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福建教育》2014,(9):46-49
近期,在教室外的走廊空出一块大的场地,教师开设了自发游戏医——“好玩区”。在这个区,幼儿可以玩自己想玩的游戏;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同伴一起玩,在这个区,教师没有提供精心设计和准备的玩具,也没有规定区域主题和活动规则,一切由幼儿自主、。一次谈话活动后,教师让幼儿在这个区自由游戏,幼儿顿时傻了。不知道要玩什么、怎么玩。、和当初新设立的活动区轰轰烈烈的“抢位大战”相反,来“好玩区”玩的都是在“热门区”没位置的幼儿。就这样,“好玩区”默默地开放了,第一次来了8名幼儿,他们很自觉地分成4组,坐在椅子上聊天,不知道是真聊还是假聊,看着他们好像挺无聊的.  相似文献   

2.
正自发游戏区,幼儿可以自主选择玩的时间和材料等,这有助于幼儿按照自身的意愿开展游戏,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划定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不提供材料,不规定玩法,幼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但由于幼儿年龄小,思维呈现具体形象的特点,自发的游戏也必须借助一定的材料,所以案例中"好玩区"的幼儿"傻"了。可见,自发游戏区即使不提供材料,教师也应该给予启发或  相似文献   

3.
所谓混龄游戏就是由幼儿自主选择玩伴、自主选择游戏和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一起共同玩同一个游戏的活动形式,这种游戏形式打破了常规的同一级的幼儿在一起由教师统一组织玩同一个游戏的模式,让游戏真正回归到幼儿手中,让他们自主游戏,不再使幼儿在教师的监督下,限制在一个游戏里无聊地、机械地在玩自己不喜欢的游戏。这种新型的游戏模式让学前教育的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以前的由教师说"来玩这个游戏",发展到幼儿说"我要去玩那个游戏",真正意义上让幼儿做了游戏的主人,让学前幼儿得到了真正的快乐。  相似文献   

4.
幼儿游戏是愉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是教师与幼儿教与玩的互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利用游戏教育幼儿,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而在游戏中,幼儿总会出现"偏区"的现象。教师根据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偏区"现象的特征,自主地寻求相宜的对策,如注意游戏材料的自由度,促进各活动区域有机结合,让自主性游戏与主题活动相融合,让幼儿切切实实地玩好每个活动区,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大班第二学期开学了,距离毕业的日子也越来越近,幼儿每天都在表达着对幼儿园的不舍与留恋:“我不想毕业,幼儿园里有好玩的活动区”“我还想和大家一起玩好玩的游戏呢”。面对孩子们对游戏的渴望,各班教师计划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满足他们毕业前的愿望,支持他们在游戏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大二班的区域游戏延续自第一学期的游戏内容,各区域基本没有调整。但是,教师在观察班级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对原有大多数游戏区域的兴趣仍十分高涨,唯独角色区“小医院”里常常没有人参与。  相似文献   

6.
李丽 《山东教育》2013,(26):26-27
"好玩",是激发孩子们参与各种活动的兴趣之源,也是维持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让学习活动变得"好玩",无疑就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把握幼儿学习的核心目标,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积累关键经验,使学习变得自主又"好玩"一般来说,我们的课程内容安排  相似文献   

7.
“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它与一般表演在角色扮演等方面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即游戏性。这就是说,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己“自娱自乐”的活动,幼儿只是因为“有趣好玩”而在“玩”,他们并不是在为“观众”表演。事实上,他们心目中并没有“观众”,他们也根本不在乎“观众”。表演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设计意图在玩"猜拳跨步"这个民间游戏时,参加者每次出拳的不确定性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游戏感受,对此幼儿很感兴趣。在户外区域活动中,我曾经组织幼儿玩过这个游戏,他们玩着玩着就开始激烈争执起来。但即使是这样,也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对这个游戏的参与热情。我发现他们的争执并非无理取闹,而是因为这个民间游戏规则的模糊性,使他们  相似文献   

9.
王区区 《考试周刊》2013,(47):190-191
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在游戏活动中存在大量学习活动,因此教师组织和指导幼儿游戏活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幼儿"玩",而是让幼儿在"玩中学",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扮演多种角色,即游戏内容的确定与策划者,游戏规则的制定与维护者,游戏材料的投放与提供者,游戏过程的引导与参与者。  相似文献   

10.
自然条件下,幼儿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玩什么游戏、怎么玩以及和谁玩,游戏中“快乐”的感觉对幼儿来说才是最重要的。然而,有些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扮演了“导演”的角色,使游戏更多地被戴上了“教育”的帽子,也使幼儿饱尝了“要我玩”的被动滋味,致使幼儿游戏失去了快乐的原汁原味。因此,幼儿劂应科学合理地开展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快乐游戏。  相似文献   

