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江苏省宜兴市太华镇,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竹资源非常丰富,是苏南地区重要的竹产业基地。宜兴市太华小学依托地域资源,创设"竹文化"特色学校文化。校园中"竹文化长廊"、"汇竹园"、"竹艺吧"、"竹之七德文化墙"等诸多竹文化景观美观古朴,别具一格;竹娃俱乐部、竹文化校本课程、竹文化艺术节……太小的少先队员们在文化浸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秉承"亮节向上"的校训,快乐成长——"小小竹子节节  相似文献   

2.
竹文化与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文化是以竹为载体的文化复合体。竹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以竹装点的园林山水,以竹为材料的建筑景观、手工艺品,竹食品,竹文化节皆显示出竹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竹文化旅游的潜在市场。发掘利用竹文化资源,发展竹文化旅游,对丰富旅游内容,提高旅游品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都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三十年来竹文化研究在党和政府的直接推动下快速发展,其成效主要集中于竹文化与少数民族、竹文化与文学、竹文化与绘画、竹文化与旅游开发、竹文化与园林景观、中日竹文化比较等领域;其缺陷主要体现在文化的独立性不足、研究框架贪大求全、研究队伍薄弱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打造竹文化校园,要依据当地的地域特点,抓住"竹"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特别意蕴,寻找和探索竹的品性与教育之间的关联,从竹的品性中提炼学校的精神文化。溧阳市平桥小学以此为突破口,营造竹文化的育人环境,开展竹文化背景下的"扶持教育",实施竹文化校本课程,在竹文化的主题活动中彰显文化育人的魅力,努力打造主题学习、课程研发、实践体验、专业成长和资源共享五大中心。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竹文化研究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1)竹与中华文化,(2)竹与文学艺术,(3)竹类词语,(4)竹与宗教,(5)外国竹文化,竹文化的研究视野逐渐广阔。对竹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古代文学与民俗学等学科视野,其中对竹与各地各民族的文化关系、竹与文学艺术的关系、竹崇拜的研究较为全面而透彻,而对涉竹戏曲、歌词、对联以及现当代咏竹诗歌的研究很少,对在生产生活中与竹关系密切的东南亚国家的竹文化研究不多,对中华竹文化与外国竹文化的比较研究也较为匮乏。这些反映了竹文化研究中整体性整理与分析的缺乏,说明竹文化研究还有很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竹文化研究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1)竹与中华文化,(2)竹与文学艺术,(3)竹类词语,(4)竹与宗教,(5)外国竹文化,竹文化的研究视野逐渐广阔。对竹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古代文学与民俗学等学科视野,其中对竹与各地各民族的文化关系、竹与文学艺术的关系、竹崇拜的研究较为全面而透彻,而对涉竹戏曲、歌词、对联以及现当代咏竹诗歌的研究很少,对在生产生活中与竹关系密切的东南亚国家的竹文化研究不多,对中华竹文化与外国竹文化的比较研究也较为匮乏。这些反映了竹文化研究中整体性整理与分析的缺乏,说明竹文化研究还有很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竹"是中国古代文学意象群中常用意象之一。竹意象从早期实践生活中衍生出其文化内涵,并进一步生成其雅文化的文化品质。基于不同的意象使用空间,竹意象的文化内涵也会发生一定的迁移,竹意象与君子道德文化、竹意象与名士自由文化以及竹意象与禅宗文化等等构成了竹意象在中国文学中多元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8.
世居祖国西南边陲的彝族是喜竹爱竹、崇竹敬竹的一个悠久的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具特色的竹文化,并且彝族竹文化渗透于彝族整个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且既有惟妙惟肖的竹生彝人的神话传说,也有顶礼膜拜的竹图腾、竹祖灵及务必恪守的竹禁忌之风,还有应有尽有的竹制法器之习。  相似文献   

