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裴德花 《山东教育》2009,(10):22-23
【教材简析】 《纸船和风筝》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是松鼠和小熊友谊的纽带。故事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内心的失落感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教育学生学会交朋友和维护友谊。  相似文献   

2.
第五单元的一组课文,展现了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小刺猬热情鼓励小獾,小獾感激他;松鼠和小熊因纸船和风筝成为好朋友,吵架后,又通过纸船和风筝重归于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教材简析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全文以“友谊”为灵魂 ,以“纸船和风筝”为线索 ,讲述了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动人故事。虽然他们的友谊有过波折 ,但纸船和风筝又让友谊重新回到了他们的身边。课文语言优美 ,感情真挚 ,是对学生进行维护友谊、友好相处的范例。本文的三幅插图 ,惟妙惟肖地表现了松鼠和小熊的心情 ,对学生的朗读感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课文第一部分 (第一至七自然段 )生字较多 ,第二部分 (第八至十二自然段 )情感丰富。生字既要会认 ,又要会写 ;生字读音难点较…  相似文献   

4.
一堂语文课,我在上二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纸船和风筝》。"当松鼠把一只只小纸船放到小溪里,他会在小纸船上写些什么呢?"学完了课文的最后一段,我引导学生想象说话。由于先前我带领学生充分融入了故事的情境中,孩子们一个个都很激动,纷纷举手了:"对不起。""祝你永远幸  相似文献   

5.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充满人情味的童话。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洁生动,童趣盎然。教学时,可根据课文特点,引领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结合生活感悟,走进文本深处,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感悟朋友间的真情。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为了能巧妙揭示课题,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为本课最后的拓展实践做好铺垫,上课前可安排学生用彩纸折纸船。上课伊始,这样导入:小朋友,你们的小手真灵巧呀!看这只小纸船折得多漂亮!(边说边贴纸船并板书:纸船)老师这儿也有一件手工制品,但它可不是折出来的,想看吗?(出示、板贴风筝)大家一块说这是什么?(板书:…  相似文献   

6.
【教材简析】本文以纸船和风筝的“出现”——“消失”—“—再出现”为明线,以小熊和松鼠心情的变化起伏“:乐坏了”—“—难过、不好意思”—“—高兴得哭了”为暗线,讲述了小熊和松鼠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来的内心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全文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如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验,就成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本课篇幅较长,安排两课时完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初定如下:1.复习巩固生…  相似文献   

7.
【教材简析】本文以纸船和风筝的“出现”——“消失”——“再出现”为明线,以小熊和松鼠心情的变化起伏:“乐坏了”——“难过、不好意思”——“高兴得哭了”为暗线,讲述了  相似文献   

8.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教学时我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把课文分为两部分进行感悟理解:建立友谊时的喜悦和吵架后、修补时的感人场面。第一部分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情感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内涵,体验友情的甜美。亦为后面情感的跌宕起伏奠定了基础。源于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在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中他们很快地投入了文章,在喜悦和幸福中体会到了文字的魅力,沉浸于友情的甜蜜之中。怎样使学生深入感悟到松鼠和小熊因一点小事吵架…  相似文献   

9.
王莹 《山东教育》2005,(19):71-71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纸船和风筝     
小松鼠和小棕熊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小松鼠住在山上,小棕熊住在山下。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从小松鼠家门口一直流到小棕熊家。小松鼠最爱做纸船,纸船顺水漂到小棕熊家;小棕熊最爱做风筝,风筝迎风飘到小松鼠家。  相似文献   

11.
风筝     
相关课文:《放风筝》、《纸船和风筝》 《放风筝》让我们在游戏中尽情享受了春天的快乐。在《纸船和风筝》中,风筝连接了两个好朋友的友谊。关于风筝的趣事还有很多,甚至有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都和风筝有关呢。  相似文献   