11.
幼儿的天性就是玩,尤其是户外游戏。通过开展户外游戏,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天性,而且能够激发幼儿生命的热情,帮助幼儿开发各种能力。但是很多幼儿在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时,涉及共享这个问题,尤其是幼儿园。本文简单阐述了幼儿户外共享游戏区教师的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2.
张俊 《幼儿教育》2014,(Z1):56-57
区角活动已经成为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普遍形式。在数学教育实践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区角活动的开展,但区角活动究竟是什么性质的活动,大家的认识并不一致。例如,有教师把区角活动称为"区角游戏",笼统地用"玩中学"来描述幼儿在区角中的学习。区角活动究竟重在"玩"还是重在"学"?何以实现"玩中学"?从一般意义上讲,把区角活动首先看作是游戏并没错,因为它体现了游戏的基本特征:幼儿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带着积极的情绪参与。  相似文献   

13.
<正>游戏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形式受到教育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区域游戏因其具有的宽松的活动气氛和灵活多样的游戏形式,满足了幼儿多方面、多层次的发展需求。对幼儿来说,区域活动是一种自主的游戏活动,活动的类型是幼儿感兴趣的、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同时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怎玩。对教师来说,区域活动可体现  相似文献   

14.
“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1〕它与一般表演在角色扮演等方面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即游戏性。这就是说,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己“自娱自乐”的活动,幼儿只是因为“有趣好玩”而在“玩”,他们并不是在为“观众”表演。事实上,他们心目中并没有“观众”,他们也根本不在乎“观众”。表演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一、表演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意义(一)表演游戏能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表演游戏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布诺克(Block)等认为创造性表演能促进…  相似文献   

15.
林莉  肖楠 《学前教育》2022,(1):54-57
<正>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运用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因此,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幼儿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戏的源泉,在游戏中玩什么,怎么玩,均由幼儿决定。但在支持幼儿角色游戏时教师常常产生困惑。比如,创设了一个角色游戏区,孩子玩一段时间后就被别的游戏吸引了,游戏区被冷落,怎么办?辛苦搜集来的各种材料孩子不感兴趣或不会使用,怎么办?计划扮演某个角色的孩子,换上角色服装后只是简单摆弄一下道具后就开始四处转悠,游戏专注时间短怎么办?需要人际互动的购物、看病等游戏总是没有客户上门,只能惨淡经营,怎么办?孩子反复玩一个角色游戏,对其他游戏不感兴趣,又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的区角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主要场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区角游戏材料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段以及教育目标所投放的游戏材料。区角游戏可以让幼儿自主地选择游戏材料,可以选择与伙伴一起玩,也可以选择自己独立完成。区角游戏对幼儿思维的发展、社会交往与合作、主体性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幼儿的了解也是从幼儿的区角游戏材料选择中实现的,区角游戏在幼儿园阶段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教育就是让幼儿在"玩"中得到发展。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的思维是具体直观的,获得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结构游戏正是由于符合幼儿的动手操作需要,所以成为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之一。虽然,在幼儿园的各类游戏中,结构游戏占有一定的地位,幼儿几乎天天玩积木、插塑等,但这并不等于他们会玩、玩好,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那么,如何指导小班幼儿  相似文献   

18.
日前在幼儿园看了两个教育活动. 其一是"角色游戏".游戏一开始,教师分配一组孩子玩"娃娃家",另一组孩子玩积木,这时一个幼儿提反对意见,说不想玩"娃娃家",要玩"理发店",老师说"现在没有理发工具,还是听老师的,去玩娃娃家吧".孩子没生气,用手做成"剪刀",用一块积木当成"电吹风",欣喜地告诉老师"理发工具有了".但老师仍命令这个幼儿去玩"娃娃家",孩子很不情愿,游戏时不遵守规则.  相似文献   

19.
<正>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常常发现幼儿围着椅子绕圈跑、上上下下的情形,问及原因,会得到“我们在运动”“这样很好玩”的回答。尽管这样的活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但幼儿依然乐此不疲。由此,教师基于幼儿的游戏兴趣,支持幼儿开展“椅子游戏”,将幼儿“围着椅子玩”的随机行为转化为自主游戏活动,集中引导幼儿并监督、保护其人身安全。现以大班幼儿“椅子游戏”为例,探索幼儿自主游戏的开展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中班幼儿不仅爱玩,而且会玩。他们喜欢模仿他人,也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在游戏中,幼儿重复"灭火"行为,可能是由于对消防员角色的认知经验有限,也可能是因为游戏愿望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情绪也没有得到充分宣泄。案例中,教师组织了分享交流活动,追问幼儿:"着火也是让人开心的事吗?"它促使我们思考,怎样回答"游戏是否开心"的问题,是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