9.
世居祖国西南边陲的彝族是喜竹爱竹、崇竹敬竹的一个悠久的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具特色的竹文化,并且彝族竹文化渗透于彝族整个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且既有惟妙惟肖的竹生彝人的神话传说,也有顶礼膜拜的竹图腾、竹祖灵及务必恪守的竹禁忌之风,还有应有尽有的竹制法器之习.  相似文献   

10.
《教师》2019,(11):F0003-F0003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竹第二小学位于秀峰山下、湘水之滨,山的沉稳与水的灵动共同孕育了这一方福地。学校因竹而名,源于清代文人郑板桥的《新竹》诗。自2011年7月建校以来,学校坚持将“竹文化”与教育完美结合。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始至终,以“竹”坚韧不拔、虚心劲节、蓬勃向上、朴实优雅的特色文化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1.
竹以其虚心劲节、潇洒多姿的外在形象和不畏逆境、宁折不屈、高风亮节的精神内涵同元代文人返璞归真、顺其自然、追求平淡的价值取向相契合,成为元代文人画家们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求得内心世界安宁和恬淡的最佳载体。以竹为载体的文人作品与道家道教文化中所蕴涵的追求安宁、恬淡的隐逸之情以及崇尚自然、与世无争的心态息息相关。元代文人的竹情结表现在诗中、画中,竹成为连接元代文人与道教之间的纽带。  相似文献   

12.
湖南是我国竹的主要产区之一,竹文化历史悠久。竹与湖南人的物质文明建、精神文明建设有密切联系。20世纪90年代在益阳兴办的竹文化节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湖南竹文化建设推向新台阶,为世界的文明史谱写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竹思     
高洪波 《新读写》2012,(7):76-77
竹文化是中国特行的文化,假如我们判断小错的话,竹文化应是与儒文化相得益彰的一种文化。在竹子身上,儒生们或看到气质、风骨,或看到虚心、谦虚,《岁寒三友图》是这方面最突出的典型,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日渐丰盈之物质与精神生活中,无论是自身内在精神的造诣,还是生活日用品之设计与包装,繁处可见中国竹文化传统精神之再现。竹文化传统的精神内涵主要包括:竹文化传统与民俗崇拜;竹文化传统之于文学与绘画之关系;竹文化传统与君子品格之形成。梳理竹文化传统的精神内涵,探讨其价值与意义,对当代中国社会传承中华文化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南朝刘宋一直到清朝,流传下来的历代竹谱有数十部之多。从最初专记竹子的园艺植物著作到以竹谱为名的竹之画谱,再到面向社会出版的版画竹谱,竹谱的内容和形制不断丰富。这一过程是伴随着中国古代竹文化的发展历程而进行的;反之,竹谱的丰富和演变,也正是中国古代竹文化进一步深化和延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了邵阳竹资源丰富 ,竹艺品种繁多和源远流长的竹文化历史 ,提出了弘扬和发展邵阳竹文化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竹子属禾木科竹亚科植物,与梅、松一起被称做“岁寒三友”,又和梅、菊一起被冠以“四君子”的美称。其家族庞大,功用甚多,我国很早的《竹谱》记载30种竹的具体用途。竹子渗透到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愈是发展,人们对竹子利用的范畴愈是广泛。中国文化中的竹意象斑斓多彩,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竹资源和悠久的竹历史,竹文化符号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产物,是华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竹文化符号是"符形"与"符意"结合的二元关系,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也蕴含着深刻的审美意味。墨竹符号不仅是君子人格的象征,而且是时代精神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胡静 《学语文》2007,(4):34-34
文人高士多爱竹,众多咏竹作品成为中国古典文化长河中璀璨的风景。苏轼咏竹诗没有被浩如烟海的诗文湮没,其艺术生命犹如劲节俊逸的翠竹"霜根雪节,下贯金铁",穿越时空而不朽,其中流播最广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  相似文献   

20.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分量和重要性是无须多言的。古代文人因爱竹而种竹、赏竹、咏竹、画竹,以致至"身与竹化"。竹子与中国文人的心路历程密切相关,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