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评价手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但是,要让考试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却很难成为教育现实。每次考试后,学生们总是有的高兴有的忧;只关心分数;每次考试过后老师们有的欣喜,有的牢骚满腹;只关心平均分;而每次考试过后,唯一做不到的就是考后反思,即试卷讲评,致使考试这支有力的指挥棒发挥不了真正作用:为考试而考试。我校开展“考后100分”教研活动,使教师有了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种新思想、新做法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工作,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2.
语文考试与试卷讲析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教师来说可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作为总结经验改进教学的依据;对学生来说可了解自己的学业进展情况,发现自己的困难所在,明确努力方向。但是,很多教师往往只重视考试,考后特别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考后的试卷讲析。或者说,试卷有讲析也往往只是单纯的对一对答案,让学生知道标准答案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真实有效的课堂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课堂练习又是一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它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增效起着重要作用。可是,有的教师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只讲数量不求质量,甚至在语文课堂上也出现了题海战术;而有的则针对考试"疯练""狂练",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负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一直伴随着学校教育教学的始终,而平时的测验考试,其目的有二:一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及教师的教学反馈情况;二是提供给学生一个查漏补缺,提升能力的平台.但是笔者认为要使目的二的真正实现,教师对考后试卷必须要有一个高质量的讲评.本文指出教师在讲评试卷时值得注意的十个问题,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考试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让考试成为师生发展的动力,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非常重要.考试的目的不但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并灵活运用,因此,考试后的纠正错误和掌握方法至关重要.新乐市孝德小学"二考""考后一百分"的探索实践,是教学评价方法上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正>对素质教育"推而不进"的现象,专家们分析出许多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应试教育"分数为上"的教学目的在掣肘。学校和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关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很多学校只提携成绩好的学生,对于中等以下学生持"放弃"的心态;中考、高考前,为了升学率,有的学校甚至还要"劝退"部分学生。  相似文献   

7.
【正】对素质教育"推而不进"的现象,专家们分析出许多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应试教育"分数为上"的教学目的在掣肘。学校和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关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很多学校只提携成绩好的学生,对于中等以下学生持"放弃"的心态;中考、高考前,为了升学率,有的学校甚至还...  相似文献   

8.
范文明 《物理教师》2008,29(9):18-19
回顾平时的教学,常有这样的现象:每次考试后,都会听到教师们抱怨“×题我已经讲过多遍了,可学生还是做错.”本人对上学期的几次考试卷进行统计时,也发现卷面错误中有70%左右的错误是学生平时作业中就经常出现的,有的错误甚至已分析并订正多次了.教师在课堂里多次重复分析过的题目,为什么让学生独立完成时却屡屡出错?  相似文献   

9.
乙常青 《初中生》2012,(33):60-61
很多人认为,考试结束就万事大吉。其实不然。考试过后,考生们的心会更加忐忑不安,既迫切地想知道结果,却又害怕结果让人失望;既有人因成绩进步而欣喜若狂,又有人为名次下滑而沮丧。正所谓"几人欢喜几人忧"。典型的考后心理麻木心理。考试成绩出来  相似文献   

10.
高三历史教学进入总复习阶段后,用于检验复习效果的各类考试显著增多,如单元过关检测、专题总结检测、阶段综合考试、高考模拟考试等等.而每次检测、考试后,由试卷反映出的学生复习中的得与失、成绩与不足、进步与问题,是只有、也必须通过认真的总结讲评来解决的.因而,考后讲评成为高三总复习阶段一个不容忽视、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具有非常特殊的、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考后的及时讲评、全面总结、科学分  相似文献   

11.
陈涛 《教书育人》2009,(3):16-16
给校长的建议 1.校长必须有先进的思想引领 我们会发现,一个只关心"分数"的校长会带出一批只会教死书的教书匠;一个关心"教研"的校长会带出一批"教研型"的教师.所以,要想促进教师成长为"研教双带型教师",必须要有先进思想的引领.校长应该做教学理念的实践者、促进者,而不是旁观者.有了校长先进思想的引领,教师的兴趣会更浓,积极性会更大.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如何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已成为地理教育者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教,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枯燥无味,而"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却体现了"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统一性.本文将探讨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践"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美育教学中,有的教师习惯于“一言堂”、“满堂灌”,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很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这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有悖于美育课教学的要求。为了促进美育教学的改革,教学中我运用了如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中学历史教学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存在的问题应试教育的机制是一种选拔、淘汰机制,考试则是选拔或者淘汰的手段,而且几乎是唯一手段。因此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学习优劣和教师教学水平高低最重要的尺度。这就必然造成教师为提高"教学水平"只教与考试有关的知识,而学生为提高"学习效率"只学与考试有关的知识。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历史学科教育功能与活力的正常发挥,其突出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正>在政治课教学中,默写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手段。不仅如此,在其他如历史、英语、语文等学科教学中,默写也是司空见惯、屡见不鲜的。默写如此受青睐,有其存在的优势与理由。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学成绩,最终要通过学生"白纸黑字"的考试试卷才能得到检验。而在现实教学中,即使是名师课堂,我们也不能保证"课上素质,考后精彩"的理想效果,因为很多学生课上是体验了,印象也深刻了,考试却"眼高手低"了,成绩考出来也就不那么醒目与精彩了。  相似文献   

16.
每次考试后,师生一起对考试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力争做过的题今后会做,做错的题今后能对,同时找出前期复习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改进不当的学习方式,实现"考后满分".在作者多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实践中,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的"考后满分"教学活动,对地理复习教学的质量、复习效率的提高,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实施新课标以来,农村初中的数学老师们都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策略,不再把课堂当作自己表演的舞台了,努力使课堂变成了多元的互动场所;不再只关心自己的教了,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探究,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很好地促进了教学的方式的改变,但也随之出现一些问题,对此,笔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学中存在的"病症"(一)教师方面1.教学情境的创设偏离授课内容,远离教学目标。一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教学灵活性较强,课堂上需要教师随机应变,不拘一格。但是目前由于升学的竞争,就业的压力,家长的希望,凡此种种使我们的学校教育渐渐走向了极端化,考试成为了学生命运的主宰,教与学都开始只以考试大纲为根本,而评价学生的就只有考试分数而已。唯一可以让学生表达情感的写作,有的教师也只按着教师自己的喜好和考试要求去教学,而不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让人感觉千篇一律,缺少灵气。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备课时,有的只注重教学实践,没有研究教学理论;有的只研究教材,没有吸纳教材以外的资源;有的只研究教师的教,没有研究学生的学;有的只形成了一种教案,没有预设课堂的变化而形成多样的预案;有的只备课前案,没有课后的教案调整和教学反思……如此单一的备课远远不能满足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需要.因此,备课必须从单一走向多样.  相似文献   

20.
余成玲 《教育艺术》2009,(12):62-63
当前,新课改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就是"唯新",为了求新而求新,华而不实,只追求形式的新颖,却忽略了教学的本真.比如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采用小组讨论的办法,但热热闹闹的课堂过后,学生却不知收获了什么.为了体验文本,教师指挥学生在讲台上表演,看似惟妙惟肖,却忽略了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这一最本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