12.
<正>一、基于教材特点,确定大单元主题和学习目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编排了三篇课文——《狐假虎威》《纸船和风筝》《风娃娃》。整个单元编排内容的主人公大多是小动物,儿童对动物天生充满好奇。低年级的学生很愿意走进这样的故事,从小动物身上找到共鸣,  相似文献   

13.
一位教师在教学《纸船和风筝》(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一文,她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时,出现了“愿读哪段就读哪段”的要求。小学生在自由、自主的氛围中朗读各自“愿读”的段落。之后,当一些学生对“小熊为什么乐坏了?”等问题回答不出来时,教师又让学生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4.
施伟晶 《幼儿教育》2012,(Z1):54-55
设计意图:巧克力是大部分幼儿喜爱的食品。绘本《巧克力饼屋》选自一本故事集,无论是故事题目还是画面都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其故事梗概是:小熊妈妈有事外出,给小熊做了很多巧克力饼。小熊请来好朋友小猪一起用巧克力饼造了一间屋子。它们住在巧克力饼屋里做着香香、甜甜的梦。它  相似文献   

15.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先后向同学们展示了自己带来的纸船和风筝,询问学生这是什么,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随后,教师板书"纸船""风筝",并顺势引导学生认识"筝"字. 师:"筝"是个生字,同学们是怎么猜出它的读音的? 生:因为老师带来的贴纸是风筝的形状.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的风筝是春二月天空中的一朵淡墨,于我却是丧志的玩物;中年后的风筝是肃杀冬日里荡漾的蝴蝶,于我却是手中牵着的悲哀;《风筝》中的兄弟冲突给我们的儿童教育以理性的反思。义与利的天平倾斜了,是隔膜呢,还是代沟呢?《羚羊木雕》引出一串串问号。任重道远,中国男子所肩负的使命;尽孝反哺,中华民族所传承的美德;《散步》迈的步子是坚毅的。走进母爱,一朵圣洁的“金色花”相伴在妈妈的身旁,一只只小“纸船”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听一位教师执教《纸船和风筝》(人教版国标本第三册)一文,其中一个教学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起我的反思。在课的开始,教师给学生范读课文,并问学生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都分别举起了小手,有的学生说:我感受到小松鼠和小熊之间之间的情谊,它们是一对真正的好朋友。老师随即给予了表扬,夸奖学生说得很好。接着又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你读得真好!普通话像电视主持人一样标准。”老师听到后,立即表扬了这位同学:“老师谢谢你!”也许受到第二位同学的启发,第三位同学更起劲了:“老师,你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而且有感…  相似文献   

18.
吕金华 《山东教育》2020,(5):117-117
有一个大大的湖泊,湖泊中心有一座小岛,岛上住着一只红毛松鼠。有一天,湖泊里的水快速地上涨起来,眼看就要淹没小岛了,吓得红毛松鼠大声叫:"救命啊!救命啊!"小岛上空正好飞过一只蓝金鱼风筝。蓝金鱼风筝听到红毛松鼠的叫声,低头看到湖水快要淹没小岛的情景,心里说:"不得了了,得救救红毛松鼠啊!可是,怎么救呢?"他歪着脑袋想了一想,终于想出了办法,他把肚子下方那根细绳垂到了小岛上。红毛松鼠看见一根细绳从天上垂下来,急忙跑过去抓在手里。  相似文献   

19.
小蚂蚁搬家     
夏天,洪水猛涨,眼看要把小小的湖心岛淹没了,住在小岛上的黑蚂蚁和一只红蚂蚁都慌了手脚。一只纸船漂到了岸边,小黑蚂蚁丁丁一下揪住了纸船。纸船是糖纸折成的,花花绿绿  相似文献   

20.
《跑进家来的松鼠》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动物的情感"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一只松鼠跑进"我"家以后发生的一连串趣事:偷存冬粮、晾晒蘑菇、烟囱做窝……虽然松鼠几次三番地做着"荒唐"事,可是在作者一家人眼中,这只松鼠仍是那么可爱,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一家人对这只松鼠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