术,它是一门由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造就的歌唱艺术。在高等院校民族民间音乐理论的分类系列教学中,"民歌"课程总是排在"曲艺"、"戏曲""民器"之首。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民歌教学经验,探讨了谈谈提升非音乐专业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9.
四川峨边彝族民歌是我国彝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传统民歌题材丰富,音乐独特,体现了峨边彝族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然而,峨边彝族民歌与我国其他传统音乐一样,其形态正在发生变化,且面临着日渐衰亡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滁州学院学报》2021,(6):11-14
音乐口述史的蓬勃发展为凤阳民歌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文章基于此,首先介绍了音乐口述史的概念与方法,继而以凤阳民歌老艺人、媒体从业人员、政府工作人员、高校教师为采访对象,从音乐口述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凤阳民歌的艺术特征,并总结了凤阳民歌的发展问题,包括生存环境发生变化、音乐创新存在不足、传承方式单一守旧、目标受众持续减少,最后提出了凤阳民歌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