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从新课程标准提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后,现在几乎所有的初一思品课,基本上都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间和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但笔者发现,目前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学存在一些误区,影响着主体性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一、小组合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一)分组简单机械小组合作教学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互补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在目前初一思品课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是按座位前后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对于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二)讨论流于形式讨论流于形式是目前小组合作教学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讨论变成“闲聊”。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几个学生就围坐在一起讨论,往往满教室都是嗡嗡声,每个人都在张嘴,但讨论内容很多与问题无关。笔者多次在公开课中注意到,很多小组讨论时间变成了纯粹的“闲聊”时间。2.讨论过于频繁。现在有些公开课讨...  相似文献   

2.
自从新课程标准提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后,现在几乎所有的初一思品课,基本上都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间和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但笔者发现,目前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学存在一些误区,影响着主体性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加强和改进思品课教学 ,切实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 ,本人对思品课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 ,在教学实践中 ,注意突出“合作·讨论·质疑·明理”四要素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以义务教育五年制《思想品德》第九册第九课《勤劳节俭》一课教学为例 ,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小组合作学习。 在思品课教学中 ,应注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每组 4~6人 ,以方便学生讨论交流。这种教学模式 ,以学生发展为本 ,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 ,在参与中发展 ,变学生是被…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5,(80):129-130
初中思品课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把班级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通过师生、生生合作,有组织地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和操作的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激励机制也是构建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长效激励机制的研究,为今后学习方法和改善学习习惯,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初中思品课堂实效,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运而生,本文在思品课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分析总结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三要素:小组学习的职责分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建构科学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合作群体”是基于“合作学习”的教学原理,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方位激励为操作手段,以团体评价为导向,以“共同进步”为追求目标,旨在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得以全面实现的课堂教学策略。在小学思品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方式是,以合作小组的学习参与为基本形式,按照多种方式把学生分成在各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的小组,依据思品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日常行为和思想认识实际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小组同学之间的多边互助合作,明辨是非,评说道理,创设公平合理的激  相似文献   

7.
林双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8):131+133-131,133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愈来愈多地被广泛运用到用以提高初中思品课堂的实效性的一种新兴的学习模式。初中思品课的教学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只是授课——听讲模式,从而导致了很多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下降,关注度不高,缺课现象严重,即使上课也没有认真对待。这些现象引起了我国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何寻找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成为当务之急。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有效且高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一直是让许多一线初中思品课教学教师头疼的问题,尽管小组学习的观念提出了多年,但是真正落实并有良好实践支撑的科研文章不多,本文将联系笔者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力图弥补空白。  相似文献   

8.
思想品德课程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中的基础学科,为其他知识的学习把握正确的航向,为个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思品课又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学习兴趣不够高涨,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如何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课,甚至使之具有较强的"诱惑力",同时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为了每一位思品教师的一个挑战和机遇。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很多种教学方式,实践下来,"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9.
思品课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方法,课堂小组讨论是教学环境最宽松、学生参与度最高的互动学习方式,是最能体现这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因,小组讨论法在当前的农村思品教学中运用偏少,部分教师即便使用了讨论法,效果也不甚理想。作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就思品课堂中如何进行小组讨论教学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一、当前初中思品课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1.目标任务不明确。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不甚了解或理解不全面,在观念上迷信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对合作学习的目的等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2.学生参与不均衡。我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  相似文献   

11.
优化课堂结构、实施主体性教学是当今思品课中实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实施主体性教学的途径为:思品课教师转变观念,树立主体性教育意识;在思品课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注重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活用思品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造性。实践证明学生在这种主动的自我学习过程中,能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行为观念,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思品课真正增强了导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能否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思品课教学目的的关键。所以在思品课教学中,应把“激情”这一手段贯穿一堂课的始终,灵活运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小学低、中年级思品课可以采用以下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提出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此它正被政治教师越来越多地引入到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中来.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在处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创设和谐健康的课堂心理气氛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使沉闷的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然而,在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及大量的听课活动中,我发现,要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我曾在某校听了6堂初一思想品德新课程展示课,6位教师均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法,讨论时间大约在5~12分钟,次数多者四次、少则两次.讨论确实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教学目标的达成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形成能力、提高觉悟、自觉行动的一把金钥匙。本文仅就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问题,谈一点个人的做法和体会。一、让学生了解学习思品课的意义我曾作过问卷调查:学习思品课的意义何在?在被调查的100位学生中,有15位回答:“可以学点知识。”2位回答:。引导我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其余的83位都说:“不知道。”显然,这大多数学生不会产生学习兴趣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正确了解学习思品课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培养师生间的深厚感情,发展兴趣。  相似文献   

15.
思品课本身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思想性和实践性,但在思品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沉闷,学生厌学,课堂效率低下。我认为,把时事政治有效引入课堂,能更好地体现思品课的时代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真正让思品课活起来。  相似文献   

16.
合作学习是一种优良的教与学的模式。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相长。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学习目标不够清楚;合作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思品课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现。文章在认真研究有关合作学习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昌吉市第五中学为例,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具体措施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提出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此它正被政治教师越来越多地引入到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中来。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在处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创设和谐健康的课堂心理气氛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使沉闷的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然而,在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及大量的听课活动中,我发现,要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我曾在某校听了6堂初一思想品德新课程展示课,6位教师均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法,讨论时间大约在5~12分…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有利于改变目前思品课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现状,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增强思品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从转变观念、营造氛围、设计隋境和教给技巧四方面阐述了初中思品课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9.
思想品德课是陶冶学生道德品质的主阵地.作为思品教师,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如何上好思品课,如何让学生爱上这门课,我摸索出了三大法宝. 第一法宝:引导学生找方法. 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能给学生一个创新实践的平台.如在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学会学习》教学中,本课能力目标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如何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新教材思品课教学更具有教育的直接性,它的教学过程是活动过程。优化思品课的育人环境,发挥思品课活动的育人优势,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在承担思品课教学的过程中,做了以下几点有益的尝试。一、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良好的心理是付诸于行动、投身于创造的前提。在思品课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首先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思品课的特点,我一方面重视学生心理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